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软徐玉涛:微软低代码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开发新范式

LowCode LowCode低码时代 2023-08-03

近日(9月29日)),由LowCode低码时代主办的“低代码技术发展与应用线上研讨会”上,微软(中国)全渠道事业部首席创新技术顾问徐玉涛《微软低代码平台,数字化转型的开发新范式》为主题,深入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无常态化“痛点”,以及微软低代码平台Power Platform优势和特点。



2014年,微软开始数字化转型和产品转型,现在已经构建成了以云服务为基础的产品和技术平台,一共有6大部分,包括Microsoft365、Github、Microsoft Azure、Microsoft Power Platform、Linkedin、Microsoft Dynamics 365。


01

四个维度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徐玉涛表示,这两年,微软一直在低代码领域不断推出产品矩阵和客户实践,这和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波浪潮是息息相关的。微软有四个维度的方法论推进企业去做数字化转型,并最终成为智能驱动的组织。第一是客户沟通,第二是优化运营,第三是赋能员工,第四是转型产品。对企业而言,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重新构建新型态和客户的交流沟通的方式,通过数据的元素产生各种新的连接,有了这种连接,员工可以通过更高效的方式和客户沟通,并参与到企业运营,进而更好地参与到产品体验。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无常态化“痛点”,需要新型的IT软件生产力。很多企业在有限的预算情况下,还要在不可控的时间和资源限制下,把各种现有的和新型的业务流程完成数字化改造和落地,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客户期望。企业都能看到新的数字的业务模型,明显的特点是IT和业务人员的紧密程度和合作程度越来越加深,在加深过程中,数字化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和新兴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IT人员需要不断地支持需求的变化、新的需要的提出,所以需要短时间提升IT人员的技能水平并补充新型的技能。同时新型业务里会有大量的数据,甚至一些跨时空的需求产生。所以在新常态下,需要新型的IT和软件的生产力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徐玉涛介绍,技术早期,专业的开发人员不断完成定制化的专业软件开发。后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包的半成品软件越来越多,围绕它可以做很多延展,延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从原来的专业开发者不断进化成独立的开发者。最典型的特征是游戏,很多游戏开发者通过各种各样游戏中间件去做开发和发布。数字化转型时代,能看到开发者的角色又发生了进化,所谓的全民开发者也有叫企业公民开发者,会更多的从业务的视角去使用工具做业务逻辑的程序化实现,低代码开发者进化的阶段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对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出需求。


 

02

低代码开发范式,“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有人说低代码是一种灵丹妙药,可以帮企业快速地解决痛点,加速转化,也有很多人认为它是洪水猛兽,会觉得企业信息安全的治理、IT的能力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徐玉涛也提出了对低代码的看法,并梳理了四点:一、低代码是数字化转型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是突然凭空出现的奇思妙想;二、低代码开发是一种问题导向,由痛点催生的开发范式,是一种生产力工具,解决业务需求增加与开发人员不足的问题;三、低代码开发的目的是让全民开发者使用专业工具实现对自己工作内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不是替代专业软件开发者;四、低代码开发是一种新型的生存技能,每个业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都需要掌握。

 

在徐玉涛看来,数字化时代,代码平台聚焦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且提供核心能力需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因为有新的业务出现,IT开发人员和业务之间的快速增长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低代码平台的出现,能不断降低开发迭代的门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IT架构,加速应用交付,降低系统运维难度,有效转化业务需求。另外,低代码平台核心能力需求,包括流程设计、业务逻辑设计、报表设计等,把更多的功能做成第三方的开放能力,让第三方平台商更好地接入,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阶段所需要的新型的开发范围。



他认为,低代码平台不是万能的,但可以高效的解决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只有特定的一部分问题能够通过现成的SaaS应用来解决,而定制化开发应用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专注核心业务应用,其他一些业务需求都处于数字化的空白状态,刚好可以用低代码平台来填补这个空白,快速实现并连接最后一公里。


03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微软低代码平台

 

徐玉涛介绍,微软的低代码平台有四个主要功能模块和四个看不到的能力模块构成。


一、Power Apps,应用开发,赋予所有人创建应用程序的能力,可以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做应用发布的设计、布局设计。


二、Power Automate,工作流自动化,也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拉拽方式构建出来这个工作流,并且提供了很多预设置的触发条件。


三、PowerBI,商业分析,借助AI让数据分析更智能。


四、Power Virtual Agents,智能机器人,很多企业需要虚拟助手,可以通过智能对话的能力构建了一个框架。


在Power Platform使用的过程中,不是替代任何一个人,而是赋能每一个人,所以仍然需要IT人员、专业开发者、全民开发者、IT/管理。专业开发者做关键的连接器和模块组件的封装;全民开发者更多是基于专业开发者和IT人员去使用低代码平台完成自己业务的逻辑、业务流程的开发和应用,最后实现部署。因此,Power Platform 平台具有开放的延展性,不仅整合了微软第一方应用(Microsoft365, Dynamics 365 和 Azure),还支持整合第三方生态应用和服务。

 

他介绍,Power Platform具有安全合规统一管控的全球化、超规模、企业级基础设施。低代码平台作为一种工具必然要帮助客户托管一些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是一个企业级可靠的,同时要满足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个人隐私法、数据安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访问权限上,在身份和访问管理等都是基于企业级,通过多因子的认证去完成权限控制,让正确的人使用正确的工具,访问正确的数据,构建正确的应用,实现正确的业务驱动。

 

Power Platform是构建智能组织的有力工具,整合企业员工和各种IT系统。业务职能的人员通过应用低代码开发,构建销售流程、销售应用、销售报表甚至财务,降低开发门槛,让不懂的人使用这样的工具提升自己在企业里的业务流程的参与感。目前,Power Platform 已经在多种行业客户中使用。

 

最后,徐玉涛总结,技术的本质就是对现象有目的编程。Power Platform本质是对数字化转型中特定业务需求有目的的快速实现。它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需求,但是真的可以用它很快地帮助业务人员在IT或者软件开发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有新的业务需求的时候可以不断把我观察到的业务现象转化成一种程序逻辑,变成公司的一个流程、一个应用,不断支撑业务的落地。


书籍推荐-《实战低代码》


本书系统讲解了低代码平台的能力、价值、应用场景和实操方案,旨在帮助行业、企业及每一位数字公民快速理解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价值,并实现数字化转型。


本书的5位作者均来自微软,具有丰富的技术架构经验和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经验。他们结合自身对低代码平台的理解和与企业共同创新的经验,系统介绍了低代码平台的实操方法和行业应用落地心得。



扫码回看

“低代码技术发展与应用线上研讨会”精彩干货



扫码下载
“低代码技术发展与应用线上研讨会”嘉宾课件


- END -
大佬观点
微软-李威 |  SAP-陈泽平 | 华为-周明旺用友-刘鑫 |  数睿数据-张超 |  奥哲-朱鹏喜Treelab-何浚炫 | 阿里-汪凤震 | 明道云-薛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