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举办第8期闭门研讨会,聚焦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金融合作论坛 数字金融合作论坛 2023-03-2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会议背景

我国现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超九成已开启数字化之路,数字化投入持续增长,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应用领域逐步扩展,但仍普遍面临技术、人才、管理、风控、生态等多方面约束。不少中小银行存在数字化投入缺乏规模效益,无法跟上技术迭代节奏,在大型应用场景中缺乏话语权,在外包中易失去“客户自主、业务自主、技术自主、数据自主、风控自主”等难点。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亟需打造成熟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更好地解决其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打造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既需要监管部门的推动和指导,也需要国有大行、科技公司、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小银行自身积极参与,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和完整生态体系。

 


作为推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领域合作为宗旨的新型智库平台,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于近期举办第8期闭门研讨会“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探讨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就进一步推动各方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来自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智库的近百位代表受邀参会。



会议分为主题演讲、专家点评、圆桌讨论等环节。


主题演讲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何红滢受邀进行主题演讲。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 李振华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 何红滢




专家点评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及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华夏银行原行长张健华受邀点评。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 王兆星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霍学文


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华夏银行原行长 张健华




圆桌讨论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总经理姚辉亚,重庆富民银行同业总监兼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杨宜兴,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副主席及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礼辉等参会嘉宾先后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会议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快车道,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中小型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都在加快。中小银行在人才、资金、技术、风控等多方面存在更多约束,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中小银行,难点也在中小银行。因此,亟需打造成熟的基础设施公共平台,更好地解决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打造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的基础设施,需要多方参与合作,明确数据与权责归属,厘清各自的角色与定位。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包括合作机制、共享机制、创新机制和治理机制,鼓励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最终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和完整生态体系。


合力打造基础设施公共平台,

助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其中,纲要将“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和《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


会议认为,数字金融将大幅提高金融支付、资金交易和融通效率,同时也将提供更绿色、更普惠的金融服务。无论从历史还是国际比较视角,我国金融行业均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呈现出科技平台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的数字金融新形态,而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转型是解决中小银行“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的关键,只有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中小银行才能在多监管、多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国有大型银行、新型互联网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展较快,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投入成本较高、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开发能力偏弱、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路径不清晰、难以实现一体化数字升级和技术自主可控等难题。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需充分发挥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作用,通过合作共建信息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标准与业务合作规范,降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本,提升其数字化运营能力。会上,蚂蚁集团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均提出了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平台方案设计或实践案例。


科技研发中心:蚂蚁集团研究院提出,通过构建国有大行科技子公司、大型科技公司和多家ISV共同参与的共享云平台,包含全栈式、行业定制的数字化服务,高效赋能中小银行业务拓展,进行规模化、低成本、安全合规运营,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提升提供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解决方案。为满足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合规、成本与发展需求,科技研发中心在技术自主可控、“菜单式”云服务与核心厂商深度绑定的基础上,提出两种可探讨的合作模式:一是组建银行控股、技术服务商及行业协会参股的合资公司,二是技术服务商、行业协会组建合资公司,服务中小银行。参与科技研发中心的三类技术服务商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大行科技子公司作为金融云方案设计参与者,提供SaaS化银行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传统IT服务商提供各类业务系统SaaS服务,大型科技公司提供弹性资源供给、敏捷开发平台、模块化SaaS产品,以及全面安全科技解决方案。


数字函证平台:为解决传统银行函证线下、手工作业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可靠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根据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关于推进函证数字化的有关政策精神,结合会员机构诉求,在监管部门指导支持下,协调产学研各方于 2020年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第三方数字函证平台。平台运用区块链等技术确保函证数据的安全性,提供标准化的业务模式及解决方案,促进实现银行函证的申请、授权、发送、回函等全流程线上化处理,提升函证处理效率,降低函证过程成本,实现“安全可控、公益属性、标准规范、开放兼容”运行管理,为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数字函证联系提供基础设施支撑。2021年10月,在人民银行的支持下,平台成功完成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成为全国首批“出盒”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315 家银行接入平台生产环境,大部分为中小银行。


聚焦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五个方向,

直面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四大问题


会议提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有五个主要方向。一是线下业务线上化,降低线下手工办理业务产生的操作风险和成本;二是数据分割集成化,将分割的数据和业务流程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有效集成;三是全行业务一体化,将支行、分行和总行业务一体化,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四是风险防控全域化,提高整体风险监测与防控能力;五是小微信贷智能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会议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基础设施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新底座。在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第一,数据归属问题。在搭建和运营共享数据类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数据归属和权责归属,即数据是否归银行所有,平台运营应由谁主导,以及发生风险时,除银行内部问责外,外部平台或合作方是否问责、向谁问责。


第二,异地推广问题。服务于中小银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平台目前已在多个城市内试点推行,但未来要成立跨省合作联盟,需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解决不同地方实行不同监管的难题。


第三,竞争与监管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各种服务供应商相互竞争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充分实现优势互补。监管应以引导规范为主,细化指导意见,新规出台和落地若溯及历史,应遵循适度原则,设置合理过渡期,避免对行业产生过大冲击。


第四,各方参与者定位问题。目前常见的基础设施平台参与者主要为行业协会、传统IT服务商、科技公司、大型银行及其科技子公司等,各参与方在基础设施平台中的定位以及提供的服务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明确。行业协会可以提供监管引导,牵头整合各方资源;传统IT服务商可以提供基础服务,包括云服务及其配套服务;大型科技公司可以提供市场化模块服务,例如插件等;大型银行可以向中小银行输出业务流程和技术指导,尤其是风险防控方面,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转型。


多方参与健全基础设施配套机制,

内外并行全面提升中小银行能力


会议指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内外并行。首先激发内生动力,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管理者的重视、内部资源的整合和能力建设,然后辅以外部赋能,即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制度安排,全面提升中小银行业务开展、营销、风险防控等方面能力。


会议提出,打造提升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的基础设施平台,需要多方参与合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一是合作机制。目前银科合作,即金融机构和科技研发公司合作较为常见。此外,还可以探索银银合作,即银行与银行合作的可行性。大型银行不仅与中小银行同属一个监管体系,还可以从理念、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指导转型相对滞后的中小银行。同时,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公司和银行合作的动力,引导参与各方遵循市场化原则开展合作。


二是共享机制。中小银行技术布局、数据治理、生态合作及运营能力偏弱,受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业务规模等因素影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数据获取能力不足问题。建立服务于中小银行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需要从技术和数据两方面实现突破,令其获得更多数据支持。


三是创新机制。搭建服务于中小银行的基础设施平台,重点要以中小银行的需求为中心,研究其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精准创新。监管部门应建立更加灵活包容的创新机制。中小金融机构通常更具创新意识和动力,制定统一的监管和准入标准,而非传统的牌照式准入,更有利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四是治理机制。伴随数字金融发展,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多变、传染性更强,因此任何金融创新,都应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开展。监管的介入与指导,应在保证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合规、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市场竞争与创新,允许市场探索不同模式,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环境。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未来,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将紧抓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主题,定位合作、服务发展。持续关注最新监管动态,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关注行业痛点、难点、堵点,定期邀请政、产、学、研各界代表深入研讨,交换新知、互相启发,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声明: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对文章内容、标题等进行二次编辑,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未经允许使用文章,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与配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