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汽车行业HR,要关注什么?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最近的线上圆桌交流,很多HR留言提问,汽车行业有多大的机会?如果跳槽去汽车行业?要关注什么?如果是行业新人,我们有三个建议:

1、关注员工增量

8月份,我们在深圳做线下活动,现场腾讯、阿里、华为等大厂的HR纷纷表示他们的确在“过冬”(裁员),现场只有比亚迪的HR伙伴高调说,我们在疯狂招人。

上个月,比亚迪老板宣布,截止11月底,比亚迪员工已经超过60万,要知道,比亚迪去年底才28多万人,11个月搞30万人,每个月招2-3万员工,非常惊人!

早些年,所有高校抢人最凶的是华为,特别是理工院校,华为每年都会保持招聘5000-6000的应届生,今年比亚迪成为最大赢家,截止11月底,他们已经招聘了3万+应届生。

大家不要小看“员工人数”这个指标,除了营收等业务指标,有时候,员工增量、存量也代表企业在行业的地位。

比如沃尔玛常年霸榜500强第一名,同时它也是全球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高达230万,目前全球营收第二名是亚马逊,恰好也是全球人数第二多的企业,高达129万。

华为能把思科、诺基亚等对手甩在身后,也有赖于华为近20万的员工规模,思科和诺基亚都不足10万员工。

大家记得不记得刚结束的世界杯,海信有一个广告“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这说的是电视销量,全球第一是三星,第二是海信,三星有30万员工,海信9万员工。

在眼下全球竞争时代,特别是高科技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与技术领先还是不够的,人才规模也得跟上。

不过,到底是人才规模推动企业高增长,还是企业高增长养得起足够多的人才?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昨天,我们说到互联网大厂裁员,现在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都是巨型企业,谷歌18万人,阿里24万人,字节跳动11万人,腾讯9万人……说它们是“大厂”一点都不过分。

汽车行业更是如此,比如德国大众是全球营收最高的公司,去年销售880万台多汽车,全球68.8万员工,日本丰田去年销售830万汽车,全球37.2万员工,大众、丰田最近三年汽车销量和业绩都有波动(疫情+芯片短缺),但是,员工人数基本还是持续增长的。

新能源汽车略有波折,特斯拉去年销售93万台汽车(今年预计140万,比亚迪大概180万),特斯拉员工9万多,但最近一段时不时传出来裁员消息,国内造车新势力,也是有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不要只盯着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可以看看传统车企,比如吉利、长安,长城、上汽等传统车企,它们这两年都在“扩招”,不断增员。

2、关注核心指标

核心业务指标,可以考虑从三个角度去看:

(1)经营角度,重点关注营收、利润。

(2)生产角度,重点关注产品、产能。

(3)销售角度,重点关注渠道、坪效。

汽车行业,笼统的去看,一般分汽车主机厂(整车制造商,比如比亚迪、广汽等),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下游(汽车分销商,比如中升集团)。

问大家一个问题:主机厂、上游供应商,下游4S店,那个公司最挣钱(利润最高)?

有时候去对比一下数据,还是挺吃惊的。

先看整车制造商:

比亚迪,2021年卖了73万辆车,营业收入2161亿,净利润30.45亿。
长城汽车,2021年卖了128万辆车,营业收入1363亿,净利润67.26亿。
长安汽车,2021年卖了230万辆车,营业收入1051亿,净利润35.52亿。

再看汽车分销商。

中升集团,2021卖了52.8万辆车,营业收入1751亿,净利润84.07亿。

再看零部件供应商:

宁德时代,2021营业收入1303亿,净利润159.3亿。

——你会发现,在汽车行业,卖电池的、买汽车的,很有可能要比“造车的”要挣钱得多。

所以,请在汽车行业和准备进入汽车行业的伙伴,不能只盯着汽车制造商,多留意汽车的上下游的状况。

公司利润高,至少代表公司阶段性的业务结构是健康的,是可持续性的。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汽车4S门店的坪效(每平米每年销售额)大概是多少?

根据广汇汽车(第二大行业分销商)2021财报,他们坪效是4.1万元,中升集团的更高一些,因为中升集团的门店比广汇的更少,卖的豪车比重更高。

根据东北证券研报,奈雪标准门店年坪效分别为5.1万元,你看,无论是奶茶还是汽车,最后都得拼坪效。

3、关注行业格局

分享三家车企的主要观点,摘自它们的2021年报,大家感受一下,传统车企如何拥抱变化行业的。

(1)丰田的观点——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

2021年,根据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销售数据估计,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第一是中国31%,北美22%(不包括墨西哥和波多黎各),欧洲20%,亚洲(包括印度,不包括日本和中国)11%。

中国新车销量约2522万辆,北美新车销量约1786万辆,欧洲新车销量约1687万辆。亚洲新车销量约920万辆。

2021年,全球经济活动开始复苏,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零部件供应不足,汽车市场面临着全球生产限制……然而,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的需求稳定,与2020年相比出现了复苏。

从短期来看,自2022年2月以来出现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以产品价格上涨的形式在全球蔓延,这使得预测未来变得更加困难。

在欧洲,虽然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新冠肺炎病例再次增多,导致经济活动受到限制。此外,欧洲受2022年2月开始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最大,这削弱了复苏势头。

自2021中期以来,日本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了迅速进展,但在新冠肺炎病例数量下降和死灰复燃的过程中,由于限制经济活动的政策以及供应限制导致的生产活动减少,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从中长期来看,丰田预计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

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与电气化相关的新产品,预计全球竞争将十分激烈。

(3)上汽的观点——中国有强大发展韧性

2021年,汽车行业遇到芯片短缺等严峻挑战,但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整车出口的带动下,中国汽车行业实现整车销售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实现恢复性增长,在全球汽车行业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动力。

从长期看,中国市场需求空间依然巨大。

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也将进一步激发低线市场潜力;同时根据先导国家经验,当乘用车千人保有量在150辆左右经历第一次“需求平台期”的调整和恢复后,新车年销量都将再创新高,并将用较长时间实现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从150辆到400辆的波动式“新增长”

从用户人群看,“一高一低”和“一老一少”将推动汽车消费需求呈现分级化的新趋势。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扩容带动了消费的持续升级,同时低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也十分巨大;另一方面,年长多金族的增换购需求和“Z世代”的追新逐异需求,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能,这些因素都将加快推动我国汽车消费的品质提升和品牌升级。

从技术驱动看,电动智能网联的新赛道或将成为主流赛道。

随着电动化技术的日趋成熟,新能源汽车发展正进入快速增长期,同时随着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的并行发展,“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成为重要新趋势,并将使新能源汽车形成更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更好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体验科技的需求。

从数字化转型看,车企和用户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

通过数据驱动,车企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将从产品交付阶段提前至产品设计阶段,并将提供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让产品更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同时,车企与用户之间通过数据打通和数据循环,将建立高频多维的交互联系,实现从造车、卖车到用车、车生活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数字化将极大改变汽车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数字生态将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新生态和未来实现商业盈利的重要新手段。

(3)长安汽车——汽车行业五大趋势

一是产业趋势:新汽车、新生态已成大势。

汽车可能发展为平台产品,成为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载体、多功能空间、储能单元。汽车产品的演变推动汽车产业重塑,加速与能源、交通、通信、科技等产业跨界融合;产业生态由“链式关系”向“网状生态”转变,形成强耦合关系;全球汽车产业链分工重塑,中国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支点。

二是政策趋势:双碳战略、全面放开、数据安全将引导产业转型。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需求将加快产业转型;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各地方政府出台促消费政策,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新购和换购等措施,同时可以看到政策支持逐渐向改善新能源用车环境倾斜,如充电桩、换电站等;股比放开和数据网络安全重要度提升,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经营压力和合规成本逐步加大,在充分竞争的中国汽车产业中,挑战与机会并存。

三是消费趋势:中国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品牌崛起,汽车消费进入增换购时代。

中国25~30岁年龄段人口可能出现持续下降,将带来首购数量相对减少;2021年增换购超过首购用户,客户对品质化追求更高;00后对国产品牌购买偏好度提高,随着95后、00后成为购车主力,中国汽车品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四是新能源趋势:动力系统电气化成为汽车行业的确定性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新能源销量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多种动力结构仍将较长时间存在,包括EV、PHEV、REEV、FCV等技术路线。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一系列的考验:1)是纯电产品全场景适应性还需提升,如北方寒冷地区暂难普及,高速或长途过程中补能便利仍有不足;2)是电动车在日常使用环节中,存在二手车残值偏低、充电设施不完善等问题;3)是商业模式的考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向整车厂释放压力;四是上游锂镍钴等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考验;五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和商业落地存在不确定性,如固态电池、无钴电池、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等。

五是智能化趋势:电气化与智能化形成正反馈,智能电动车爆发在即,智能化将成为极具价值的投资领域。

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下一代汽车主要战场,随着电动化、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变革,整车核心价值从机械硬件向软件能力转移,未来将超过50%;与此同时,各车企也将使出浑身解数,通过性价比、差异化配置、亮点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争夺市场份额,开启一场激烈的智能电动车产品竞争。‍

总结,关注一个行业,至少要有三层视角,从微观到宏观。

相关文章:‍
比亚迪60万人,明年成为全球员工最多企业
我国成为最大电动车出口国,意味着什么?‍‍‍‍‍‍
小米造车,背后的组织能力够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