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方鸣:高考志愿“不服从分配”,我差点名落孙山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0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方鸣,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职12年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此前曾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社任职24年。数十年来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鉴藏、研究和推广活动,出任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文物研究机构的掌门人和学术顾问。出版有个人专著《裁书刀》《曾是洛阳花下客》,作者还将出版散文新集《今夕何夕》。

原题

77年高考志愿

我填写了“不服从分配”




作者:方鸣


1977年恢复高考,能够考上大学的终竟是时代的幸运儿。只是,考上的,没考上的,都各有各的桥段。这其中,北京市还有一些考生,因为同样一个原因,本已落榜,却又绝处逢生,命运女神最终还是眷顾了他们。我说的这些落榜生里包括我自己。

我的高考,四门总分328分,这在当年算是很不错的分数了。我在考前填报的三个志愿是:

第一志愿:北京大学中文系;
第二志愿:北京广播学院编采专业;
第三志愿: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是否服从分配:不服从

结果,我落榜了,原因只是因为:不服从分配。

我到北京市高招办去问询,答复是,凡填写“不服从分配”的,不论成绩如何,一律不予录取。如果改为“服从分配”呢?那也不行,已经归入死档。

当时,我看到高招办门前还有十几个考生,同样是“不服从分配”者,跟我一样,左右徘徊,焦虑不安。

我回家后垂头丧气,终日不食。我妈(关同志)却不甘心,她是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原则性特别强,坚定地认为高招办的这一做法是“左倾”流毒,必须肃清,而不仅仅事关她的儿子能否上大学的问题。

当时的北京市委科教部的刘某部长,时任北京市高招办主任。五十年代初,关同志曾与他同在中南局宣传部,算是相识。这天,关同志便去找刘某部长反映问题,为考生们鸣不平。

谁知刘某部长厉颜正色道:考生不服从分配,这就像战士在战场上不服从命令,临阵逃脱,工人在车间里不遵守纪律,是政治态度问题,这样的考生当然一个也不能录取!

关同志据理反驳道:是否服从分配仅仅是考生对院校和专业的志愿选择,根本不是政治态度问题。如果志愿不能选择,为什么还要让考生填写“是否服从分配”呢?这不是给考生设圈套吗?

谈话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第二天,关同志即向教育部刘西尧部长写信陈述此事,请求教育部肃清“左倾”流毒,为这些填写“不服从分配”的考生松绑。她在信中并未提及她的儿子因此而失学,她只是要为这些考生的上学权利代言。

很快,教育部办公厅信访办就有了回信。信中说:刘西尧部长认为关同志的这封信写得很好,已责成北京市高招办纠偏改正。后来,关同志又听说刘西尧部长和李琦副部长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刘部长还亲自给北京市高招办的刘某部长打了电话。

终于,我和其他许多考生们一起,死档被解封了,重新又获得了上大学的权利。我有幸在后期的补录过程中,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录取,从此开始哲学人生。


作者在大学毕业前夕的哲学笔记

我读哲学以后,才懂得偶然与必然。人生的每一步,也许是偶然;历史的每一步,走过偶然,却是必然。人生的风景,历史的风景,都是哲学的风景。


作者在80年代

2022年7月2日

方鸣专列

方鸣致庞淳:

四十年前没有寄出的一封信

风·雨·诗——吴镇的画心(上)
风·雨·诗——吴镇的画心(下)

方鸣:辛丑年的夏天

方鸣:梁园的六月雪

方鸣:畅春园里的守望人
方鸣:庚子年的夏天(上)
方鸣:庚子年的夏天(下)

苏州吴门画派,明四家的月光

方鸣:纸上的花园

从此东篱下,应忘归去来

云中君,一位翦云制砚的男神

方鸣:寻宝的人,
其实是在寻找过往,寻找回忆
方鸣:绿田黄之谜

方鸣:乾隆的冰箱,

民间走一回之归去来

方鸣:世间最亮的,

其实是人的心灯

方鸣:手机上写作的文字雕琢者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人民大学新三届

张伟光:我以“戴罪之身”

考上人大新闻系

张小雪:小学毕业生圆了大学梦

孟国治: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

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致电毛主席表忠心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