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科技关键技术发展与机遇-(71页)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远目标。


目前,全球约73%的碳排放来源于能源领域。2019年,全球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约为330亿吨,其中,发达经济体的排放量约占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


全球“碳中和”目标方面,不丹和苏里南已实现了“碳中和”,同时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政策或立法的方式做出了“碳中和”承诺。预计2021年末,占全球碳排放量65%以上、占全球经济总量70%以上的国家将作出“碳中和”承诺。与美欧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且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间隔年限较短,实现“碳中和”愿景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近十年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居于全球首位,2020年,中国排放二氧化碳近99亿吨,占全球排放比重高达30.66%,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预计将进一步上升至104-110亿吨之间的峰值水平。从碳排放结构来看,中国电力与热力部门和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占比远超全球整体水平。减小排放绝对量和调整用能结构是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中国GDP单位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表明我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还很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完成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由高碳驱动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推动“碳达峰”峰值高度抬高,为“碳中和”的实现带来更大的“斜率”压力。


“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煤炭是排放因子最大的一次能源,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中国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增长的同时调整能源结构将是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道重要关卡。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与水泥,工业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的高碳消费特征。根据红杉中国测算,中国第二产业的能源终端消费占比高达67%。可见,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一项必要举措。


根据红杉中国对碳中和资金缺口的测算,2021-2060年,中国绿色投资年化缺口约3.84万亿元;且资金缺口将在“碳达峰”后出现进一步扩大,2031-2060年,中国绿色投资年化缺口将达到4.1万亿元。调动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也是“碳中和”实施过程中的一大考验。







👇 原创阅读 👇


👇延伸阅读👇

氢能催生千亿储运市场(42页)
到2050年全球25%的氢将用于贸易

TCL“牵手”协鑫!两大巨头携手布局颗粒硅

续航440公里以上!氢燃料重卡亮相大兴

首批8只碳中和ETF基金战况公布……

中国ESG投资尽责管理探索报告

8.1起!浙江工业降碳节能这样推!

27个设备工作流程图解,非常经典!

商业革新、中国双碳战略新机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