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氢能源行业研究报告(48页)

发现报告 氢能碳中和 2022-10-06


氢能是指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


氢能对推进双碳目标的意义


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以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获得了大力的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来源丰富,可以从水、化石燃料等含氢物质中制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载体。与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传统燃料相比,氢能还具有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反应零排放等天然优势。

发展氢能可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解决能源与环境尖锐矛盾,实现碳减排目标,是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

氢能源产业链较长,发展氢能源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氢能的发展,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经济和科技较为领先的国家已规划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线清晰,政策力度较强。


国内:氢能政策体系日渐明朗(国家层面)


“十三五”之前,我国氢能处于推广阶段,尚未制定明确计划。自“十三五”至“十四五”,国家政策有序加码,明确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积极引导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顶层设计层面,国家对氢能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支持其发展。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自2020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16个省市先后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对加氢站的规划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核心产业链的布局等都进行了详细布局。政策的倾斜带来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2021年7月份,根据国资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表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在布局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提高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约1.3亿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从2018年开始我国氢气年产量就已超过两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而非能源。


氢能产业链长、产值大,上游为制氢环节,中游为氢气的储运,下游为氢能的应用领域。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2022年3月23日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对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站等产业链部分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至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CO2减排100~200万吨/年。因此在氢能产业链上,氢气制储运加环节规模化发展以及商用车辆应用等均是现阶段值得重点关注的重要环节。


制氢三种主要技术路线:一是以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二是以焦炉煤气、氯碱尾气、丙烷脱氢为代表的工业副产氢,三是电解水制氢。目前,中国氢气供给结构中约近80%来源于煤制氢或焦炉煤气副产氢,电解水等清洁氢源占比较低。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