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说印尼留台侨生与其社团的女掌门(下)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上回说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印尼有数万华侨子弟负笈宝岛台湾,在各大专院校留学深造。

他们学有所成,回到印尼,不仅成为华人社团的知识精英,更成为“两地民间交流和区域繁荣的推手”

这些各有所长的高素质人才,成立了一个“印尼留台校友联谊总会”,下属19个分会,遍布各大城市,多年来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广受社会好评。(参见 :印尼留台侨生那些事|一个校友会和它的女掌门

这一二十年,在印尼华人圈里,衡量一个社团实力大小,名望如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看你有没有举办过“大型国际性的联谊活动”。

为什么呢?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农村的某个家族,过日子总少不了办喜事娶媳妇。你能从十里八乡大规模请来亲朋好友,吹吹打打,喝酒吃肉,快活热闹,还请戏班子唱几台大戏,至少证明本家族钱粮充足,人缘挺好,同时也说明你这个村子年景不赖,五谷丰登。谁不高看一眼!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你有能力举办奥运会,那就证明繁荣富强,在全世界的地位杠杠滴!

话说2010年,“世界留台校友联谊总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暨亚洲留台校友会第十五届年会”,原本由泰国留台校友承办,不料那个国家发生暴乱,持续数月不能平息,便临时动议改由印尼留台校友会在在雅加达承办。

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国际会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因各自的层次高低不同、规模大小不一而迥异。从邻近各国,甚至世界各地,调兵遣将汇集数十人乃至数百人至某地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实属不易。

校友会属于民间社团,虽非江湖之远,但也不在庙堂之上,要搞这种世界性的联谊活动更不简单。

此类活动,既要使代表们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又要使会议在高谈阔论中取得一致,达到预期成果,善始善终,更费周折。何况那参加活动的校友都有一定的身份,不是专家教授,便是社会贤达;不是商贾巨富,便是政府高官。倘若会务安排发生差错,或在迎来送往的接待过程有所疏忽,都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使代表们遗憾,更让组织者尴尬丢面子。

国际会议还是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工作,从外事到安保,从档案到翻译,从印刷到电信,从食宿交通到旅游,无不一一涉及。它必须有一个高效能干的团队密切配合,层层负责,环环扣紧,才能事竟于成。

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如不事先预作周密的策划,而是“跟着感觉走”,走一步看一步,就难保不出问题。

内行人都清楚,通常一个大型国际会议,其酝酿策划一年前就要开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验表明,策划和筹备宜早不宜迟,原因是事无巨细都需留出足够时间加以完善。

而2010年6月,当本文主人公叶秀娟领导的印尼留台总会接受主办方托付的这项任务时,离大会8月下旬开幕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她和同仁们认为,全世界留台的校友精英来印尼欢聚一堂,实属难得,应该让印尼各地的校友代表都有机会参与交流,相互联谊,也籍此展示印尼的美好形象。

叶秀娟率印尼留台校友访问台湾在“总统府”合影。

他们决定,要趁世界留台校友联谊会第六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以及亚洲留台校友会第十五届年会开幕之际,同时举办印尼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成立九周年庆典。三个大会一并举行,称为“三合一”活动,更显得庄严热烈,意义非凡,也正好借这个平台提升本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但叶秀娟深知自己缺乏经验,又无三头六臂,不能包打天下。怎么办呢?她的绝招就是紧紧依靠校友会核心团队,发动争取外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印尼留台总会各种专业齐备,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单单雅加达校友,就有几员能征善战的大将,都是会长叶秀娟可倚重的骨干。

叶秀娟任总会长时期留台校友会核心团队的部分成员。前排左三沈清平,左二林正君。

秘书长沈清平

七十年代初毕业于台大电机系的沈清平先生,身材高大,和蔼可亲,人品学问俱佳,是校友会深浮众望的老大哥。

沈先生出生于苏北棉兰,少年时代转往华文教育基础扎实的马来西亚槟城求学,受过完整的中文教育。他是一位“学霸”级才子,通晓英文、印尼文和日文。1967年赴台留学,轻松考入台大电机系,毕业后到香港投入冷气器材行业,后来回到印尼与姊夫合资设厂生产箱包。极盛时期,员工人数一度达到二千多人,垄断全印尼8成市场,曾经在工商界叱诧风云。

那个时代台湾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一般上国学功底也相当了得,正所谓文理兼通,能文能武,沈清平亦是如此。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诗词歌赋都很出彩,尤其擅长写新闻报导,笔头勤,出手快,各种文字记录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堪称校友会的“活档案”。

在叶秀娟主持会务十多年里,但凡留台校友会大小活动,皆见诸报端,使该会从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到声誉鹊起,在印尼华社和台湾学界名声大振。秘书长沈清平这位“大内总管”功不可没。

此番为配合笔者采写本文,沈先生通过电邮一次性发来上百篇有关校友会的报道,国内国外,事无巨细,文章、照片、视频品种齐全,丰富多彩,令我这记者出身的专业人士也自叹弗如,又惊又喜。

总务兼副会长林正君

林正君先生相貌端正,一表人才,果真人如其名,是一位热情稳重、谦冲有礼的正人君子。

他1969年出生在西加里曼丹的首府坤甸,属于泛七零后的华社“新生代”人物,亦是年富力强的工商俊彦。

林正君现任雅加达留台校友会会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小未有机会接受正规华文教育的林正君,怀揣着对中华文化追求与热爱,远赴台湾,留学异乡。

四载春秋,一番苦读,林正君顺利拿下了名牌高等学府“国立台湾大学”化工系的学士学位,从此讲的一口流利的“台湾腔”国语。在他这一辈印尼华裔中,成为凤毛麟角具有双重文化底蕴的人才。

林正君学成归来,白手起家,开始在雅加达打拼创业。当他初出茅庐之时,已经在雅加达留台校友会担任会长的叶秀娟,,屈尊来访,求贤若渴,将这位台大小学弟延揽至校友会温暖的大家庭。

林正君至今对他们当初会晤的情景记忆犹新,感触良深:

我那时事业尚未起步,只是一个两手空空的年轻人,江湖上没有任何名气。我们的会长叶秀娟学姐那时候已经是成功企业家,属于有身份的女强人。她不知从谁那里听说我是台大毕业生,就打电话联系我。本来我作为晚辈学弟,应该先去拜访,结果还没等我前往,叶会长就主动来访问我了。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到她坐着奔驰豪华轿车过来,气度不凡,心里不禁有些惶恐。可是与叶学姐一见面,才发现她的言谈举止非常亲切,平易近人,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还有就是她为人坦诚,很有责任感,邀请我参加校友会,态度诚恳,也给我很多鼓励。说实话我心里十分感动,感觉有一种知遇之恩。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读书人的共同心态。
我在校友会这些年,得到非常多的历练,也在事业发展中得到一些校友的帮助。所以我一直都很感念叶学姐和很多前辈的提携。

2010年6月,年轻的林正君已是印尼留台总会独当一面的总务主任。为确保成功举办前文所说的那场国际性的“三合一”盛会,一向心思缜密的他向同仁们提出,必须请一位重量级的“大咖”校友出山,担任筹委会主席,才可以把这件大事办的漂漂亮亮。

那么,众人眼里的这位重量级校友是谁呢?

他就是PT. Prima Manunggal Inti Internusa公司总裁、印尼留台校友会创办人之一、该会顾问吕世典。

儒商菁英吕世典

2018年11月,台湾淡江大学“淡江菁英第32届金鹰奖”评选揭晓,印尼留台校友吕世典先生成为本届金鹰奖得主(见下图,左一为吕世典)

为此,《淡江时报》校庆金鹰奖特刊,专版发表了关于此人的特别报道。

摘录如下:

每年都有二千位左右的境外生离乡背井来到淡江就读,今年开学之际,有75位印尼籍的新生入学,为了让这些境外生能更适应新环境且有个互相辅助的管道,自1993年印尼淡江留台校友会成立。背后推手、也是本次金鹰奖得主吕世典功不可没。
吕世典为国贸系校友、也是印尼留台校友会之创办人之一,毕业38年仍致力于凝聚母校与印尼校友会之间的向心力。他表示,每年都会抽空与远赴淡江读书的印尼籍学子会面,透过交流来关心这些学生,互相勉励,让远离故乡的学子多一份依靠。
谈起大学时光,顿时许多回忆涌上心头,吕世典自嘲地说起最印象深刻的事,莫过于第一次国文考了13分。当时感到非常挫折、曾一度想放弃打道回府。但是胡传安教授不断鼓励、安慰他:“侨生在学习语言这方面一定比较吃亏,学习就是一步一步慢慢来。”,教授的勉励像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除此之外,身边也有许多室友帮忙在考试前整理重点,让他跨过语言的障碍。言语间透露出对良师益友的感谢,也看得出来吕世典的好人缘。更艰难的是,吕世典毕业38年,与昔日同窗好友间的联系从没间断,只要一来台湾就会跟他们叙旧,这段深厚的友谊是在淡江得到的重要收获。
留学异乡之外,对事业也有新构想,因此虽然是“富二代”身份,但必有着白手起家的姿势,吕世典拒绝父亲继承家业的提案,执意跨出舒适圈,磨练自己的职场生涯。
他毕业回到印尼,进入一代华商巨子彭云鹏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Barito PacificGroup)集团,负责胶合板工厂的业务,一干就是15年,跟随叱诧风云的老板增长了非同一般的才干。“一开始,父亲极力反对我的决定,因此有好一阵子没联络。但让时间和成就来证明,我是对的,现在父亲也相当以我为傲。”
如今66岁的吕世典,自主创业的目标早已实现,并拥有每个月产销值500万美金建筑锌片的大型企业,成为新一代印尼锌板大王。
“读书是死的,做事是活的,学习与工作是两码子事。”即便现在所学无法实际应用在日后的工作,吕世典认为大学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刺激思考以及训练看事情的远见。吕世典更勉励台湾青年学子,“不要太计较得失,心胸及眼光要放宽,才能成大器。”话语中能感受到吕世典的人生哲学……

吕世典祖籍金门,父亲早年下南洋到西加山口洋谋生创业,事业有成。他在那里出生长大,属于印尼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早在十几年前,笔者初来印尼,已对这位吕先生的大名有所耳闻,倍切神驰!

左起:吕世典、叶秀娟、林正君在印尼西加首府坤甸赤道标志纪念碑前。

话说印尼有一位堪称文坛巨匠的老作家黄东平(1923年-2014),也是金门籍华侨。他一生贫困潦倒,却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倾尽心血,“发愿为苦难无告的华侨!为了非吐不快的我自己”写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黄东平白天在一家咸鱼店做账房先生,晚上躲在昏黄的灯光下奋笔疾书,花费二十多年时间,创作了驰名遐迩的《七洲洋外》、《赤道在线》和《烈日底下》等《侨歌》三部曲,堪称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戏剧、短篇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共计五百万字,蔚为大观。

可是,在印尼这个华文被迫中断32年的国度,曾几何时,上述作品想要印刷出版比登天还难。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苏哈托下台中文解禁,饱经风霜的黄东平老人已年近八旬,因经济条件所限,他毕生创作的成果仍束之高阁,无法问世。

眼看这位怀才不遇的“文曲星”,就要老树凋谢,被永久埋没,雅加达金门会馆秘书许经汉乡亲,发出了为黄东平先生出版文集的倡议,立刻得到该会副主席吕世典先生慷慨解囊,鼎力支持。

以吕世典为主,与许经汉先生共同出资两亿印尼盾(当时大约相当于20多万人民币),并与许经汉先生一起策划,请人打字排版,将黄东平的全部五百万字作品,编成每套重达八公斤的十卷本文集,于2002年以精装版形式印刷出版了一千套,分送给有关研究机构和各个华社。

此套文集一经出版,马上引起东南亚文坛、台湾及大陆方面的广泛关注,读者阅罢,好评如潮,大器晚成的黄东平先生由此享誉世界。印尼华人社会终于有了一部可歌可泣、可赞可叹的经典作品,耋耄之年的黄东平也终于在生前得到了应有的殊荣。

老人怀着无限的感激,邀请吕世典先生为其文集作序。而一向谦虚低调的吕世典,在序言中却没有写到自己的功劳,只是代表作者黄东平先生“仅向本金门互助基金会诸热心乡亲,致以十二万分敬意,并谢谢许经汉乡亲出资和负责实务工作,陈国铭乡亲、许廉杰乡亲在精神上鼓励与支持,洪允光乡亲帮忙整版工作。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为侨居地有贡献之乡亲提供发掘人才之机会,为乡贤伟绩留存真相。”

2005年,黄东平的祖籍故乡金门县政府,又动用公务经费二度出版了《黄东平全集》,为该县“观光立县,文化金门”战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006年,笔者在印尼第一次拜读了雅加达金门会馆文化基金会出版的《黄东平文集》,如获至宝,同时记住了鼎力襄助此事的吕世典先生的大名,并对其钦佩不已。

后来我又陆续从有关报导中得知,吕世典还为家乡山口洋新光明学校的兴办,以及支持印尼华人书画界前辈弘扬中华文化等活动,贡献甚多。比如2013年,印尼书法大家蔡剑声先生迎来八十大寿及金婚纪念,吕世典为其策划了一场书法义卖展览。

他振臂一呼,社会各界纷纷捧场,义卖所得20亿盾巨款,由蔡先生全数捐给坤甸的扶贫教育基金会。此举在华社传为美谈,吕世典的号召力亦可见一斑。

一晃,十几年过去。

直到写作本文的前几天,我才有缘拜访吕先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吕世典先生(右二)日前在其办公室与本文作者(左一)、印尼广联秘书长杨健昌(左二)、雅加达留台校友会会长林正君合影。
他给人的感觉有气度,有底蕴,爽朗豪迈,却不炫耀,不张扬,言谈举止亲切从容,令人顿生好感,果然不愧为“淡江菁英金鹰奖”得主,确有儒商风范。

原来他还是叶秀娟夫君钟有宜先生的童年好友和小学同学。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2010年印尼留台校友会承办国际性“三合一”大会的故事。

前文说到,当时校友会的“小字辈”总务林正君,推荐吕世典出面担任大会筹委会主席,“吕大哥能力超强,智商情商双高,华社口碑好,江湖人脉广,经验丰富。请他操办,万无一失!”

林正君此番提议,获得大家一致赞同。

但是,当一个国际性聚会的筹委主席,不仅自己要身先士卒,带头出钱出力,还要不辞劳苦,极其耐心,事无巨细,所有的麻烦都得扛在身上,弄不好还会被人指责,憋一肚子气。吕世典能答应吗?林正君对此却胸有成竹,“我了解吕大哥的为人,从来把他当作良师益友,校友会的事请他帮忙,他一定会迎难而上。”

果然,吕世典爽快挑起了这副“急难险重”的担子。

此后两个月,筹委会进行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成员们为此大费周章,殚精竭虑自不必说。

总之,2010年8月27日至30日,由印尼留台校友会承办的那场“三庆”大会顺利召开,大获成功。

来自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文莱、韩国、美国等地的留台校友会代表,加上印尼各地留台会代表近千人如约而至,相聚雅京,各项议程有序进行,欢迎宴会、联欢晚会及城市旅游等活动,既丰富又精彩,可谓高潮迭起,惊喜不断。当时有很多传媒留下图文并茂的报道为证,此处不再赘述。

文采出众的校友会秘书长沈清平先生,特意作了一首“藏头诗”,称赞吕世典这位“金鹰奖杰出校友”为筹备本次活动所做的贡献。

事如棋局局新

範立定守初心

榜題名宗族喜

爪出擊目標明

俊才華雄業界

奇計策順人情

譽還需君撐起

愛恭謙有令名
经过这场“三庆”大考,叶秀娟领导的印尼留台校友会“一战成名”,凝聚力和影响力都有很大提升,她本人也得到各国校友的广泛认可,当选为世界留台校友联谊总会副会长。

2012年3月,世界留台联总在马来西亚召开大会,举行改选,叶秀娟再上层楼,光荣当选总会长兼亚洲总会会长,“成为该会2000年创会以来首位女性总会长。”

叶秀娟上任伊始,便规划由印尼再次举办2014年全球留台人盛会。而这一回,她要把大家请到世界旅游天堂巴厘岛,在畅叙友情,饱览无敌风光之中领略印尼多元文化,促进团结合作。

有了2010年在雅加达承办世界留台人大会的经验,印尼留台校友会再做东道主,已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副会长林正君作为吕世典带出的“徒弟”,受总会长叶学姐和校友会信任,奉命出任本届筹委会主席。

他带领一伙年轻人此番在巴厘岛,用上一次的套路如法炮制,有样学样,推陈出新,干劲倍增。将2014年8月23日举行的那场“世界留台联总第七届会员大会暨亚洲留台校友会联谊会第十七届年会”,筹办的锦上添花,滴水不漏,使与会的各国校友留下终生美好的记忆。

印尼留台校友会再度获得全球留台人的喝彩!

周游列国,遍访留台校友

再说叶秀娟自执掌世界留台联总那天,即许下承诺:要在两年任期内拜访联总属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分会,以强化校友联系,就增进侨生福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

她说到做到,马不停蹄,在丈夫锺有宜陪伴下,自掏腰包抽出大量时间,开始万里行程。

根据秘书长沈清平先生的记录,叶秀娟在2012年就任世界留台联总总会长时就发下宏愿,要在她的任内遍访世界留台联总属下的各国/地区校友会。

到2014年下一个错别字6月任期届满之前,她的这个宏愿终于完成了。

两年内,叶秀娟以世界留台总会长的身份,已经遍访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澳洲、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校友会。这还不包括她领导印尼留台校友会,在此期间奔赴千岛各地开展的各项活动。

沈先生感叹道:“说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她立下的宏愿真的实现了!身为一位女性领导,其工作热情和充沛精力无人可出其右。就凭这一点,你就不能不佩服她!”

光荣卸任会长

让我们把镜头再拉回来,重新聚焦到本文开头描述的印尼留台校友的游艇聚会。

2015年,当叶秀娟作为印尼留台校友总会长,连续两届任期结束之时,她就要光荣引退了。为了感谢校友们多年来对她的支持,叶秀娟决定把交接班仪式安排在豪华游艇上进行,给各地校友会代表带来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

校友王德华先生停泊在安卒码头的Quick Silver大型游艇,此时派上了真正意义的用场。相对于印尼华社平时多在大酒楼举办的传统聚会,游艇派对不但形式新颖,也是人生难得享受。

一场成功的游艇聚会,当然少不了美食佳酿,大船缓缓行驶,犹如一座在海上移动的别墅。校友们三三两两,或站在开放的甲板上欣赏海景,或坐在宽敞的舱房大厅里,一边品尝红酒,一边欣赏舞台上性感女郎的娱乐表演。置身于这样一幅惬意的画面,每个人都不禁会产生一种梦幻而心动的感觉。

此时的叶秀娟,在游艇上回望雅加达绵长的海岸线正在身后不断地退却,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她作为校友们信赖的本会“一姐”,往事历历又象电影画面一样,盘旋着浮现于脑海。

自2008年就任雅加达留台校友会会长,2009年被推举为印尼留台总会总会长,2012-2014年更当选为世界留台校友会联谊总会第七届总会长,她主持各级会务工作,前后已有七年时光。

而2014年8月23日,则是她把印尼留台校友会的声誉带到巅峰的一天。因为那天,在印尼校友们筹备近一年世界留台联欢晚会和总会长改选大会,在巴厘岛隆重开幕——全世界13个国家和17个地区的500多位校友代表,还有台湾高官、印尼政要、工商贤达齐聚一堂,在那晴空万里、凉风习习、星光闪烁、苍翠林木、雪白沙滩的神仙岛上,度过了如诗如梦的几个日夜。令各地留台人对印尼校友会的服务留下不能磨灭的印象。在海龟放生的环保节目中,更创造了印尼的记录。

在担任雅加达会长,继而总会总会长的任内,她都以回报培育大家的台湾为主旨,尽量协助、协调、支援台湾在印尼所要推展的教育,医疗,工商,政治,投资等等方面的工作。

上述工作成就,印尼留台校友会做过下列总结和概括:

争取台湾各大学给印尼学生的名额和奖学金;推荐并辅导学生到台湾升学;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极力介绍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台湾教育;受教育部和侨委会的委托带领印尼高中校长团到台湾各大学参观,考察,给校长们一个全新的概念,让他们推荐学生到就近的台湾,以合理的费用获取世界一流的教育机会;组织观摩团、语言班、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父母们放心,让孩子在放假期间,远离闲极无聊,误入歧途而接受中华文化优良的熏陶;举办华文师资培训,让身为华文教师的学员晋升为种子教师,也对来访的台湾老师们,做最温馨的接待,使老师们身心舒畅,授课得手应心,成绩斐然;聘请中华文化老师来印尼传授传统技艺,进而融合新的技术,让学员们眼界大开;以及促成台湾印尼两地学校,医院,地方政府,工商团体,文化单位签订合作书,积极推展合作,都是她任内的突出工作。
当然,这也离不开全印尼十个地区分会和诸多留台校友,对她齐心合力的支持。
印尼留台校友会虽然只是个民间社团组织,但自创办之初,便对其理事会换届和领导人任期做出过明确的规定:三年换届一次,总会长连任一届,到期卸任。此乃不可逾越的民主原则。

尽管叶秀娟连续两届任期内口碑甚好,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并且仍然年富力强,也必须遵守上述原则,届满引退,光荣卸任。长江后浪推前浪,将印尼留台校友联合总会第八届(2015-2018年度)总会长一职,交棒给了各地代表新选出的江泽民先生。

当天的总会长交接仪式,在游艇大厅开始举行。

百余位校友代表和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艇上气氛热闹,温馨而感性。叶秀娟发表了简短的致辞,饱含深情。她以不舍的心情向大家道谢也向大家告别,恳请校友们一如既往支持新总会长江泽民。大家对她这几年来的付出和把留台校友会带领到社会团体的前沿。讲到动情处,不禁流下满足和激动的泪水,全体代表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巾帼女会长表达了最真诚的敬意。

昔日孟浩然有诗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江山社稷,小至社会团体,宗族家庭,循环往复,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

2018年,叶秀娟又在完成世界留台校友总会会长使命之后卸任,并按惯例成为该会荣誉会长。秘书长沈清平先生再赋“藏头诗”赞曰:

綠花紅春意滿
外慧中賦台灣
嬋萬里誰與共
譽家國眾所冠
滿千島稱女傑
眾寰宇諧有方
才尽展悠然退
許聲中得自然
推动教育永不停歇

叶秀娟从校友会光荣卸任后,并没有停下繁忙的脚步。她受聘成为印尼工商会馆台湾委员会副主席,先后参与组织了台湾印尼产业链接高峰论坛,多次举办印台两地投资合作的座谈会,替台商发声,询问有关投资的环节,为印尼和台湾的工商合作倾力而为,贡献良多。

她还继续受聘担任台湾华侨联合总会印尼地区办事处主任,协助台湾高校在印尼多次举办高等教育展等一系列活动。

叶秀娟在印尼有较深厚的政经脉络。这些年,每当台湾各部委官员来访印尼,需要拜会印尼相关单位时,她都通过深谙管道的人士为之铺路,牵线搭桥。能够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扰中,把事情做得皆大欢喜。与此同时,她也积极推动并数次带领印尼官员到台湾做对等访问,促进两地在较高层面进行合作。

在叶秀娟心里最念兹在兹的,仍是如何吸收更多印尼年轻人进入适合的台湾大学,促成更多学子出国接受良好的教育。

2018年,在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每三年一度的“杰出校友”评选中,叶秀娟以其“在印尼侨社,工商以及教育等方面有特殊贡献”荣获该系第四届杰出校友奖。成为她人生旅程中留下的又一个光辉印记。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叶秀娟对于中华文化和印尼社会,都已尽到了一个海外炎黄子孙和印尼公民的双重责任。

她是一个大气的女人,而大气的女人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一生都是花季。叶秀娟岁月已然证明,这位印尼杰出的华裔女士,已经用她自己的方式,彰显了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和女性之美。

 

黄鹤楼”写意”中支烟全球印尼市场首发, 已完税正式上市,热销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