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8)--过早篇:苕面窝

园地作者 一枚园地lll 2021-02-19

(作者制作的苕面窝,本文图片为作者提供)


武汉味道过早篇--苕面窝


风 | 文


上篇写的面窝,是最早的传统“面窝”。这些年,过早摊子上一种新面窝——“苕面窝”越来越多,它更甜糯适口,现在畅销程度已经和老面窝并驾齐驱了。

传统地道的“面窝”因此让位分权,只称为“米面窝”或者“面窝”,而“苕面窝”则是这种新宠的专用词。苕面窝,工艺没有原来的面窝那么复杂,制作没那么费劲,便捷又好吃。

介绍苕面窝之前,先说说什么是武汉人的“苕”吧。

苕,就是红薯,也就是山东人说的地瓜 (不过武汉人说的地瓜却不是指的红薯,是指的北方人所说的“白薯”)

何止是武汉,整个湖北人都把红薯叫“红苕”,红苕的嫩叶子湖北人很喜欢,掐了嫩尖尖吃,叫“苕尖子”,是初夏武汉人家的餐桌常见菜,和藕带、南瓜尖子(嫩藤)等都是时鲜小菜。

到了红苕的根茎上市,秋风瑟瑟里和寒风凛冽里,武汉人和全国其它地方的人一样,也喜食烤红薯,红苕捧在手上热气腾腾香喷喷,是我过去放学后、下班后的美好回忆之一。

(作者制作的苕面窝流程)


武汉人爱红苕,并不忌讳它不够高大上,好吃就是王道,美味是吃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武汉人吃它自有一套:切小块,切成小佗佗,挂面糊,苕面窝是含面粉的。入油锅炸,也用那种特制的面窝勺子,炸制成形后,半成形的面窝自然从勺子里划入油中,再载沉载浮几分钟,香喷喷,热乎乎,软和和,咬一口甜糯糯的苕面窝就大功告成了!

所以呀,难怪武汉的有情人,情到深处不是说什么“你是我的心肝呀你是我的花朵”,那不是武汉人打情骂俏的风格!武汉人会甜蜜蜜的嗔一声“你这个苕家伙”,韵一韵这种表达的“亲热、娇嗔、包容、爱了爱的”的甜蜜和无可奈何!

吃个苕面窝,也有如此一说。和江南的采茶、采莲风情有得一比?

总说武汉人话说快得象吵架,殊不知说话不温柔的大嗓门武汉人,苕情话说出来,也是别具一格情意绵绵呢。

当然,结婚以后忙里忙外的武汉嫂子,被问到自己老公,可参见李娜对姜山的风格,搞毛了就来一句:像尼玛的苕。一个苕字,变化多姿!

我在威海做苕面窝时,正是二月疫情抗疫紧急的时候,我急得团团转又无可奈何。

当时临危受命赴汉的新武汉市委书记是山东大汉,他在山东口碑不错,网络上都说山东援鄂不仅去医护给物资还捐书记,是搬家式立体支援。我感动、激动之余曾寄予新书记很大期望,事实上2月14号新官上任后“应收尽收”政策确实执行到位。

记得我接到武汉光谷机器人摸排查询电话时还激动得热泪盈眶,发了个朋友圈,赞叹故乡终于有人(即使是个机器)问询我在哪里,有人管我是死是活了!

但,后期的“感恩”教育引起故乡父老乡亲之大哗,惊魂未定的灾民们就如被动地被撒了一把盐腌着,因此引发的舆情汹涌也是“父母官们”的思维所没有想到的。

我当时写下了《徐九经升官记》唱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即使做不到人民公仆,把自己当做“父母官”,我们盼的“父母官”也是能带来救助、抚慰、体恤、怜悯的,而不是在自己的伢受苦受难时,眼泪还没有擦干时,就硬要按着我们做伢的颈子磕头谢恩。谁家的父母会这么做呢?后爹后娘?

写到面窝,武汉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不能不提,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吃过熊阿姨面窝,你就不算吃过面窝。

(因新冠去世的熊阿姨,图片来自网络)

熊阿姨的女儿说:“母亲为了抚养我们三姐弟,每天凌晨3点就准备炸面窝,下午2点收摊,因太辛苦身体一直不好,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入院到去世不超过十天……我们还没来得及尽孝,妈妈说过,只要我们三个好好的,她就觉得这个世界一点都不苦……”

一位网友说:一场疫情过后,很多小店也许会消失。我自私地以为,只要不去看,不去想,它或许就不会成真。

武汉人遭了多大的罪啊,老百姓用不着感恩教育,为武汉为湖北拼过命的人们,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我们武汉群众自会发自内心地感激涕零。

山东援鄂的第一车蔬菜,是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代表山东发出的,他是在威海成长起来的干部,山东荣成人,从此我对荣成人有了更深的感情,对威海也更亲昵了。我还告诉在武汉的亲戚,从山东发出的第一车蔬菜,是威海人林红玉书记送行的!

林书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友,我五一回武汉时在光谷天桥上,向着鲁磨路地大校门方向遥望着鞠躬致意。

我每次去威海市立医院看病时,都会默默地鞠躬,因为山东援鄂医疗队有这个医院的医生!我如何不感恩?我由衷地感恩,但我痛恨被人按着颈子教育我感恩。

外省医疗队离汉时,武汉市民还在隔离不能下楼,好多市民们自发在自己家阳台上敲盆扬手送行!那些场面历历在目。

山东援鄂医疗队去罗田温泉宾馆轮换整休时,黄冈交警以最高礼仪的摩托车队欢迎!三里畈镇村民自动自发送的软雀粑(这个我后面会写),鞋垫……

湖北的老百姓如何不懂得感恩?需要谁来教育吗?

“苕”,看起来其貌不扬,听起来也不美,但吃起来美。换个说法,它可口又营养的本质也不变。

如果为官一任,能做到体恤市民,造福一方,那就会象武汉人的苕面窝、烤红苕一样,比在高级酒店常常出镜、硬要拔丝甜蜜的拔丝红薯更亲民,更受老百姓欢迎。


(待续)



【作者简介】风,大别山人,根在武汉,现居威海。追随方方三十余年的忠实读者。一枚园地耕耘者。



(本文编辑:安然以待)




关注一枚园地,分享时代心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园地lll       一枚园地ll      一枚新园地

(防止失联,敬请同时关注)


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在看”和转发,

帮助更多读者找到一枚园地的新家。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7)--过早篇:面窝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6)--过早篇:欢喜坨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5)--过早篇:糯米包油条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4)--过早篇:重油烧麦和油饼夹烧麦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3)--过早篇:糯米鸡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2)--过早篇:豆皮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系列(1)--过早篇:豆丝
方方:希望你能记住水上灯三少爷的剑:不曾忘记水上灯
月华如水:海棠花开的时候

园地精彩回顾(1)|| 方方日记接力MV最终版






一枚园地III
我手写我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