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布

其他

何立峰在郑州调研

何立峰在郑州调研时指出
4月15日 上午 7:17
其他

河南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发布→

4月8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两项标准发布,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相关地方标准。据了解,这两项地方标准将于6月11日正式实施。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我省高标准农田标准体系建设,将这两项标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项目范围,通过“绿色通道”予以立项发布。由省气象局组织制定的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相关标准,提升了标准在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工作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统一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建设任务落实、高标准农田产能效益发挥提供遵循,也为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建设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提供参考。其中,《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从农业气象监测、气象信息化管理、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气象信息传播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气象科普等6个方面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内容与要求进行规范。《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确立了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提供了标准体系建设内容、标准体系结构设计、标准明细表编制、标准体系实施的指导。(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按下“快进键”→
4月14日 上午 7:39
其他

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按下“快进键”→

成立理事会,审议通过有关章程和理事长、副理事长及院长人选,揭牌三个核心基地……在4月12日召开的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上,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按下“快进键”。这是继2月27日我省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以来,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又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省中医药科学院各项工作开启全面规范化运行新阶段,我省高质量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谆谆嘱托,言犹在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河南进一步谋划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个半月前召开的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为省中医药科学院揭牌,指出要加快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医疗服务、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文化传承“五个高地”。组建省中医药科学院,既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我省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抓手。省中医药科学院今后将如何发展?如何凝聚力量推动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诸多重要问题在此次会议上有了解答。作为省中医药科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发挥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等重要作用,理事具有参与省中医药科学院重大决策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表决权。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中,有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代表等,体现着省中医药科学院医教研产学一体发展的定位,他们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支持和带动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经省中医药科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聘请岐黄学者、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王耀献担任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据了解,王耀献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科研和高等教育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加入将有力带动省中医药科学院医教研产学协同发展。会上审议通过《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理事会章程》《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章程》两项章程,并选择在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设立核心基地。省中医药科学院将锚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医教研产学一体发展”的新型中医药研发机构发展定位,整合省直单位中医药科研资源,统筹相关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与生物医药研究集聚发展,以省中医药科学院院本部为核心,加快形成“1+3+N”的发展布局。与此同时,将积极对接国家级中医药研究机构,争取国家中医药科研战略力量布局河南。“成立省中医药科学院,是我省整合中医药科研力量、优化中医药科研布局落下的‘关键一子’,标志着河南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王耀献表示,将珍惜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大好机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要求,聚焦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紧紧锚定发展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科技战略力量崛起和科技创新高地的形成。(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重磅!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要点梳理→
4月13日 上午 8:11
其他

重磅!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要点梳理→

今天(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共9个部分,简称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专门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梳理如下↓总体要求■
4月12日 下午 4:58
其他

接力蓝天保卫战!河南38项举措出台

近日,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PM2.5浓度低于4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1%,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4%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氮氧化物和VOCs总量减排任务,信阳市、南阳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文件全文如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豫政〔2024〕1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年3月23日河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3〕24号)等文件要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南。(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PM2.5浓度低于4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1%,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4%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氮氧化物和VOCs总量减排任务,信阳市、南阳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一)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两高”项目相关要求,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格执行有关行业产能置换政策,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新建项目方可投产。国家、省绩效分级重点行业以及涉及锅炉炉窑的其他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原则上达到环境绩效A级或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推进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烧结、球团和热轧企业及工序,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统筹落实国家“以钢定焦”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焦化行业产能退出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达15%以上,郑州市钢铁企业全部退出。(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省辖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省辖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二)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落后产能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要求,将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清洁生产水平低、治理难度大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工艺和装备纳入淘汰范围,逐步退出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加快淘汰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独立烧结、独立球团、独立热轧工序以及半封闭式硅锰合金、镍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电炉;有序退出砖瓦行业6000万标砖/年以下烧结砖及烧结空心砌块生产线,鼓励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烧结砖瓦企业关停退出。2024年年底前,钢铁企业1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100吨以下炼钢转炉、100吨以下炼钢电弧炉、50吨以下合金钢电弧炉原则上有序退出或完成大型化改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结合辖区内产业集群特点,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排查不符合城市建设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重污染企业,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提升产业集群绿色发展水平。实施“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集中供热中心、集中喷涂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等“绿岛”项目。(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快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环保装备与服务产业,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促进大气污染治理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围绕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实施生产工艺深度脱碳、工业流程再造、电能替代改造、二氧化碳回收循环利用等技术示范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配合)三、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风电和集中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开展“光伏+”公共建筑屋顶提速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化开发项目;实施地热能利用集中连片开发,建设郑州、开封、周口、濮阳4个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示范区;加快加氢站、氢电油气综合能源站建设,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以上。(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二)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重点压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煤矸石、原料用煤不纳入煤炭消费总量考核内容。对新(改、扩)建用煤项目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替代方案不完善的不予审批,不得将使用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配合)(三)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全省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不再新建除集中供暖外的燃煤锅炉,鼓励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基本淘汰储粮烘干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燃煤设施。加快热力管网建设,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充分发挥热电联产电厂的供热能力,2025年年底前,对30万千瓦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具备供热替代条件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进行关停或整合。(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实施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全省不再新增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新(改、扩)建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原则上采用清洁低碳能源。2024年年底前,分散建设的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或园区集中供气改造。2025年年底前,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熔化炉改用清洁低碳能源,淘汰不能稳定达标的燃煤锅炉和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窑炉,完成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发生炉新型煤气化工艺改造。(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五)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加大民用散煤替代力度,因地制宜成片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支持平顶山、漯河、驻马店等市申报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保质保量完成许昌、商丘、周口等试点城市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到2025年采暖季前,全省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稳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依法将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方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依法依规整治违规销售、储存、运输、使用散煤行为,防止散煤复烧。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地方,加强洁净型煤生产供应和质量监管。(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完善绿色运输体系(一)持续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水路,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鼓励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探索发展“外集内配”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模式。到2025年,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省内水路货运量突破7000万吨,力争全省公路货物周转量占比较2022年下降10个百分点,铁矿石、焦炭等大宗物料清洁运输(含使用新能源汽车运输,下同)比例达到80%。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充分发挥既有线路效能,推动共线共用和城市铁路场站适货化改造。加快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653”工程,推动中铁路港、国际物流枢纽等一批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周口、漯河、信阳等市港口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加快郑州、南阳、洛阳、商丘等市铁路物流基地建设。新(改、扩)建项目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并将清洁运输作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加强用地、验收投运、车皮调配、铁路运价等措施保障。(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快提升机动车绿色低碳水平。除特殊需求的车辆外,全省党政机关新购买公务用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在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车辆,发展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零排放货运车队。2025年年底前,除应急车辆外,全省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和城市建成区的载货汽车(含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车、网约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和国三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监管。开展新生产货车系族全覆盖检查,规范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加强重点用车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建设全省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鼓励各地开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检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事管局、市场监管局、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严格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扩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范围,提升管控要求,将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工矿企业、施工工地等机械高频使用场所纳入禁用区管理,禁止使用排气烟度超过Ⅲ类限值和国二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提高轮渡船、短途旅游船、港作船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大力推动老旧铁路机车淘汰,鼓励铁路场站及煤炭、钢铁、冶金等行业推广新能源铁路装备。到2025年,基本淘汰第一阶段以下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以及铁路机车“冒黑烟”现象,主要港口船舶靠岸期间原则上全部使用岸电,机场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省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民航河南监管局、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全面保障成品油质量。加强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全环节监管,按年度组织开展非标油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全面清理整顿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将非标油品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等行为。提升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油箱中柴油抽测频次,对发现的线索进行追溯,严厉追究相关生产、销售、运输者主体责任。(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税务局、市场监管局、郑州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扬尘治理“两个标准”要求,加强施工围挡、车辆冲洗、湿法作业、密闭运输、地面硬化、物料覆盖等精细化管理,鼓励建筑项目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等绿色施工技术。市政道路、水务等长距离线性工程实行分段施工,逐步推动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接入当地监管平台。将防治扬尘污染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强化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对长期未开发的建设裸地进行排查整治。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城市大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基本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配合)(二)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建矿山原则上同步建设铁路专用线或采用其他清洁运输方式。新(改、扩)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要求建设;存量矿山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要求,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矿山依法关停。推动砂石骨料行业开展装备升级及深度治理,严格落实矿石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防尘、除尘措施,实施清洁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应急厅、水利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提高秸秆还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到202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强化日常监管,组织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专项巡查,落实秸秆禁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严格执行问责约谈、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等措施。(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配合)(四)持续加强烟花爆竹污染管控。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安全管控网络作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巡查防控力度,严厉惩处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及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省应急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一)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生产企业、销售场所、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引导企业生产和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推动现有高VOCs含量产品生产企业加快升级转型,提高低(无)VOCs含量产品比重。加大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电子制造等行业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力度,对完成原辅材料替代的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自主减排。室外构筑物防护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基本使用低(无)VOCs含量涂料。(省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VOCs全流程综合治理。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原则,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集中治理。含VOCs有机废水储罐、装置区集水井(池)有机废气要密闭收集处理,企业污水处理场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气要单独收集处理。配套建设适宜高效治理设施,加强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企业生产设施开停、检维修期间,按照要求及时收集处理退料、清洗、吹扫等作业产生的VOCs废气。不得将火炬燃烧装置作为日常大气污染处理设施。规范开展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定期开展储罐部件密封性检测,石化、化工行业集中的城市和重点工业园区要在2024年年底前建立统一的泄漏检测与修复信息管理平台。2025年年底前,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基本使用低泄漏的储罐呼吸阀、紧急泄压阀,汽车罐车基本使用自封式快速接头。(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三)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全省新(改、扩)建火电、钢铁、水泥、焦化项目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2024年年底前,水泥、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有组织和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9月底前,钢铁、水泥、焦化企业力争完成清洁运输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玻璃、耐火材料、有色、铸造、炭素、石灰、砖瓦等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实施陶瓷、化肥、生活垃圾焚烧、生物质锅炉等行业提标改造。202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生物质锅炉全部采用专用炉具,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禁止掺烧煤炭、生活垃圾等其他物料。推进整合小型生物质锅炉。原则上不得设置烟气和VOCs废气旁路,因安全生产需要无法取消的应安装烟气自动监控、流量、温度等监控设施并加强监管,重点涉气企业应加装备用处置设施。(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四)开展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对涉工业炉窑、涉VOCs行业以及燃煤、燃油、燃生物质锅炉,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建立排查整治清单,淘汰不成熟、不适用、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治理工艺;整治关键组件缺失、质量低劣、自动化水平低的治理设施,提升设施运行维护水平;健全监测监控体系,提升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数据质量。2024年6月底前完成排查工作,2024年10月底前未配套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的企业完成升级改造,未按时完成改造提升的纳入秋冬季生产调控范围。(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五)稳步推进大气氨排放控制。开展氨排放控制试点,研究畜禽养殖场氨气等臭气治理措施,鼓励生猪、鸡等圈舍封闭管理,对粪污输送、存储及处理设施进行封闭改造,加强废气收集和处理。推广氮肥机械深施和低蛋白日粮技术。到2025年,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5%。加强氮肥、纯碱等行业氨排放治理,强化电力、钢铁、焦化、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氨法脱硫脱硝氨逃逸防控。(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拟开设餐饮服务的建筑应设计建设专用烟道,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定期维护,实现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情况实时监控,餐饮油烟净化设施月抽查率不低于20%。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加强排查整治,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要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大气环境管理水平(一)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编制实施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时限、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到2025年,信阳市、南阳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其他城市明确空气质量达标阶段目标。持续开展达标县(市)创建,已达标的县(市)要巩固达标成果,具有达标潜力的县(市)尽快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到2025年,力争全省有20个左右的县(市)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二)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进位。各省辖市研究制定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提升进位方案,明确进位目标,逐年实现进位。2024年,综合指数排名后20名城市实现“只减不增”。到2025年,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稳步退出后10名,焦作市稳步退出后20名,其他省辖市稳步提升排名位次。(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三)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健全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规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响应、解除工作流程,及时更新应急减排清单,综合采取远程监控、入企监督指导、污染高值预警、实地监测溯源、综合分析应对等方式,全面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实效。探索建立冀、鲁、皖、豫省界区域城市应急联动会商机制,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信息共享、重大项目会商、统一应急响应和联合交叉执法,强化区域联合应对。(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四)开展环境绩效等级提升行动。修订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办法,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钢铁、铸造、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治理升级等措施提升环境绩效等级。优化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管理,分行业分类别建立绩效提升企业清单,加快培育一批绩效水平高、行业带动强的省级绿色标杆企业,推动全省工业企业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八、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一)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持续优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实施全省乡镇空气站升级改造,按要求实现省域内六因子(PM2.5、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监测全覆盖。推进城市主干道路边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开展PM2.5、非甲烷总烃、氮氧化物等因子和交通流量一体化监测。推动工业园区建立专项监测站点,提升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能力建设试点和碳监测评估试点。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二)提升污染源监控能力。定期更新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依法将自动监测要求载入排污许可证,督促排污单位依法安装、使用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全覆盖。各地要根据空气质量改善需要,扩大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联网范围、增加监控因子,将电力、水泥、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氨逃逸,以及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和油品储运销全过程VOCs纳入自动监控范围。持续推进用电用能监控能力提升,强化生产状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排放联合监控,健全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主的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电力公司配合)(三)严格大气环境执法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开展跨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加强执法监测监控联动,重点查处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持续优化执法监管方式,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对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整改清单,组织开展整改情况核查,实行清单式闭环管理。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评价考核管理制度。(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四)加强决策科技支撑。开展VOCs排放污染治理、多污染物系统治理等空气质量改善相关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强数据互联共享,强化涉生态环境数据互联共享能力建设,实现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电力等相关部门涉生态环境治理监管数据、视频信号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共享。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精准管控高值热点区域。(省科技厅、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九、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一)强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起草《河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草案)》。加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化肥、垃圾焚烧发电、陶瓷、铅锌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砂石骨料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等技术规范,推进重点行业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完善价格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价格政策与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协同,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落实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对港口岸基供电实施支持性电价政策,鼓励各地降低岸电使用服务费;完善分时电价政策,对公共汽电车充电给予电价支持。落实清洁取暖补贴及价格优惠政策,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联动机制。鼓励铁路运价采用“量价互保”协议运输模式。(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大气环境治理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加大传统产业及集群升级、工业污染治理、铁路专用线建设、新能源铁路装备推广、环保装备产业等领域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持续发展绿色金融,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开展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提高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水平。(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人行河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监管局、河南证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压实工作责任,汇聚治污合力(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要组织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治理任务和保障措施,细化职责分工,建立任务清单台账,强化督查督办,推动各项任务有力有序完成。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实施方案要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空气质量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编制本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实施落后产能淘汰退出行动,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实施交通运输清洁行动,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行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实施扬尘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三)严格督导考核。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地方按规定给予激励;对未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地方,从资金分配、项目审批、责任追究等方面实施惩戒,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实施公开约谈,并取消省级授予的有关生态文明荣誉称号。对推进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空气质量明显恶化、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地方,适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四)实施全民行动。健全生态环境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公布空气质量、环境执法、重污染天气应急等信息。健全公众监督、举报奖励及处理反馈机制,鼓励公众积极提供环境违法行为线索,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大力推动公众参与,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志愿服务行动,鼓励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3月29日 下午 5:26
其他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人事任免通知
3月29日 下午 3:19
其他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发布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方案

为着力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作物单产,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我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2024年,全省依托已建3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建400万亩示范区,将集中打造7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2025年,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集中打造15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80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10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2026—2030年,主要粮油作物集成创新的单产提升技术模式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机制逐步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全面推行,推进粮油作物单产稳步提升。文件全文如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4〕1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3月14日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稳定粮油播种面积、提高粮油作物单产,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粮油综合产能为目标,以稳定粮油播种面积为前提,以提高粮油作物单产为方向,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主体,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狠抓防灾抗灾减灾,探索形成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河南模式,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支撑,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二、发展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其中,夏粮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以上。其中,花生面积稳定在1950万亩以上。2024年:依托已建3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建400万亩示范区,集中打造7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加快单产恢复,带动全省小麦总产达到375亿公斤以上;在水肥条件好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集中打造1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50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5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82.5亿公斤。集中打造100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总产达到62.5亿公斤以上。2025年: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集中打造1500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2000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80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10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带动全省小麦单产突破450公斤、玉米单产突破420公斤、水稻单产突破550公斤、大豆单产突破170公斤,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700亿公斤。集中打造150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总产达到63.5亿公斤以上。2026—2030年:主要粮油作物集成创新的单产提升技术模式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机制逐步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全面推行,推进粮油作物单产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公斤以上,油料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5亿公斤以上。三、技术路径(一)小麦。重点是“优化品种布局、深耕深翻整地、适期适墒播种、播前播后镇压、肥水合理促控、灾害综合防范”。在品种上,重点选育推广高产稳产、抗病抗逆、优质专用品种。旱地小麦重点选育推广抗旱节水稳产品种,稻茬小麦重点选育推广抗穗发芽、抗赤霉病品种。在技术上,重点集成推广深耕耙压整地、小麦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镇压保墒增墒、浇水防冻抗旱、后期“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防范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等自然灾害,抓好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蚜虫和多花黑麦草等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确保小麦安全高效生产。(二)玉米。重点是“精准播种、增加密度、化控防倒、防止脱肥、适时晚收”。在品种上,推广耐密多抗宜机收高产品种,力争平均种植密度达到4500株以上。在技术上,集成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后期“一喷多促”、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防范高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抓好南方锈病、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持续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三)大豆。重点是“合理密植、种子包衣、精细播种、防治症青”。在品种上,选育推广耐密高产多抗品种。在技术上,集成推广合理增密、免耕覆秸或条带清茬精播、接种根瘤菌、水肥一体化、低损收获等关键技术,稳定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症青综合防控为重点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四)水稻。重点是“集中育秧、机械插秧、节水灌溉、侧深施肥、‘一喷多促’”。在品种上,选育推广耐高温、抗倒伏、抗稻瘟病等优质高产品种。在技术上,集成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增密减氮、侧深施肥、节水好氧灌溉等关键技术。在豫南适度发展再生稻,突出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五)花生。重点推广“种子包衣、起垄种植、科学施肥、精准调控、绿色防治、科学收储”技术模式。在品种上,选育推广高产、高油酸、高油、高蛋白优质品种。在技术上,集成推广起垄种植、全生育期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治、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突出抓好甜菜夜蛾、棉铃虫、蛴螬、青枯病、白绢病、茎腐病、叶斑病等病虫害统防统治。四、主要任务(一)围绕“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围绕农田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关键点,逐步将投资标准提高到亩均3000元以上,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模式,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示范区1500万亩。将深耕耙压整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确保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布局建设地力“加油站”,推进秸秆废弃物、人畜粪污等无害化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产出能力。(二)围绕“良种”,加强品种研发推广。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中原农谷和周口农高区,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会同优势育种创新团队实施农业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突破性品种,为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种源支撑。落实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加快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制种基地,为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种子保障。培育壮大种业企业,提升仓储加工能力,用好重大品种推广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加快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三)围绕“良法”,加强技术集成应用。2024年率先打造15个小麦、22个玉米、5个大豆、5个花生整建制单产提升推进县,打造10个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县,建设一批试验区、高产区,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加快成熟集成技术应用;选择60个规模粮油主体单产提升县,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产竞赛,集成高产模式,挖掘增产潜力,培育高产典型,加速示范推广。后续每年力争示范县、示范面积、示范主体稳中有增。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优势力量,分作物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分市包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依托全省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片”技术服务活动,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进行包片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四)围绕“良机”,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培育壮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着眼生产急需、农民急用,坚持“一大一小”和智能化方向,加力推进高性能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损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等研发,力争到2030年基本补齐农机领域突出短板,实现稳链强链。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推广普及小麦精准匀播、播后镇压机械,适宜麦茬地玉米、大豆密植的免耕精量播种机械,水稻钵苗育秧机械,花生高效起垄播种、挖掘铺放和自走式捡拾摘果机械,加快勺夹式、气力式播种机械推广,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播种质量。积极推广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机、再生稻低碾压收获机械、丘陵山区轻简型收获机械,提高收获质量。(五)围绕“良制”,强化生产服务保障。以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为重点,规划建设县域平急两用一体化、一站式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依托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等,按照场所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农机数量60台(套)以上、服务半径10公里以上、服务面积5万亩以上的标准,在全省规划建设不少于1000个区域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每个产粮大县规划建设6—10个,逐步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事服务功能全覆盖,引领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锚定单产提升目标,坚持“一县一团队、一县一方案、一县一张图”,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确保单产提升措施落实。(六)围绕“减损”,强化自然灾害防范。立足我省自然灾害类型和发生特点,加强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干旱、洪涝、高温、风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快中原农谷·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园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场景平台,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及时制定发布气象灾害防范和生产恢复技术意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科学应对灾害,促进灾后恢复,减轻灾害损失。根据我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多花黑麦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粘虫、南方锈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花生青枯病、白绢病、叶斑病、茎腐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重大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统筹利用中央和省级重大病虫害防治资金、小麦“一喷三防”和秋粮“一喷多促”补助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力争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由分管省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统计、气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各地要细化工作安排和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措施和项目资金落实到位。建设省、市、县三级示范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强化政策支持。严格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统筹现有支持粮食生产发展项目资金,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发展小麦、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探索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三)强化投入保障。统筹利用现有预算内投资、粮油生产保障、耕地建设利用、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资金渠道,将单产提升重点品种、重点技术、重点任务作为主要支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对示范带动推广玉米大豆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按照摸清底数、查漏补缺的原则,支持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提高耕种管收烘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水平。各地要确保现有资金落实,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重点用于单产提升,形成共同支持单产提升的合力。(四)强化督促指导。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对粮油单产提升进行指导,适时组织观摩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将粮油单产提升工作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对成效显著、做出突出成绩的按规定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批评。(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手机、移动平台等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中的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营造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在关键农时季节和举办重大活动时,组织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附件:1.小麦高产示范区任务表
3月27日 下午 6:35
其他

河南省加快提升应急救灾和粮食烘干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关键。3月26日,记者从全省农机农垦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加快提升应急救灾、粮食产地烘干和农机调度能力,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粮食颗粒归仓,农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夏收期间,我省遭遇连阴雨天气,21.6万台收割机高效精准调度,仅用13天就完成了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抢收作业。4000多台植保无人机参与秋粮“化控防倒”“一喷多促”作业,8万台玉米收获机开展低损收获作业,为以秋补夏、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1%。农机智能化信息化快速推进。“河南农机云平台”接入平台农机具数量达4598台,2023年监测农机作业面积273.85万亩、谷物烘干6.49万吨。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中加速推广应用,带动全省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我省农机工作也面临一些短板弱项。生产企业“小散乱弱”,应急服务不足,农机调度信息化程度低,农机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象依然存在。“‘五良’融合是我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战略举措。”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主任张金龙表示,今年,我省将加快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围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高性能播种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北斗终端、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农用植保无人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等高端智能复式农机产品推广应用,为粮油生产耕种管收提供全环节高质量装备支撑。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今年,我省将加快区域农机服务中心遴选培育,培育县级以上区域农机服务中心300个以上。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通过对烘干机购置和烘干作业进行补贴的方式,力争用2—4年时间,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建设。今年,我省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发展需求,支持产业链优势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农业专项和省重点研发专项,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项目实施。(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400余个专业可报!2024直招军士预报名通道开启→
3月27日 上午 8:21
其他

400余个专业可报!2024直招军士预报名通道开启→

2024年直招军士预报名通道正式开启有意向的青年们可以开始预报名啦一起来看↓↓↓一、招收对象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应届、往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符合部队专业需要,年龄不超过24周岁(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所学专业在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已经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应当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二、招收专业经初步统计,2024年直招军士涉及道路运输、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机电设备、机械、医药等400余个军民通用专业。三、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应征青年登录全国征兵网
3月26日 下午 9:48
其他

河南全面推进平台经济标准化

3月25日,河南省平台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这是我省平台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标准河南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标准体系,规范和推动平台经济标准化工作,省市场监管局批准成立省平台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平台经济标委会负责平台经济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相关工作,秘书处承担单位为河南省平台经济发展指导中心,省市场监管局负责省平台经济标委会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全省网上零售额为4605.3亿元,同比增长22.5%。截至目前,我省已发布的电子商务地方标准有10项,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孙琪说。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激活平台经济新动能,助力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省平台经济标委会的成立是河南平台经济专业领域全面推进标准化的重要标志。“标委会作为该领域地方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承担着标准化研究、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等关键任务,是地方标准制定的‘核心力量’。”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网监处处长李姝表示,省平台经济标委会应加快制定高质量、体系化的平台经济标准,建立完善平台经济标委会工作机制。成立大会后,省平台经济标委会召开第一次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围绕平台经济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交流研讨。(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提高“含金量”,拓宽成才路!河南今年将招引博士后2000名以上
3月26日 下午 6:57
其他

提高“含金量”,拓宽成才路!河南今年将招引博士后2000名以上

3月22日,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内,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检测试剂样本。金奖4个、银奖3个、铜奖5个、优胜奖9个……在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河南省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相比第一届大赛奖牌总数翻番。这些成就的背后,闪耀着我省博士后群体的智慧光芒。随着我省全面科学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在我省的强力实施,越来越多的博士后人才在河南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干、成就梦想,成为我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力。3月14日,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我省将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0家,招引博士后2000名以上。到2025年,全省将实现“十四五”期间招引万名博士后青年人才目标。作为青年人才主力军的“博士后力量”,正在中原大地悄然崛起。且听雏凤发清声春风,吹绿了梧桐。梧桐树上,有凤鸣。记者从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我省代表团荣获金奖4个、银奖3个、铜奖5个、优胜奖9个和优秀组织奖,金牌数和奖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相比第一届大赛奖牌总数翻番,展示了河南博士后群体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实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通知下发后,本着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积极向上、奋勇争先形象,在奋斗中成就梦想的初衷,我联合一群志同道合的博士后,积极参加这次大赛。”以“硒泰民安—体外诊断技术革新者”项目获得创业赛银奖的河南大学博士后陈春霞团队负责人陈春霞说,这些年,我省从项目扶持到经费支持,从人才待遇到发展空间,全方位加大博士后人才培养力度,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创优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让越来越多的博士后人才在河南这片热土上脱颖而出。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2023年以来,我省围绕培养机制、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博士后工作取得新突破和新进展,博士后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博士后人才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全省招引博士后2267人,超额完成省委下达的招引博士后2000人的目标。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9819人,目前在站人数5966人,其中80%为省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持续增加。全省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个,获批独立招收资格工作站6个,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1个。全省国家级科研平台(流动站和工作站)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博士后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全省7名博士后获批国家“博新计划”,遴选“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36人,都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省441人获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资助金额达3923万元。产业前沿有凤鸣1985年,我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从此,博士后制度就肩负着科技强国、培育人才的光辉使命。博士后张玢,就是我省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下快速成长的一位英才。“科研之路,虽坎坷难行,却也有漫天星光。我付出汗水,更收获了满满的感动。”202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的张玢回到河南,在河南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她聚焦产业领域前沿,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更好地服务产业,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目前,她研发的催化电极项目已经完成小试,并在第八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荣获十强奖;已发表相关论文12篇,专利授权4项,实审6项。博士后年龄大多为28岁到35岁,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年龄,是最活跃、最具潜力、最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代表。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这些人才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博士后已经成为高层次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和水平对我省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聚集,为我省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带来更多创新发展的力量,以他们的智慧和动手能力为我省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过去两年中,在博士后力量的助推下,全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破解了一些“卡脖子”难题。如:5G用铜合金材料、地铁轴箱轴承、面向数据中心的光互联芯片、面向航空器的智能宽频宽幅电能转换关键技术等,均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应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总量位居中西部首位。广栽梧桐多引凤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希望。“特别感激河南给予我中原英才博士后创新人才的支持,使我能够更专注于科学研究,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扩大学术视野,走出去学习更多先进技术,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更上一层楼。”作为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代表,张玢希望在产学研上取得更大成就。当前,我省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博士后制度是全球通行的吸引、培养、使用优秀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吸引更多博士来到河南,让更多博士后在河南“更上一层楼”,需要我省在大生态、小气候的涵养上下更多功夫。为此,我省将继续坚持“引才”和“育才”相结合,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载体,开辟绿色通道,鼓励设站单位以自主招收、独立招收、联合招收、项目招收等多模式招收博士后。坚持“设站”和“建站”相结合,增加平台数量、优化平台环境、发挥平台职能,打造高标准人才培养高地。坚持“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强化服务保障,举办河南省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探索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博士后人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省人社厅出台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1+3+N’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博士后人才,从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职称评审等方面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举措。”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说。“我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早日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人才,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作出年轻人应有的贡献。”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得主、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李文婷说。(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一年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到底值不值?——国家医保局回应
3月26日 上午 7:52
其他

一年花380元参加居民医保,到底值不值?——国家医保局回应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费用集中征缴工作,参保群众已经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服务。全国基本医保参保情况如何?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是否合理?未生病的居民参加基本医保是否“吃亏了”?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有人称,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还有人称,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请问相关说法是否属实?答: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从宏观上看,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保持稳定。相关数据近年来有轻微波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参保数据治理。自2022年起,医保部门以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为契机,连续两年清理居民医保跨省和省内重复参保数据共5600万。这是居民医保参保数据出现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参保结构优化。由于大学生毕业就业等新增就业因素,部分原来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转为参加职工医保,2020年至2023年,每年都有500万至800万参保人由参加居民医保转为参加职工医保,造成了居民医保人数和职工医保人数此消彼长。从微观上看,国家医保局近期派出专人,赴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8个省份中工作基础相对较弱的8个村开展参保工作蹲点调研。调研显示,这8个村中,有5个村2023年参加居民医保人数比2022年增加,有3个村参保人数略有减少,8个村整体参保人数比2022年净增长151人。以网传“多人退保”的湖北省麻城市某村为例,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该村97.4%的居民均参加医保,实际新增参保30人,因特殊原因未参保的仅是个例。许多村民表示,幸好有了医保,切实解决了他们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下降,未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可能也会平稳中略有下降,甚至总参保人数也有可能缩小。问: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380元。有人认为费用标准偏高,涨速偏快。该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答:有舆论认为,与2003年“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相比,目前380元/人的居民医保费用缴费标准增长太快。但是,我们不应单纯看缴费标准的增幅,而应该看这增长的370元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什么。事实上,医保筹资标准上涨的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一是对群众的保障范围显著拓展。2003年“新农合”建立初期,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余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的用药几乎不能报销,罹患大病的患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内包含药品已达3088种,覆盖了公立医疗机构用药金额90%以上的品种,其中包含74种肿瘤靶向药、80余种罕见病用药。特别是许多新药好药在国内上市后不久就可以按规定纳入医保目录。以治疗白血病的药品“伊马替尼”为例,该药品刚在国内上市时患者服药的年自付费用近30万元,许多患者和家庭不得不“望药兴叹”,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脆弱的生命之间艰难取舍;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该药品集采并经医保报销后,患者每年服药的自付费用降低至6000元左右,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让无数患者和家庭重燃生命希望。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数据来源: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二是各类现代医学检查诊疗技术更加可及。20年来,在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重大疾病诊疗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领域领先世界。患者享受到的医学检查、诊疗手段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彩超、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迅速普及,无痛手术、微创手术等过去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诊疗技术日益普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广大参保患者享受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群众的就医报销比例显著提高。2003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之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在30%至40%左右,群众自付比例较高,就医负担重。目前,我国居民医保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维持在70%左右,群众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而这必然带来医保筹资标准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群众医疗需求的提升、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筹集,为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四是对群众的服务能力水平跨越式提升。2003年,“新农合”的参合群众在本县(区)医院就诊才能方便报销,去异地就医报销比例降低较多,且不能直接结算。目前,居民医保参保群众不仅可以在本县(区)、本市(州)、本省份享受就医报销,还可以在全国近1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享受跨省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服务,为广大在异地生活、旅游、工作的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从无到有,让群众不再为买药钱操心,帮助约1.8亿城乡居民“两病”患者减轻用药负担799亿元;“三重保障制度”仅2023年一年就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超1.8亿人次,帮助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超1800亿元。20年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虽然增加了370元,但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的提升为群众带来的收益却远不是这370元可计量的。事实上,为了支撑医保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国家在对居民个人每年参保缴费标准进行调整的同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进行了更大幅度的上调。2003年至2023年,国家财政对居民参保的补助从不低于10元增长到不低于640元。如果一名居民在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其医保总保费至少为8660元;其中财政共补助至少为6020元,占保费总额的约70%;居民个人缴费共计2640元,只占保费总额的约30%。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2003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从20.96亿人次增长至84.2亿人次;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05年的72.95岁增长到2020年的77.93岁。与此同时,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从2003年的55.8%大幅下降至2022年的27.0%。近14亿医保参保人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大范围的医疗保障、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更为便利的医保服务的背后,是中国医保制度为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驾护航。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数据来源: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问:城乡居民享受的医保报销,都是来自居民个人缴费吗?答:城乡居民医保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这是筹资的大头;个人缴费标准380元,只是筹资的小头,并且对于低保户等困难人员,财政还会给予全额或部分补助。居民缴纳的医保费,与财政补助共同组成了我国广大城乡居民共同的基本医保基金池,带来的是对广大群众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在此,再补充说明2023年的几个数据:一是全年全国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总额为3497亿元,二是财政全年为居民缴费补助6977.59亿元,三是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10423亿元。居民医保基金全年支出总额,是居民个人缴费总金额的2.98倍。问: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答:疾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面对突然到来的重大疾病,个人和家庭很难能独自承受高昂的救治费用。保险的实质,就是汇聚各方力量后,帮助那些不幸患重病的个人和家庭抵御大额医疗支出的风险。因此,参加医保就是“患病时有保障,无病时利他人”,应该是每个群众面对疾病风险不确定性时的理性选择。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诊疗84.2亿人次,平均每个人一年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2.47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7.5%;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一年住一次医院。居民生病、生大病的概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低。之前脱贫攻坚期间,40%的贫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说明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极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129元,以报销比例70%计算,住一次院医保平均报销5690元;假如居民将2003年至2023年连续参保个人缴纳的保费进行储蓄,按年利率5%计算复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也就是说,居民住一次院后医保报销的金额,就远超将连续20年个人总保费进行储蓄的收益。所以说,“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这种说法不对,而且从算账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问:有网民称,“年轻人身体好可以不参保,只给老人、孩子参保就行了”。请问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答:这种观点在部分人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会发现这其实是“算小账、吃大亏”。一是我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尤其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出现低龄化趋势,青壮年面临的健康风险不容小觑。二是青壮年对疾病风险的承受力更加脆弱。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医保,不仅意味着家庭将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还意味着家庭将失去重要经济来源。这双重的打击,不仅在经济上将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因此,家庭的“顶梁柱”更加需要医疗保障给予重点的保驾护航。综上所述,青壮年应该参保。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父母、孩子和家庭提供保障。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发挥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确定性来应对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服务。(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推荐阅读·2024年,河南这些高校全力“升本”!
3月25日 上午 11:12
其他

2024年,河南这些高校全力“升本”!

近日,河南省内多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发布,关于高等教育方面,多地明确“加快推进专科院校升本工作”。一起来看:(来源:河南教育广播、大象新闻)推荐阅读·河南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3月24日 上午 11:06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河南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日前,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以高标准农田建成区、示范区为重点,集中打造700万亩小麦、1000万亩玉米、100万亩花生、50万亩大豆、5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明年小麦扩大到1500万亩、玉米扩大到2000万亩、花生扩大到150万亩、大豆扩大到80万亩、水稻扩大到100万亩。我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实施路径上重点推动“五良”集成融合。围绕良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逐步将投资标准提高到亩均3000元以上,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模式,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759万亩、示范区1500万亩。围绕良种,加强品种研发推广。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中原农谷和周口农高区,打造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以企业为主体,会同优势育种创新团队实施农业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等突破性品种,为单产提升行动提供种源支撑。围绕良法,加强技术集成应用。今年率先打造15个小麦、22个玉米、5个大豆、5个花生整建制单产提升推进县,打造10个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县。依托全省1.3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片”技术服务活动,对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区包片指导。围绕良机,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力推进高性能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损收获机、移动式烘干机等研发,力争到2030年基本补齐农机领域突出短板。围绕良制,强化生产服务保障。规划建设县域平急两用一体化、一站式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在全省规划建设不少于1000个区域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每个产粮大县规划建设6—10个,逐步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事服务功能全覆盖。围绕减损,强化自然灾害防范。加强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干旱、洪涝、高温、风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加快中原农谷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园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场景平台,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我省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主体,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探索形成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河南模式,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实支撑。(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揭晓!河南2项入选
3月23日 上午 7:54
其他

揭晓!河南2项入选

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2项入选,至此,河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达到55个,继续领跑全国。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以东约13公里的苗桥镇曹楼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4月至12月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展开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同时进行全面勘探工作。本年度发掘工作分别选在王庄村南(Ⅲ区)与村中(Ⅳ区)两个地点进行。村中地点发现大汶口文化、东周、唐宋、明清等阶段地层堆积,除少量晚期遗迹外最重要的是发现一处墓葬密集分布的大汶口文化墓地。目前在约一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已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23座,这批墓葬均为长方竖穴土坑墓,墓室东西向,墓主头向东,其中ⅣM3为三人合葬墓,其余皆为单人葬。葬式多侧身直肢,墓主一般居于墓室北侧,随葬品数量丰富,目前已提取各类陶器400多件,玉器150余件,以及部分骨器、石器等。这些墓葬平面呈南北向的三排,东西向的五列,并且存在多组同列墓葬间的“有意打破”现象。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朱光华认为,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王庄遗址规模宏大,社会等级较高,其大汶口文化环壕与墓地的发现对探讨东方地区史前时期聚落形态非常重要;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平面布局清晰,存在多组墓葬间的“有意打破”现象,每组墓葬都具有“墓室面积高度重合、墓主躯干轴线相近、上下层墓葬距离贴近且随葬陶器连续堆放”等特点,反映了该地区十分独特的葬俗;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随葬品数量丰富,其中ⅣM6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此外ⅣM3出土的成组石圭也具有礼器的性质,这些都反映出东方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国家形态的萌芽;依据王庄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初步确立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王庄类型。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面貌复杂,陶器群融合多种文化因素,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系统,但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南方地区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因素,同时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2021年至2023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商都遗址内城东南获得重大考古发现,即发现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在项目区域内发掘商代墓葬、灰沟、祭祀坑、灰坑、水井等遗迹360余处,出土丰富的铜器、金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遗物,文化内涵包括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下层二期、上层一期及白家庄期,另有大量唐宋金元等时期文化遗存。由兆沟、通道、墓葬、祭祀遗存等组成,是一处结构与功能明确、具有整体系统性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墓地兆沟合围成近抹角长方形,东西长约240米,南北宽约130米,兆域面积3万余平方米。墓地发现3处通道,南部为陆地通道,北部为2处栈桥式通道。通道外侧均有门房类相关附属建筑柱洞遗存。发现墓葬20座,位于墓地东部偏北,均为近南北向分布,排列有序。其中铜器墓葬3座,一般墓葬17座。M2为墓地中心大墓,M2出土青铜器、玉器、金器、绿松石器、海贝等各类随葬品210余件,组合有酒礼器、兵礼器、玉礼器、金礼器、覆面礼器等,是郑州商都遗址目前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书院街墓地结构布局清晰,年代明确,展示了中商早期高等级贵族丧葬礼制的规范,这是中央王朝都城内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具有兆域性质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凸显诸多礼制性的制度创新,也填补了商代青铜文化、黄金文化等相关文化空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富成在汇报中认为,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填补了郑州商都聚落考古的空间布局空白。城内贵族墓地与东北方位的宫城区南北对应,城外分布各类作坊区、墓葬区、祭祀遗址、窖藏坑等,新发现极大丰富了郑州商都地理空间布局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商都性质、商都兴废及其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提供了更多探讨空间。书院街墓地兆域是目前国内时代最早的规范化兆域,兆域形态较为成熟,是殷墟西北岗王陵东、西并列方形兆域的直接来源。墓地形态与后来商周时期的集中公墓,及战国以后独立陵园虽有所不同,但贵族丧葬的礼制规范要素具备,奠定了后世中国王陵的基本规制,对于极富文化特质的中国陵园史而言,具有源头性和开创性。书院街墓地铜器墓葬体现了商代贵族丧葬礼制的创新,出土铜器填补了中商早段青铜文化的空白:出现诸多新的器型,如壶式盉、铜斗、铜甗、覆面器等,器类组合更加丰富;新器型展现了新的文化形态,扇贝形金覆面、铜覆面是商代贵族阶层独特的丧葬礼器,覆面习俗上升为覆面礼凸显了商文明的高阶化及强大的文化张力;以青铜酒具为标识的酒礼及酒礼器组合已成型,在中商早期,贵族祭祀仪式中以觚、爵、斝为核心,包含以斗为挹酒器的酒礼及礼器组合已经成型;商代早、中期的殉人葬在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黄河河务局商墓,湖北盘龙城李家嘴M2、杨家湾M13等贵族墓葬中均有发现,这种现象或可视为晚商殉人葬制的一种先兆;中心大墓M2是目前发现商代墓底殉狗时代较早、数量最多的,是商代早中期墓葬殉狗葬制的典型代表。中商以后墓葬殉狗的现象逐渐成为一种葬制规范流传下来。书院街墓地发现的大型化、本土化黄金制品、黄金绿松石牌饰及黄金与玉礼器共存组合的发现,是中国黄金文化成型的重要标志,开启了商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金覆面是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重要来源,这一发现为探讨中原商文明与巴蜀地区三星堆文明交流提供了崭新视角。(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推荐阅读·“标准河南”建设再添新力量!
3月22日 上午 11:00
其他

“标准河南”建设再添新力量!

3月21日,河南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召开,审议通过了标委会章程(草案)、秘书处工作细则(草案)和委员会工作计划(草案),标志着我省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迈向新阶段。据了解,我省自2001年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以来,已制修订地方生态环境标准70余项,覆盖了大气、水、土壤、农业农村、饮用水源、黄河流域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和区域,形成行业标准与流域标准并举、直排标准与间排标准并重、排放标准与技术规范并用、城市标准与农村标准并管的河南省生态环境标准化工作格局。成立河南省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我省结合实际,形成共同推进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强大合力的重要举措。将汇集社会各界智慧,聚焦我省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重大战略需求,以及标准河南建设需要,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协同配套、河南地方特色更加鲜明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为推进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提供技术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表示,接下来,该委员会将立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局,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水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河南建设、“双碳”等重点工作任务需求,加强调查和研究,持续完善我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为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关于预制菜,国家首次明确→
3月22日 上午 8:09
其他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一半春色入心,一半春色予你

(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与其仰望星空,不如去做摘星星的人
3月20日 上午 7:01
其他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与其仰望星空,不如去做摘星星的人

(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只要勇敢向前,前面的路一定是繁花盛开
3月19日 上午 7:03
其他

河南出台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省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哪些项目属于省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省级政府投资项目是以省政府预算安排资金为主要来源且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的省本级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建如何理解?《管理办法》明确,代建是指由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负责项目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安全和工期,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建设管理模式。另外,《管理办法》还明确了投资项目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项目实施程序、
3月15日 下午 2:42
其他

80名!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名单公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名单的通知豫政办〔2024〕1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0〕75号)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工作。经省政府审核批准,丁光雪等80名同志为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现予公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的培养、管理和服务工作,并按照规定落实有关待遇。附件: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名单
3月15日 上午 10:25
其他

聚焦“六新”突破,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当前,我省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正处于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攻坚突破期,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塑造我省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六新”突破取得明显成效,新基建逐步夯实、新技术群体突破、新材料迭代更新、新装备规模提升、新产品持续涌现、新业态普遍形成,推动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超过30%,壮大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文件全文如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4〕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3月14日 下午 8:58
其他

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河南!实施方案来了→

力争到2026年,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150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加强豫农优品省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力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河南,推动河南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转变。如何不断提升豫农优品市场号召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豫农优品品牌体系、构建豫农优品标准体系、完善豫农优品运营体系等三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五方面重大行动,包括文化赋能行动、渠道建设行动、创意策划行动、品牌宣传行动以及市场拓展行动。文件全文如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豫政办〔2024〕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月14日 下午 8:58
其他

河南这些单位获通报表扬!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2023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单位的通报豫政办〔2024〕1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3月14日 下午 7:03
其他

河南省政府新任免一批干部

(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人事任免通知
3月14日 下午 6:08
其他

2024年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出炉→

河南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4年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豫重点[2024]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经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意,现将2024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印发你们。今年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520个,总投资约2.1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5830亿元。这批项目作为各行业领域重中之重,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盯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统筹推进“十大建设”,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延链升链、新兴产业补链强链、未来产业建链成链的关键举措,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增加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主要载体。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从项目切入、以项目推动、用项目支撑,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施省市县三级领导牵头推进,在审批服务、要素保障、进展调度、问题协调等方面靠前发力、主动作为,为重点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提供优质建设环境,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项目支撑。附件:2024年河南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1月2日 上午 10:44
其他

推动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河南17条措施来了→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升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第一季度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1月1日 上午 11:12
其他

刚刚,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河南这两个地方→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其中提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详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二里头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都城。它“亲眼”见证“最早的中国”。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许多“中国之最”: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官营作坊区、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如今学界已达成了普遍共识,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有“华夏第一王都”之誉,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我国夏商周三代文明。二里头遗址以其在早期中国形成发展史上特有的历史地位,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殷墟殷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和甲骨文发现发掘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他在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除甲骨文片外,殷墟还发掘出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发现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来源:央视新闻、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2023年12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多项重要政策,包括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支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河南省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人民防空工程维护使用管理办法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大病不出省!河南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落地

12月2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郑州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又迈出坚实一步。至此,我省获批的五批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落地。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项目,依托郑州市中心医院布局建设,将有力推动我省创伤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相关学科临床诊疗水平实现快速提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项目,依托医院为商丘市中医院,此项目对补齐豫东及周边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短板,减少患者跨区域、跨省外转就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医疗服务需求大省,优质医疗资源整体相对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我省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我省已获批的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占全国总量近1/10,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专业涉及心血管、儿童、神经、呼吸、肿瘤、妇产、精神、创伤及中医类(肿瘤、脑病、骨伤)等;在区域布局上,以省会郑州为中心,涵盖洛阳、新乡、南阳、商丘等人口大市。“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实施,我省的医疗技术、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老百姓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黄荷凤院士门诊,就是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2023年5月23日,省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正式签约,依托郑大三附院合作共建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6月10日,黄荷凤院士门诊落户该院。院士资源“下沉”半年来,近300名不孕不育疑难杂症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了诊治。“黄荷凤院士门诊落户后,不仅方便了患者,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郑大三附院生殖医学科主任管一春说。来自省卫生健康委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前四批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引入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325项,填补省内空白达92项,新增收治疑难病种44种,新增核心技术41项。此外,还引入一批国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院士门诊,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9项。据相关部门对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951个病种患者省外就医情况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河南患者到省外就医的比例已有明显下降。其中,2022年,河南患者到北京阜外医院就医数量较2021年下降了33%;2022年较2019年,到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住院治疗的河南患儿分别减少5.46万人次、2987人次,降幅分别为58.03%、66.76%。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持续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河南样板。未来,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将更多地享受到“国家队”的优质医疗服务。(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河南这些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河南这些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表彰了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其中,我省有1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表彰。我省受表彰的分别是:第21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第23批援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队长、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张志韧,第23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队长、洛阳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院长闫宏宪,第15批援厄立特里亚中国医疗队队长、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院长简立国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据了解,2019年6月,第21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28名队员赴赞比亚开展573天的医疗援助任务。2022年2月,由张志韧、闫宏宪、简立国分别担任队长的第23批援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第23批援赞比亚中国医疗队、第15批援厄立特里亚中国医疗队,到受援国开展为期一年多的援外医疗任务。彼时全球疫情形势正处流行态势,援外医疗队员们克服职业暴露风险,在受援国医疗援助和抗疫战场上奋发有为,传递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今年是我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也是我省承担援外医疗任务50周年。河南自1973年开始承担援外医疗队派遣任务,50年来,先后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派出医疗队67批1364人次,诊治受援国群众725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9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00多项,建成了中赞腔镜中心等7个专科诊疗中心,开展了新生儿复苏等2个培训项目和3次“光明行”活动,申报了中厄支气管镜专科中心等9个对口合作项目。(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助力内河航运智慧绿色发展!这场发布会提到这些要点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助力内河航运智慧绿色发展!这场发布会提到这些要点

《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近日发布,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与2011年我省出台的《河南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相比有哪些变化?将对我省内河航运产生哪些影响?12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了我省制定出台《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情况。“此次立法属于全面修改,首先是题目上的变化,相比原《办法》新增了‘运输’两个字;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化,新《办法》共7章44条,相比原《办法》新增了24条、修改了20条、删除了19条,主要增加了‘规划与发展’‘运输与经营’‘安全与应急’‘服务与保障’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省司法厅经济生态立法处处长李大可说。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提升水路运输服务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李大可说:“新《办法》明确,支持港口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和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推动船舶代理、货物代理、船舶供应等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鼓励发展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近几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省非常重视船型标准化及绿色化发展。新《办法》提到,要“推进船型标准化,推广应用符合环保和节能要求的绿色船舶”。“我们研究出了四种标准船型,其中普通货船两种,集装箱货船两种,新船型的主要特点是‘宽深比大、全高小’,我们可以理解为‘矮胖’。”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港航海事处副处长于宁说,这种船型既符合国家主尺度要求,又适应我省平原流域河流,可以装载更多货物。此外,我省首次探索采用LNG作为新船型动力燃料。于宁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提升船舶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近期以客船、旅游船、公务船为重点,推进纯电、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推动出台支持新能源船舶建设建造补助政策,打造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船舶、示范航线、示范基地。“在我省内河航运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将起的重要时刻,省政府出台新《办法》,对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崔梅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贯彻落实新《办法》为契机,以畅通道、强枢纽、优服务、提智能、促绿色为主线,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主动融入长三角港口群,服务支撑河南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来源:省政府新闻办、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开启发展新征程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开启发展新征程

12月28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继今年7月15日隆重举行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揭牌仪式以来,省医学科学院迎来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作为省医学科学院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承担着宏观管理、统筹协调等重要任务。在会议通过的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中,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徐红星、阎锡蕴、林圣彩等学界“泰斗”,又有三甲医院“掌门人”、相关政府部门人士、生物医药界“翘楚”代表。经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聘请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担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会上,《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审定通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的重建省医学科学院各项工作将进入全面推进、全面落实的新阶段。《章程》是省医学科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也是规范省医学科学院运行的根本依据和重要保障。省医学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章程》起草过程注重把握三项原则。坚持尊重科研规律。强化制度设计,明确采用长期、稳定、滚动的支持方式,保证科研的稳定性,使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从事创新活动。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立足建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的新型研发机构,坚持去行政化,着力解决原有体制的痛点、难点、堵点,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坚持人才为先。着眼面向全球引聚一流英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和以人才高峰带动创新高地建设,大胆突破现有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聘用、考核和激励政策。“河南对科研人才的呼唤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来到河南,为河南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在随后举行的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上,王宁利表示,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重建后的首任院长,他将锚定创建国家医学创新高地和重要医学人才中心目标,按照世界标准、国内一流的医学科学院定位,重塑科技研发体系、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健全公共平台体系、搭建高水平人才集聚体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共启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新征程,为推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当天,河南省豫健医学发展基金会也正式成立。该基金会主要业务是支持医学科研活动和科研实施的建设,资助医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及专著出版,支持人才引进,资助优秀教师及学生出国交流,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等。“基金会实行政府长期稳定支持与社会募资灵活结合的专项经费保障,可拓展科学研究的自由度和灵活度,助力省医学科学院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郭永军说。(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举行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举行

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举行楼阳生出席并讲话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受聘任院长12月28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在郑州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王宁利受聘担任省医学科学院院长。聘任仪式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举行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理事会章程》《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章程》。楼阳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王宁利院士表示祝贺。他指出,重建省医学科学院,是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大布局,是以科技创新之力牵引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式工程。在各界共同努力下,以环省医学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已初具雏形,前景光明、未来可期。希望省医学科学院以此次院长聘任为新起点,牢牢坚持“四个面向”,始终秉持“格物济世、旦复光华”的院训,打造开放共享的集医、教、研、产、资于一体的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平台,引领提升医学科技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医药产业发展,开辟河南医学科学发展的新赛道、新天地。楼阳生强调,要抓好标志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集中攻坚、接续发力,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标志性项目,确保如期高质量高标准建成投用。要建强高能级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推进相关省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前瞻布局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医学医疗生物医药的科研体系。要集聚高层次人才,遵循医学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引进、培养、服务、激励等全链条工作机制,大力延揽高精尖高层次人才,加强本土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培育,打造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地。要打造全要素生态,按照“临床出题、研究所解题、企业孵化、推广应用”的思路,打通临床、科研、产业之间的壁垒,加快形成“基础研究+临床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产业培育”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要培育大健康产业,坚持省医学科学院、中原医学科学城、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统筹谋划、一体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引进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在前沿领域、细分赛道抢占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王宁利说,受聘担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省医学科学院将锚定创建国家医学创新高地和重要医学人才中心目标,重塑科技研发体系,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健全公共平台体系,搭建高水平人才集聚体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推动河南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省领导陈星、王刚、宋争辉,部分两院院士出席。(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河南3条高速公路今日集中通车!经过你家乡吗?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河南3条高速公路今日集中通车!经过你家乡吗?

12月28日上午10时,许昌至信阳高速公路、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等三条高速公路通车现场会在漯河市临颍县举行。此次三个项目的顺利通车,标志着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8321公里,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许信、栾卢、阳新高速黄河特大桥各有特点。许信高速是我省里程最长、途经市县最多的高速公路项目,途经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四市十县区;栾卢高速是目前我省桥隧比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桥隧比达77.1%;阳新高速黄河特大桥是我省抗震设防烈度最高的高速公路黄河大桥,设计防震烈度达到9度。连接!许昌至信阳高速公路(许昌至信阳高速公路榆林枢纽互通)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出炉!

12月26日,由省社科院主办的《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4)》(即《河南经济蓝皮书》)出版宣介暨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河南经济蓝皮书》以“全力拼经济”为主题,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23年河南经济运行的主要态势以及2024年河南经济发展的走势,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河南全力拼经济的举措及成效,并对新阶段河南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河南经济蓝皮书》总报告指出,2023年河南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持续做好“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强化“四个拉动”,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2024年,河南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旧复杂严峻,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运行将持续复苏,预计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经济蓝皮书》评价报告——《2023年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依托由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了省辖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并对省辖市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在综合竞争力评价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郑州、洛阳、南阳,排在第4—10位的分别是新乡、焦作、济源、三门峡、平顶山、漯河、许昌。《河南经济蓝皮书》评价报告——《2023年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从规模、结构、效益、潜力、民生等角度搭建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河南省102个县(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县(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较为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稳定,新郑、巩义、中牟、义马、荥阳等县(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比较优势突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河南全力拼经济的思路举措,并就新阶段河南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等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向“绿”而行!河南省森林覆盖率达25.47%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向“绿”而行!河南省森林覆盖率达25.47%

发布会上,河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蔚介绍,全省林业系统充分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统筹林草湿沙、齐抓建管治效,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取得了新成效。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明年河南重点发展改革任务明确!

2024年我省七项重点发展改革任务明确12月25日,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举行,明确2024年全省七项重点发展改革“任务清单”。“今年以来,全省发改系统不折不扣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推动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城乡区域更趋协调,改革开放纵深突破,绿色发展成效明显,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说,2024年,全省发改系统将在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塑造一流产业生态、放大交通区位优势、深挖数据资源潜力、筑牢安全发展底板上持续发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供需协同发力,持续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突出重点深挖消费潜力,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着力稳住经济运行基本盘;强化创新引领,增强链群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加快构建体现河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提质增效,拓展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树牢以人为本,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速郑州都市圈建设,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走深走实,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培育枢纽经济新优势,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生态优先,加强黄河流域、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美丽河南生态强省,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聚力急难愁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织密经济和资源安全网,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明后两天,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免费试乘!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明后两天,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免费试乘!

他来啦!郑许轨道邀您试乘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郑许市域铁路工程由郑州、许昌两市分段同步建设、同期贯通运营。线路北端起于郑州航空港区长安路北站,南端止于许昌市许昌东站,线路全长
2023年12月25日
其他

河南省2024年定向招录选调生面试公告

根据《河南省2024年定向国内部分高校选调应届优秀毕业生公告》要求,经研究,本次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40分,笔试成绩达不到最低合格分数线的不进入面试。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以各岗位选调名额1:3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共确定1587人参加面试。现公告如下:一、面试分数线二、面试时间地点面试时间定于2024年1月6日,报考省直单位和郑州市的考生在郑州面试,报考其他省辖市的考生在所报考省辖市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三、有关事项请考生近期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面试地点确定后会逐一电话通知。如有特殊情况,考生可直接与省直、所报考省辖市联系。省直:0371—65905805郑州市:王远18613717775开封市:刘慧贤18337813166洛阳市:王宁15139985859平顶山市:皂紫菡17624582656安阳市:李硕18803721602鹤壁市:姜家文17698333690新乡市:曹会粉13569829616焦作市:贾根明13523357687濮阳市:李海勇15670130926许昌市:周进炜13271212255漯河市:李月星13939595012三门峡市:李昊晨15138166599南阳市:马一帆18338299282商丘市:陆淼18903703503信阳市:陈爽15188263261周口市:张文明13608617521驻马店市:杨川13939601011济源示范区:苗淼18539161789航空港区:宗卜凡15037163063附件:1.省直岗位进入面试人员名单2.市直岗位进入面试人员名单(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进入面试人员名单)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2023年12月22日(来源:河南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信息平台)推荐阅读·同比增长168%!河南中欧(亚)班列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同比增长168%!河南中欧(亚)班列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当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11月底,今年我省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达3269列(去程923列、返程2346列),同比增长168%,提前完成年度开行3000班次目标任务。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做好严寒天气下职工劳动保护,最新通知→

12月21日,记者获悉,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尤其是户外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益,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做好严寒天气下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严寒天气下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通知》指出,全省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严寒天气对劳动者特别是环卫工、巡线工和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作业劳动者带来的危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抓实抓细严寒天气下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生命健康权益。《通知》强调,要紧密结合工会职能,有针对性地指导督促企业加强严寒天气下对劳动者的保护,扩大低温作业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覆盖面。督促企业履行劳动保护主体责任,对严寒天气作业劳动者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防寒保暖解除后顾之忧。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完善应对严寒天气加强职工劳动保护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科学措施,为广大职工尤其是户外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寒防护用品和严寒作业休息场所。督促用人单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适当增加寒冷作业环境下职工休息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作用,开展低温作业事故隐患排查,预防事故发生。针对户外建筑工、环卫工、执勤交警、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长时间户外工作者和速冻食品、冷链从业者等涉冷作业者及“四期”女职工、低温职业禁忌证者等重点人群,《通知》要求,要积极推动防寒衣物等保暖用品纳入劳保用品采购清单,强化健康监护和体检,及时做好换岗调岗工作;要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发挥好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功能,为有需求的户外劳动者提供防寒取暖服务。(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记录城市发展!河南城建档案管理办法来了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记录城市发展!河南城建档案管理办法来了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形成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在普查、补测结束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管线更改、报废的,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及时报送管线现状图和资料。第十五条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河南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办〔2023〕68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15日河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3〕27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目标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规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到2025年年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力增强,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度大幅上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重点任务(一)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1.着力提高政治能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学习重要内容,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推动“关键少数”带头学习、模范践行。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年度培训的必修课程,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强化法治思维。强化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各省辖市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级行政执法部门;以下均需各省辖市政府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本地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工作,放权部门负责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统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行政执法队伍的全员轮训。各地、各部门要围绕调查取证、文书制作、应急处置等重点执法环节,持续开展实战演练、练兵比武活动,夯实执法基础,提升执法办案水平。省司法厅要探索建设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培训示范基地(机构)建设、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程编写、培训课程设计等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3.切实加强全方位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把行政执法人员“入口关”和“年审关”,新证申领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予发放行政执法证件,年度审验不合格的注销行政执法证件。严禁为不符合《河南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80号)规定条件的人员发放行政执法证件,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独立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行政执法要求的行政执法人员,需要依法暂扣、收回或注销其行政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在行政执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激发行政执法人员职业荣誉感。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创建活动,对已获得示范命名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二)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制定完善行政执法标准规范。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2〕27号),各地、各部门要对已制定的裁量权基准进行全面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修改或废止;对新制定(修订)的裁量权基准,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审查。组织开展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征用、行政给付、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裁量权基准研究制定工作。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部门要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裁量权基准适用工作专项培训,定期发布指导性案例,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运用裁量权基准解决执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省司法厅要进一步完善全省行政执法文书格式范本,修订《河南省行政执法案卷立卷规范》《河南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加快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工作手册试点工作,2024年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逐步推开,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到岗、到人。(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2.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信息依法公示率达到100%,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达到100%,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可回溯管理。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双书同达”信用修复机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经营主体,提醒经营主体及时履行处罚义务、纠正失信行为、维护自身信用,提高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办理效率。推行跨部门综合监管,分批确定全省统一实施的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并动态更新;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重点领域以及涉及多部门监管的新兴领域,加快实现综合监管全覆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完善非现场执法制度,梳理非现场执法事项,明确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执法流程,为当事人查询、陈述申辩、权利救济、责任履行等提供便利。完善涉民营企业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开通民营企业投诉举报“绿色”通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责任单位:省司法厅、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省级行政执法部门)3.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拓展服务型行政执法新领域,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方便企业办事,进一步压缩执法和服务时限,持续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开展服务型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完善服务型行政执法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建议征集机制。完善行政调解告知引导、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等柔性执法机制,健全刚柔并济的行政执法体系。(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4.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工作,全面排查行政机关败诉案件高发的地方、执法领域、执法类型,深入分析败诉原因,查找共性执法问题,力争达到败诉一起案件、整改一类行为的效果。(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三)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1.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法治协调职责,省、市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同级行政执法部门在2024年年底前制定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分级开展行政执法事项清理工作,省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法律立改废、机构改革等情况,对虽有法定依据但近五年来未发生或极少发生且没有实施必要、交叉重复等行政执法事项进行清理,提出拟取消、调整或暂停实施的意见,并按规定程序处理;各省辖市要参照省级清理标准,对地方立法中设定的行政执法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2.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制定赋予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建立赋权事项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在2024年年底前对已经下放乡镇(街道)的行政执法事项进行综合评估,对基层接不住、监管跟不上的及时予以调整。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各县(市、区)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判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运行情况,复制推广经验做法,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放权部门要按照“谁放权、谁指导、谁培训”的原则,通过驻点指导、跟班轮训、首案带办、案卷审查等方式加强对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县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定期通报放权部门业务指导情况。(责任单位:省委编办、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3.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协作。在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改革中,相关部门要健全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防止相互脱节。行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属于其他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的,要及时将线索等移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鼓励跨区域、跨部门统一执法标准,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落实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有关规定,依法协调解决行政执法争议。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工作对接和协同联动,完善案件移送、双向咨询、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机制。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依规依纪依法移送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线索。(责任单位:省纪委监委、省委政法委、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四)加快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1.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省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制定本系统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标准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事项清单制度、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案件立案报备制度、重大行政执法案事件督办制度等监督制度。持续做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案例指导、行政执法行为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等工作。(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2.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严格履行常态化、长效化监督,2024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职责明确、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完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施政府层级监督、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实施部门层级监督、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实施部门内部监督的工作机制,压实监督责任。探索司法所协助县级司法行政部门开展乡镇(街道)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3.创新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加强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督促行政执法部门全面依法履职。省司法厅每年选取3个县(市、区)开展“驻站式”行政执法监督。各市、县级政府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下一级政府的日常行政执法监督,每年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执法监督检查、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并通报有关情况。上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下一级行政执法部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行政执法监督,每年度至少开展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并在本系统进行通报。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开展交叉式、“推磨式”行政执法监督,互相查找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加大行政执法个案监督力度,对行政执法监督中发现的严重行政执法违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对重大行政执法案事件可以实行提级监督。(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4.加强行政执法外部监督。拓宽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平顶山市、驻马店市要做好全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并适时在全省推广。要密切关注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曝光的行政执法事件,做到早发现、早监督、早处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制度,广泛收集行政执法监督线索,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对司法部行政执法监督批评建议平台转办的行政执法问题线索要依法及时予以核查处理。(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五)健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科技保障体系。1.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平台软件由省级统一开发,按照省市两级集中部署、省市县乡四级一体化应用方式,推进集约化建设和部署应用。依托省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移动端“豫正管”推行掌上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推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网上流转和自动留痕,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数据分析功能,提升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质量和效能。(责任单位:省司法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省级行政执法部门)2.推进行政执法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全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与“互联网+监管”系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系统、部门行政执法办案系统等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全省行政执法数据归集共享机制,汇聚形成全省行政执法数据库。(责任单位:省司法厅、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六)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保障能力。1.加强队伍建设。根据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的执法职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行政执法力量,确保行政执法人员编制重点用于执法一线,着力解决基层行政执法力量分散薄弱、梯队不合理等问题。保持行政执法队伍稳定,不得随意抽调行政执法人员从事与行政执法岗位职责无关的事务,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专职专用、聚焦主责主业。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配齐配强专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优先选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法学教育背景或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从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司法所要配备专职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对乡镇(街道)开展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执法任务量充实法制审核力量,原则上法制审核人员不少于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总数的5%,且不少于1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系统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统筹调用机制,实现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共享。(责任单位:省级行政执法部门)2.强化权益保障。严格执行《河南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第187号)等规定,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启动追责程序。健全行政执法尽职免予问责机制,细化免予问责情形和容错纠错程序,激励行政执法人员担当作为。落实和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工资待遇政策,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保障,依法为基层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办理保险。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责任单位:省级行政执法部门)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将行政执法工作经费、行政执法装备配备费用、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经费纳入本级预算。要进一步加大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财政投入。要结合当地财政实际,合理保障行政执法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满足行政执法工作需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级行政执法部门)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管理、大数据管理以及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参加的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本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各地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组织领导机制、责任分工、推进措施、落实保障机制、宣传培训等内容。要建立工作台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落实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2.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组建工作专班,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及时报送任务完成情况,并加强对下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市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确定一名工作联络员,于2023年12月底前将联络员名单及本地工作台账报省司法厅。3.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履行重点任务落实主体责任,细化推进举措、量化目标成效、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二)加强宣传培训。1.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的经验做法,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行政执法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深入挖掘、总结推广基层鲜活经验。要注意引导舆论正面宣传,及时收集网上舆情、来信来访等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化解矛盾。2.各地、各部门要将《行动计划》及本方案列为各级各类行政执法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必修课,通过集中轮训、理论研修、专题研讨等形式,使广大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熟知和深入理解部署要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三)加强督促落实。1.各地要将本方案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依法行政考核内容,作为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领导干部综合绩效考核的参考。适时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民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2.各地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于2024年10月底前完成中期评估,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终期评估,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省司法厅。省司法厅要将评估情况汇总后及时报省政府。(来源: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创业者,在河南办企业半天搞定手续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创业者,在河南办企业半天搞定手续

12月19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近日印发《关于在全省实施企业智能登记的通知》,自2023年12月1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企业智能登记。这意味着全省将实现企业登记注册“自主填报、系统核查、即时审核、实时出照”,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打造老百姓身边“零见面、零跑腿、零干预、零等待、零收费”不打烊的“智慧服务”。实行企业智能登记改革后,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为最大程度便民利民,企业智能登记系统可在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专区”、“河南掌上登记”APP等多个渠道进行办理。申请者只需在手机上进行简单勾选、签字提交即可。同时,企业登记与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申领发票、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开户、水电气暖网报装实现一网综合受理、多部门并联审批。目前允许除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出资设立外的内资企业(不含上市公司)实行企业设立智能登记,其他类型的经营主体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开放。为什么要推行这项改革?“登记注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智能登记切实解决了企业名称申报不规范、经营范围填报难、提交材料不规范等问题。这是我省便捷市场准入的又一重要举措,大幅提高了企业登记审批效率,提升了政务服务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最大程度减少了权力寻租,对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从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审批到智能登记系统审批,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截至11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1080.9万户,较2022年年底增长4.5%。其中,实有企业297.2万户,较2022年年底增长9.8%。(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即将截止!事关收入,尽快确认→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即将截止!事关收入,尽快确认→

12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开始。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确认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一定要在本月内完成。纳税人应当于每年12月1日-12月31日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七项。纳税人可下载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行修改、确认。(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央视财经)推荐阅读·河南下拨冬春救助资金8.39亿元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河南下拨冬春救助资金8.39亿元

12月18日,省应急管理厅协同省财政厅下拨2023—2024年中央和省级冬春救助资金8.39亿元,专项用于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冬春期间的基本生活。“2023年,我省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灾害为主,低温冷冻和生物灾害也不同程度发生,受夏收降雨和主汛期‘杜苏芮’台风等灾害影响,给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部分受灾群众今冬明春基本生活面临一定困难,需政府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省应急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基本民生保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按照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范》有关要求,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及时下拨中央和省级冬春救助资金,要求优先做好倒房重建户和受灾的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散居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部门会商研判,提前及早布置和提醒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加强灾害防范和物资准备,认真做好灾害救助应急处置,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省应急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资金下达后,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抓紧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杜绝截留、克扣、挪用和拖延等问题发生,确保春节前将资金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土地,河南发文→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土地,河南发文→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1月30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30日第一章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4家!河南拟新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12月18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对拟新组建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9日—2023年12月25日。拟新组建的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河南省环境友好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河南省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河南省锐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与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省经皮给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来源: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推荐阅读·通航在即!27国申根签证在郑州就能办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通航在即!27国申根签证在郑州就能办

郑州—卢森堡客运直飞航线即将启航,12月16日,搭乘首个航班的第一批乘客在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卢森堡签证申请便捷办公室”(以下简称“便捷办公室”),顺利完成了前往欧洲27国的申根签证受理。自此,河南省及周边区域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前往欧洲的信息采集、签证受理、航空直飞等“一站式”出行服务。河南航投集团于2018年4月16日设立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利服务平台,开启卢森堡签证服务。随着欧盟对申根签证的政策变化,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利服务平台改称“便捷办公室”,至今已为约7000名居民提供咨询与办理服务。12月21日,郑州—卢森堡将开通直飞客运航线。目前,便捷办公室也根据郑卢航线班期增加了签证办理的频次和密度,较之前也扩大了签证受理范围。今后不仅可以在此受理旅游、商务、研学、探亲等各种签证,还可同时办理公证、认证等其他综合服务。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首批办理签证的约有30名旅客,前来咨询的有20余人,其中不仅有旅游爱好者,也有前往欧洲洽谈业务的商务人士,还有前往探亲的家属。卢森堡驻华使馆授权的签证工作人员从北京赶赴郑州,现场审核人员资料信息、录取指纹、办理签证手续。“以往河南百姓办理赴欧洲签证,必须前往北京录取生物信息,费时、费钱、费力,非常不便。”河南航投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济民告诉记者,郑州—卢森堡签证申请便捷办公室的运营,由河南航投文旅公司统一组织报名登记、资料收集、资料预审等工作,再由卢森堡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定期赴郑进行指纹、图像等生物信息采集等,全部环节均可在郑州本地完成。名词解释申根国是指欧洲申根协议成员国,该协议于1985年签署,旨在建立欧洲国家之间的自由移动区域。截止到目前,申根协议成员国家共有27个。申根签证是指根据申根协议而签发的签证,这项协议由于在卢森堡的申根签署而得名。欧洲申根协议成员国之间互免签证,协议规定了任何一个申根成员国签发的签证,在所有其他成员国也被视作有效,无需另外申请签证。(来源:河南日报)推荐阅读·冷空气“接力”,河南何时升温?
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