查看原文
其他

【中师生-专栏】1985年,我考上了豫西师范 / 文:彩霞满天

蘭亭问柳 教师文苑 2021-07-13
点击“教师文苑”关注我哟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题记】中师生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特有的一个群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岁月的变迁,早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岁月无情催人老,芳华刹那褪春晖。把那些年、那些人、那些景变成文字,纪念我们永远的芳华!

 

那年,我成了光荣的中师生! 

文:彩霞满天

 

中师生,作为一个群体,有人说,他们是一群错过清华、北大的学霸。我不敢这么高估自己,但我可以自豪地说:在初中毕业生中,我们是绝对的学霸!

 

从很小的时候,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会把家属区的小朋友叫到一起,用粉笔在墙上写着、画着,教他们学东西,一幅小老师的模样。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写作文。有一次,教语文的李秋月老师让我们写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初中毕业照)

那时,我的理想不再是当一名教师。因为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听收音机,新闻里经常会说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他们报道的都是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小小年纪的我感觉新华社记者很高大上、很神奇,所以在《我的理想》这篇作文里,我写的就是,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新华社记者,哈哈!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982年,我上了初中。三年的初中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比我高一届的师姐陈海燕考上了郑州铁路师范学校。那也是我就读的三门峡西铁中办学史的第一位中师生,引起了轰动。我一时也忘记了想要当新华社记者的理想,初三那年,本来成绩就不错的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也想考上师范,当一名中师生。

 

造化弄人,师姐陈海燕考师范的时候,没有考历史和地理。我也没有把这两门课当回事。1985年的3月份,学校收到通知,要考历史和地理。我顿时脑子一片混沌,历史和地理三年都没好好学。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复习也来不及了。我只有孤注一掷,尽量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

我们学校对学习管理不是很严格,初三下学期才有了晚自习。但是我每天都要自学到凌晨。当时考中专是要预选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闯过了预选关。

 

现在想来,可能是高中也要抢生源吧。只要报了中专,就不允许再报考高中。年少轻狂的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师范。我的同学们中招的两天,我在家里加紧复习。

 

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考中专的地点是在陕县高中。我舅舅家离陕县高中很近,考试的两天我就住在舅舅家里。

 

父亲爱操心,每天都要来陪考。考试结束那天晚上,父亲带我一起回家。由于历史、地理考得非常差,感到心情沮丧,心里又没底。我问父亲:我要落选怎么办?父亲说:既然考完了,不要想那么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第一句话就是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哭丧着脸说:别问了,我也不知道……


剩下的日子里好难捱,每天掰着指头算着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能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双喜临门啊!7月份的一天,我同时收到了中专通知书和技校通知书。全家人都很兴奋,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为我高兴,小伙伴们奔走相告,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家属区。

 

人生最难的是选择!是上师范,还是上技校呢?

 

那个年代工厂也挺热门的,工人是老大哥,工资也比学校高。那年我还不满14岁,我也没了主意。母亲说:还是上师范吧,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还有寒暑假。我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放弃了技校,报考了豫西师范。

 

好事多磨,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了面试通知书!

 

怎么回事呢?考师范还要面试吗?我去问报考卫校的同学,我同学说没有接到面试通知啊!


真是稀里糊涂趟大河,我按照面试通知书上的地址找到了一家旅社。到了面试室,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和一位年轻教师。后来才知道面试我的是豫西师范的党委书记赵扬华和体育老师郭怀。

 

(寝室8姐妹合影)


事隔三十多年,依然非常清楚地记得面试过程。

 

赵书记问我:你为什么要报考师范?

我说:我从小的理想就是要当一名教师。又说了一些大口号。

赵书记又问:你会说普通话吗?

我说:会啊。

赵书记拿来一张报纸,可能感觉我普通话还行吧,我读了没几行,赵书记说:停。

郭老师问:你会做广播操吗?

我说:我会大雁气功。

郭老师很感兴趣,他说:你做一做,让我看一下。

没过几分钟,赵书记和郭老师相视一笑,说:这个小姑娘个子有点低,但是看着挺机灵,收下吧!

 

非常感谢赵书记和郭老师,他们一语定乾坤,使我能走进师范的大门。可能因为我个子低、年龄小的缘故,赵书记和郭老师对我印象很深。入学以后,在校园里,有时候我没看到他们,他们也会叫住我,问我还练不练大雁气功。赵书记还告诉我:我是学校收的年龄最小的师范生。

 

1985年9月,父亲带着我一起背着大包小包去报到。我来到学校有点失望,学校在郊区,感觉非常荒凉。父亲却说:学校一般都远离闹市区。你看,你们学校的位置多好,后面是山,前面是涧河,有山有水,又安静,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30多年前的师范,生活条件很差,寝室里面只有上下铺,可以住八个人,一张桌子也没有。父亲帮我把床铺铺好,带去的皮箱没有地方放。父亲看看我、看看皮箱,把皮箱放到脚头,又让我躺下试一试,这时显示出了我个子低的优势,不影响伸展腿部。父亲看了看,放心了。

我寝室里其他同学的箱子没处放,只好塞到床下面。

 

(二年级去春游的时候我们寝室姐妹合影)


父亲带着我一起在校园里走了一圈,到处都是标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热烈庆祝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德高为师、学高为范等等。

 

校园里,不停地看到老生接新生的热情场面。回到寝室里,又来了几个同学。我们学校当时是招收洛阳地区的学生,大家说的话五花八门,听得不太懂,只能连听带猜,感觉挺有意思。

 

我们寝室的八个同学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亲如姐妹。

 

1985年9月,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师生,三年的师范生活丰富多彩,往日如昨,已经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当年青涩的中师生,如今已年过半百。有人说中师生是教育之大幸,是个人之不幸;也有人说中师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无论如何,几十年过去了,不必再纠结,与自己和解、与时代和解。

回忆难忘的师范生活,回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我们问心无愧,确实是中国教育腾飞的基石!

 

(1988年毕业的时候,赵扬华书记和广播室的广播员一起合影


最后,让我们用林清玄先生在《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一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篇文章:

既然生命的苦乐都只是过程,我们何必放弃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个过程呢?

就快乐地活在当下吧,让每一个当下有情有义、发光发热、如诗如歌!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


推荐大家阅读几篇由几位上世纪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

 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 / 文:醉卧籣亭20多年前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中师生-专栏】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 满庭奎【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中师生专栏】那天,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文:荷塘月色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476800

作者简介

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

本期编辑:   ;稿酬说明:请联系微信(Yf131125)领取。具体参见本刊《征稿启事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分享!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教师文苑》征稿启事英语48个音标发音(附详细图解+视频) 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 / 文:醉卧籣亭20多年前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中师生故事:《同情》/ 作者:李旭东
【中师生-专栏】记我永远的母校“永登师范” / 满庭奎【教师文学-专栏】浅谈贾母的性格特点 / 作者:焦彩霞 招考遇冷:没人愿意当老师,民族的香火谁来传承?!
 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校园霸凌事件-专栏】女儿在学校被同学打了两个耳光

编者按:“我们曾是中师生】: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教师文苑》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简介】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

欢迎中师生和教师朋友加入: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教师文苑》交流群、《英语教师》交流群。入群请联系 微信:Yf131125,并注明 “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