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脑体操:抗米援朝战争,为什么中国空军“出道即巅峰”?

炁子 炁子 2023-11-22


在如今的无脑娱乐时代,心智在像肌肉一样慢慢萎缩,因为用得越来越少。为对抗心智萎缩,需要坚持恢复主动阅读,坚持做头脑体操。——炁子

 

看不到、看不全炁(音qi)子的原创文章?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如果已经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可能没有加星标。一个,是从其他平台读到的,而各平台有自己的审核机制,未必每篇都放行。对此,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是关注微信公众号“炁子”、并“设为星标”。

 

炁子QQ交流在说啥

 

Marlboro君,关注了台海局势分析了解放台湾的各种可能模式提出最可能的是“济南模式”。Marlboro君还延伸出去,将二战后的世界秦史对照,认为二者之间很类似。

 

顽石君老感觉中国对米战略很被动,对中国对米的战略方向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漫谈起来容易说,系统分析需大篇幅,而且写完了很可能被平台秒封。

 

最近和中米博弈相关的大新闻接连不断,日本10万陆军实战演习、米英澳结盟AUKUS、朝鲜接连试射、中国战机密集飞台岛、中国大限电、米核潜艇南海被强撞……串起这些表象背后的因果链,反映出中米在西太地区的攻守之势在加快转变,离台海、朝鲜半岛乃至牵动日本、西太大格局的整体巨变越来越近。

 

欢迎到文末识别图中二维码,炁子QQ交流群,听听大家都在说什么,也发表你的高见。纵有万千声音,缺你一个!

 

【正文

 

炁子在写上篇原创《创业成功的终极秘诀,就藏在个体和团队之间时,依稀记得毫莱坞也有部电影,片子有一半的篇幅,讲米军在一个岛上训练新兵。那个满口脏话的教官,也是采用“一人犯错集体受罚”原则。

 

由于时间关系,来得及写进那篇文中。发完稿查了一下,那部电影叫《金属外壳》。电影中那个总是拖后腿的兵,教官和战友给整疯了,杀了教官后自杀。

 

同样是“一人犯错集体受罚”原则,为什么西用起来,结果却大相径庭?深入思考起来,很有意思。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君子自行思索。

 

本文要讲的主题,新中国在战火中“出道即巅峰”的空军。


 

1.“出道即巅峰”的传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此新中国第一支航空部队正式成立还不到一周。

 

刚刚组建的人民空军,飞行员人均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喷气式还不到20小时——可以视为还没有拿到喷气式战机的“驾照”。因为按当时的专业惯例,训练喷气机飞行员一般需要300小时。米更严,规定为500小时。

 

上战场前,他们刚刚飞完从机、双机4机编队训练课目,8机编队只飞了几次,空中动作量一大,就要散队。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还没用过机炮,不用说空战经验。

 

但战场形势危机。

 

就像我们从朝鲜战争的影视剧所看到的,米军是不狂轰滥炸就不知道干啥的主儿,掌控着朝鲜战场上的绝对制空权。

 

米军每天有900架以上的飞机,以与持平甚至超过二战的轰炸强度,搜索轰炸志愿军地面部队,致使志愿军只能夜行晓宿。志愿军跨出国门刚20天,志愿军1300汽车就被毁了50%。

 

彭大将军的催促了,空军雏鹰不得不仓促上阵。

 

和雏鹰对阵的,大多参加过二战的米军老鸟。他们“喝”过成千上万吨航油,飞过1000小时以上,飞行和作战经验,甩出去志愿军雏鹰八条街

 

这仗还怎么打?

 

1951年1月21日,空军的雏鹰迎来了与军老鸟的首战,6机对敌20机。

 

首战的是空四师28大队。大队长李汉和战友们一见到对清川江大桥轮番投弹的米机,就像在肉搏战中看见了站在面前的敌人,加大油门,迎头向敌机冲去。

 

他们的战友、空战英雄王海,也曾写道:“我只要一进入座舱,心里就像喷着火,只想着怎样把敌机打下来,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这种不顾死活的拼命架势,让训练有素的米军飞行员受到强烈心理震撼,有的直接懵圈。有资料讲,后来有参战的米国飞行员回忆:“他们好像要跳出飞机和我们近身格斗似的”。

 

首战结果,我方6机毫发无损,米机一架受伤,其余逃离。

 

“第一次”的悬念落地,以后的空战就更不怵了。后来,空战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战法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1951年11月至12月间,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亲自到战场摸索、研究和总结空战经验。每打一仗,他都参加战斗讲评会,与飞行员一起研究作战的经验教训。

 

统计分析显示,我方凡是被击落击伤的,多半是“落单”的飞机一落单,就容易成为训练有素的米军的猎物。

 

那么,怎么应对呢?

 

刘司令汇集群策,提出了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个空战战术原则:一域多层四四制。

 

对这个战术原则,比喻说:

 

“可以把带队长机形容成一群蜜蜂的蜂王,机群内的其余飞机则像是工蜂蜂王向哪里飞,工蜂就向哪里飞,任何时候都不分散,要使我们的机群团结得像蜂群一样。”

 

实践这种“蜂群战术,较具代表的战例是1952年2月10日,张积慧长机僚机密切配合,击落米空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George Andrew Davis, Jr.)

 

米“空中英雄”戴维斯二战中参加过266次空战,飞行经验超过3000小时飞行。而击落他的我方英雄张积慧,飞行时数仅仅100余小时。

 

更多的实战证明,“蜂群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战法。

 

在整个抗米援朝战争中,刚“出道”的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自身被击落飞机231架、击伤151架。

 

出道即巅峰。



2.秘诀之一:空中拼刺刀

 

朝鲜战争的空域,对阵的两个变量,一个是米军,一个是我军。军是训练有素的“老鸟,这是其强属性,我军则是连喷气机“驾照都还没拿到的“菜鸟”,毫无空战经验。二者博弈,按常规思维,因果链必然是米军碾压我军。

 

训练充分与否,很重要,尤其对空军。双方第一反应都会做比较,但是,这只是双方属性里的一种,一种显属性。

 

一个变量有多个属性,各自都可以串接出因果链。思维高手,能识别出很多甚至全部属性。未经熏习的常人,只是出于本能,看到少数几个显属性。激烈博弈的情景下,常人甚至只被一个最突出的显属性所禁锢。

 

比如,日本侵华战争,“亡国论”甚嚣尘上,都是只看到日军铁蹄的显属性,看不到道义、国土纵深、综合资源等隐属性。又比如,一般军迷比较各国军事实力,津津乐道的是比武器。拉出个武器清单,谁武器先进、先进武器多,就觉得谁实力强。

 

两军对垒,至少还有一种隐属性:战斗意志。

 

早在1946年的延安,毛教员会见国记者时就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再厉害的武器,在战斗意志崩溃的人手里,也就是废铁一堆。俗话说,不会打的,怕会打的;会打的,怕不要命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如果说米空军是“会打的”,我空军则是“不要命的”。谁怕谁?

 

我空军虽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有陆军战场的丰富经验。当时升空迎敌的飞行员,几乎每个人都是与敌人拼过刺刀、立过战功的勇士。比如,上文提到的英雄张积慧,1945年参加八路军。首战英雄李汉,参战时27岁,后来回忆说:“我是陆军出身,14岁参加革命,跟鬼子拼过刺刀。空战我不知道怎么打,但陆战我知道,看到敌人冲上去就完了!”

 

李汉驾机向米机迎头冲去。距离5000米一口气冲到了1000米只需两三秒钟,两机就要撞上在最后一秒,米机怂了,两架飞机擦身而过。

 

狭路相逢勇者胜

 

米军的战斗意志,远远弱于我志愿军。如果识别出双方“战斗意志”一项隐属性,胜算的天平就逆转了。

 

毛教员在决策出兵朝鲜时,就说过米军“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一般人只看到“钢这个显属性,他还看到了“”这个隐属性。事实上,抗米援朝战争全程,志愿军都是把这个隐属性强化到了天际,打出了长津湖、上甘岭这样艰苦卓绝的战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难以超越的标杆。

 

战斗意志除了这一隐属性外,中米空军对垒还有一个隐属性,被我生生地强化起来。



3.秘诀之二:蜂群战术

 

这第二个隐属性,更准确些讲,是我红色军队拿手的独门绝技,在几十年逆袭历史中成型、成熟的,只是在朝鲜战空,被年轻的空军用到了天上。

 

什么独门绝技呢?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很眼熟吧?是的,运动战的战术原则。翻翻红色军队的历史,玩运动战那是炉火纯青。即使到了可以大兵团作战的时期,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抗米援朝,“大兵团穿插分割”仍然是主要的作战样式。

 

到了朝鲜战空,新生的空军除了“拼刺刀”,也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运动战精髓,升到了空中。

 

那就是刘亚楼司令员的蜂群战术,也就是“一域多层四四制”原则


“一域多层四四制”的专业内容,本文不拟涉及,只讲大家都能懂的。按司令强调这个战术原则的核心,是“一域”就是说,关键是集中在一个空域作战,抱团,不能分散兵力,不能落单。意思是,在空战中一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朝鲜战争结束后40年,米军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的概念。这个概念提出后,风靡至今。其实,毛教员早就提出过,“你打你的,打我的”你打你的原子弹,打我的手榴弹

 

在朝鲜战空,我空军推出的“一域多层四四制”,也“你打你的,打我的”思想的反映其思想内核,强化和充分发挥自身属性,以我为主,避免敌方变量的强属性。



4.对我们思维和人生的启迪

 

中国空军“出道即巅峰”的传奇,对我们可以有哪些启迪呢?

 

比如思维第一,对任何一个变量,应不断熏习多属性的意识第二,变量有强显属性有相应的强隐属性高手往往有致命弱点看似庸碌者可能有绝世功夫。

 

比如人生。第一,每个人的人生独一无二,和人攀比,如果不得不攀比,那就要全面攀比综合攀比比较尽量多的显属性、隐属性。第二,要让自己这个主变量,内生出一个足以安身立命的强技能属性,也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一条,在之前的炁子原创文章《炁子终极思维模型,如何看华为、L公司的发展路线之争?》里,也已经讲到了。

 

有不同看法见解?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炁子QQ交流群,提出你的见解。(完)

 

如果喜欢炁子(微信公众号“炁子”)的这篇原创文章,就打赏一杯茶钱?戳戳点点、在看、转发,也算赞赏。古道热肠,温暖、鼓励炁子做得更好!

 

犀利思维,稳健人生。欢迎投缘的君子,和炁子做朋友,和时间做朋友,闻、思、修日日新,从此走上思维睿智、人生圆融的坦途。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移步到炁子QQ交流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