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声高科技春雷提振人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天天IPO Author 刘博 纪桂子



一声春雷提震人心


“我们决定坚持去做一些国内没有的、在行业内有稀缺价值的产品。也许这个过程会比较难,但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体现这其中的价值。”

——王升杨


生命,抗疫,清零,民生,春耕,悲号,停摆,上海瘫痪……2022年这个春天很压抑,人们在困顿、迷茫、惶恐中度过每一天。中国人的生命,中国经济,中国高科技,面临无上的压力。就在这样的悲催迷茫而又有无限生机的时刻,王升杨,一个38岁的青年,用他亮丽的创业经历,用他在关键芯片上的勇猛精进,炸响了2022年中国高科技第一声春雷!

中国需要这样的春雷!这样的春雷振奋人心!让我们走入王升杨,走入他不躺平,只想创造大美绝活、给天地补缺的人生,以唤醒我们的梦想和斗志。中国高科技需要这样的唤醒!中国人需要这样的唤醒!中国经济需要这样的唤醒!

王育琨手记
2022/4.25




今年最贵IPO来了:38岁北大校友干出250亿市值

作者 I 刘博 纪桂子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国产替代浪潮正滚滚而来。


作者 I 刘博 纪桂子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今年最贵IPO诞生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日(4月22日),苏州芯片公司纳芯微电子正式登陆科创板。本次IPO发行价以230元/股成为今年最贵新股,开盘涨幅8.7%,开盘市值252.7亿元。


纳芯微的背后是一位80后北大学子。公司创始人王升杨出生于1984年,2009年从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了芯片龙头亚德诺中国担任设计工程师。2013年5月,王升杨与老同事盛云辞职创业,在苏州工业园成立了纳芯微。从模拟芯片起家,纳芯微用了9年筑起一个半导体王国,一年营收超8亿元。



一路走来,纳芯微聚集了一支投资军团,其中不乏国润创投、千乘资本、深创投、元禾璞华、中芯聚源、国科投资、元禾重元等VC/PE机构的身影。
透过纳芯微的崛起,我们看到国产替代浪潮正滚滚而来。从挑选最优质供应商转而维持供应链安全,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是华为们,孕育了思瑞浦、长光华芯、山东天岳、东微半导体、东芯股份、灿勤科技一个个IPO,他们合力撑起了国产半导体江湖的一片天。

80后北大硕士掌舵

九年做出一个IPO,市值250亿


纳芯微的故事,离不开背后的掌舵者——王升杨。
时间回到2009年,25岁的王升杨从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毕业,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此时正值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低谷期,他曾回忆,同一届的同学很少从事本专业,大部分人都选择考公务员,或是去国企从事金融工作。
好在王升杨运气不错,同年年底,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亚德诺发布了一个岗位,他顺利通过了面试,来到了亚德诺中国分公司担任设计工程师一职。也正是在亚德诺,王升杨结识了日后的创业伙伴盛云。
在亚德诺待了几年后,王升杨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舒适区,每年做的项目似乎都与上一年没什么不同,几乎没有新的挑战出现。
“这种感觉有点可怕,我认为自己应该做出一些改变。”
于是,创业的念头开始王升杨的脑海中萌芽。
2013年是国内半导体开始崛起的一年。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0亿部,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也首次超过了石油。王升杨发现,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应用软件流行,各类传感器应用兴起,而传感器后面还需要模拟混合信号芯片配合,但当时拥有此项业务的国内厂商并不多。
当年5月,王升杨与老同事盛云一拍即合,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纳芯微电子,由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切入市场。“当时就是看到了一个机会,就毅然决定背着电脑包辞职创业,开启了一段冒险的征程。”
因为纳芯微最早做的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大部分由客户定制,因此很快在2014年就量产交付并实现了盈利。用王升杨的话来说,当时已经可以确保公司饿不死了,能自己养活自己。
当公司稳定之后,王升杨与团队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期间,他们面临了很多选择,也曾考虑过做国内时下流行的消费类芯片。但思来想去,团队讨论认为做流行的产品对未来的产业发展,以及对纳芯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言意义并不大。王升杨回忆当时的决定:
“最终,我们决定坚持去做一些国内没有的、在行业内有稀缺价值的产品。也许这个过程会比较难,但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体现这其中的价值。”
因此从2015年开始,纳芯微着手去拓展工业、汽车行业的应用产品,例如数字隔离器、压力传感器等,并在2017年实现首颗汽车级芯片量产。时至今日,纳芯微的产品已作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应用的关键芯片,成功进入多个行业一线客户的供应体系并实现大规模量产。
今天,王升杨口中的那段冒险征程迎来了里程碑——纳芯微成功登陆科创板,开盘市值高达252.7亿元。回顾创业之路,王升杨曾坦言,最初并不是以完全准备好的状态来创业,实际上是一边干一边学,“但创业带给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永远保持这份热爱。”

一年卖6.7亿颗芯片

身后集结一支庞大投资军团


纳芯微如何撑起一个数百亿IPO?
我们可以从招股书窥得一二:自2013年成立以来,纳芯微由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出发,向前后端拓展并推出了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以及驱动与采样芯片。目前已能提供 800 余款可供销售的产品型号,2020 年出货量超过 6.7 亿颗,主要应用于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领域。


营收增速抢眼。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纳芯微营业收入分别为0.40亿元、0.92亿元、2.42亿元和8.62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01.84万元、670.81万元、4049.28万元、2.16亿元。


其中,隔离与接口芯片业务撑起了纳芯微营收的半壁江山,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具体来看,该业务2018年至2021上半年营收分别为0.008亿元、0.32亿元、1.07亿元和1.6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5%、35.14%、44.33%和48.51%。
截至目前,纳芯微收获了包括中兴通讯、汇川技术、霍尼韦尔、智芯微、阳光电源、海康威视、韦尔股份在内的众多标杆客户。与此同时,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东风汽车、五菱汽车、长城汽车、上汽大通、一汽集团、宁德时代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同时进入了上汽大众、联合汽车电子、森萨塔等终端厂商的供应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纳芯微的数字隔离芯片在2018年就通过了华为认证,进入其供应链体系。招股书也披露,2019年纳芯微第一大客户“A公司”销售额为4206万元,占当期营收17.4%。投资界经过多方求证,获悉该神秘客户A即为华为。
此外,股权结构显示,华为还通过成为红土善利的LP,对纳芯微间接持股。其中哈勃投资出资1000万元,占红土善利出资比例的1.67%;华为出资1.9亿元,占红土善利出资比例的31.67%。
不只是华为,在纳芯微背后,聚集了一支投资阵容,不乏国润创投、千乘资本、深创投、元禾璞华、中芯聚源、国科投资、元禾重元、汇川技术等一众机构的身影。


早在2018年,当时还是千乘资本投资副总裁的方昕因为校友关系结识了王升杨,敏锐地觉察到纳芯微所处行业可能存在机遇,便将项目推荐到了投委会。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回忆,纳芯微当时令他眼前一亮——已经成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证明在研发和产品层面上具备相当强的实力,同时王升杨对模拟芯片行业的认知及市场敏感度也深深打动了他。
但熊伟依然存有一丝顾虑,担心纳芯微所处的市场分散且空间有限,因此放弃了2018年那轮投资机会。与熊伟一样,很多投资人都知道纳芯微的存在,但都有着各种顾虑没有选择出手。
直到2019年,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熊伟意识到投资纳芯微的逻辑已经完全变了,他预判一场高端芯片的国产化进口替代运动即将开启,“纳芯微很有可能就此从华为模拟芯片的小供应商,变为前几大主力供应商。”
于是千乘资本果断出手,不到20天就走完了决策流程,在2019年10月领投了纳芯微数千万元A轮融资。中间还曾上演一个小插曲:一家产业资本出手“截胡”,差点把份额抢去了。
此后,纳芯微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也吸引了一众VC/PE机构登门拜访,甚至有不少投资大佬托关系找到王升杨,希望能参与投资。紧接着2020年3月,纳芯微的一家老股东有意进行部分股权转让,给熊伟打了一通电话,当时对方只给他三分钟时间考虑。尽管此时纳芯微估值已经涨至15亿,但千乘团队出于对王升杨团队的看好,毅然决定拿下转让的老股。
与此同时,纳芯微开启了新一轮融资。王升杨明确表示,本轮融资只对新股东开放,在多家机构的激烈争抢中,最终只有两家头部机构成功入局,其他投资方均空手而归。如今,千乘资本陪伴纳芯微一路走上IPO敲钟舞台,成为第二大机构股东,持股价值超10亿元。
同样地,元禾璞华也是在2019年出手投了纳芯微。当时,元禾璞华团队正系统梳理调理芯片、工业类隔离器、汽车类传感器等赛道,希望能在国产替代中寻找到最优秀的标的。此时崭露头角的纳芯微,进入到元禾璞华的视野里。
元禾璞华合伙人祁耀亮与团队对纳芯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很快就做出了投资决策。在祁耀亮看来,很多人创业是会选择去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但是王升杨却可以带着团队不停地开拓市场,扩充产品线,同时把公司的技术门槛越做越高。“我认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需要一批像王升杨这样优秀的年轻企业家。只有这样,整个中国半导体的规模和技术才会得到强力的支撑。”
完成投资之后,纳芯微在工业和汽车行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大大超出了元禾璞华投资时的预期。祁耀亮认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可以做到让有经验的投资人快速看到亮点和改变,纳芯微正是如此。
随着纳芯微成功IPO,王升杨的个人身家也将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王升杨在IPO发行后,持股比例为10.95%。这也意味着,以开盘市值计算,王升杨对应持股身家将达到27.7亿元。


国产替代进口

华为们撑起了一群IPO


纳芯微的崛起,无疑是国产替代浪潮的一缕缩影。
这里的典型案例还有思瑞浦。成立于2008年,思瑞浦是一家模拟芯片设计企业,但早期的发展并不顺利。华登国际合伙人黄庆曾记得,2011年投资思瑞浦时,公司已创业三年,团队只剩下“几杆枪”、几乎弹尽粮绝。虽然有较强的研发和技术能力,但是之前的产品方向和市场策略有点水土不服,不知何去何从。
虽然此后思瑞浦的发展情况有所好转,但仍算不上巨头。直到2019年,在华为的支持下,思瑞浦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2020年上半年,思瑞浦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11.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增加1.07亿元;同年,思瑞浦在科创板科创板上市,哈勃投资持股6%,为思瑞浦第六大股东。2021年9月,思瑞浦市值破450亿元,哈勃投资顺势减持,一笔投资回报近26亿元。
国内射频前端芯片公司唯捷创芯也算一例。唯捷创芯的掌舵人是一位59岁的女性——荣秀丽。她被称作“山寨机教母”,曾于2002年创办天语手机,这是一款主要基于联发科芯片方案的功能手机,在国内销量一度仅次于诺基亚。后来受智能机冲击,天语手机落寞,荣秀丽在2010年创办了唯捷创芯,投身芯片领域。
细数唯捷创芯的融资历程,在其发展的前10年,投资方阵容中更多的是华芯投资、国科嘉和、元禾璞华、华登国际等投资机构。
而2020年情况大变,唯捷创芯获得了OPPO移动、VIVO旗下的维沃移动、小米产业基金、哈勃投资等等一众产业资本和手机厂商的支持。历时12年,荣秀丽的唯捷创芯终于在今年4月成功上市。
不止如此,以哈勃投资布局的半导体全产业链为例,专注半导体激光的长光华芯、半导体新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山东天岳、国产功率半导体厂商东微半导体、国内存储新势力东芯股份、5G滤波器厂商灿勤科技等公司均已顺利IPO,场面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曾经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华为更倾向于挑选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国内供应商用得少,但自2019年起,华为关注的重点已不止需保证产品的质量,更要维持基本的供应链安全。于是这样一幕出现了——华为对国内关键供应商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转而“扶上马送一程”。
小米、OPPO、VIVO等手机公司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仅更积极地去寻找国内供应商,而且也愿意为了培养更优质的供应商做大量工作。这里可以从他们的投资动作略窥一二:投资轮次从天使轮到成长期、Pre-IPO轮次均有覆盖,投资领域也在延伸,除了布局半导体行业的EDA工具、芯片设计、激光设备、半导体核心材料等方向,有的甚至开始涉足动力电池。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个源自于巨头供应链的IPO诞生了。目睹了这样一幕,VC/PE也开始沿着华为们的足迹落子,投身到这一场硬科技盛宴。

阅读精选

市场机制带来的繁荣是如何被毁掉的?
上海疫情6种认知撕裂人心
马斯克:我只对真相痴迷!
任正非最看重的7个品质!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曹德旺:做好你自己!
曹德旺:我的四个自信
哈耶克|活泼泼的自发秩序
弗里德曼:自由才是造化之源!
王育琨:自性爆发万有基
是人不要管 用管不是人

-END-


2022年跨年演讲: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