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群书治要|经典之中有没有糟粕?有!是哪些?

2018-05-01 居士亭书坊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居士亭】

居士亭

不取一毫为己用

惟利天下诸众生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很多人学习有障碍,成不了圣贤,这个障碍是什么呢?

 

在《大学》上有一句话,说“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道必须以忠信的心、诚敬的心来学习,才能够获得。如果自己很傲慢,还看老师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这个骄慢之心一生起来就学不到东西了。所以古人说,一个学生如果观老师的过失,这个人一定不会学有成就。


所以古人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那么“千分诚敬,就得千分的利益”,我们没有诚敬,我们就获得不了任何的利益。即使这个人是个凡人,你把他当成圣贤来看待,你从他身上所得到的就是从圣贤那里得到的利益;如果这个人是圣贤人,你把他当成凡夫俗子来看待,即使孔老夫子在你面前,对你也没有帮助。

 

所以为什么我们同在一个学校学习,同在一个地方修学,有的人修学提升很快,而有的人却没有提高,什么原因呢?就在于我们的心不同,我们的态度不一样。所以曾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个重点是什么呢?重点就是忠信。忠信是学习的要点,也是传授生徒的要点。比如《大学》上说“忠信以得之”,《论语》也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在《论语·述而》上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些都是讲忠信的态度对于我们求学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学成,有的人却学无所成,主要是态度不一样。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论语》。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是没有收获,还不如读书求学的好。」


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是这样的人比较少,其余的普通人都需要学,就连孔子也承认,他是学而知之者,而不是生而知之者。譬如说,在《论语》中记载,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所以孔老夫子一生好学,他自己和普通人不同之处,也就是他比别人好学。他好学好到什么程度?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老夫子一生好学,他学周公,好几次在梦里梦见周公。他研究某一个道理,可以终日不食,晚上睡觉也睡不着。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一个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孔老夫子是怎么样好学的。孔子去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然没有学习新的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意思是说,这个曲子你已经学了十天了,你可以学习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但是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个曲子的意境」。


又学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曲子的意境了,可以增加学习的内容了。」孔子还是说:「我还不了解曲子的作者。」又学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个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出这样的音乐曲子?」师襄子听了之后,赶紧起身再拜说:「我的老师也认为这首曲子的确是《文王操》。」所以你看我们从孔子学音乐,他学得很专精,学得很认真,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绝对不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就放弃了。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群书治要专栏 

群书治要|现在的人很好学,但学的和古人不一样

群书治要|如何在说话办事上,让别人信赖你?

群书治要|【君子四重】说话的艺术

群书治要|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群书治要|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群书治要 | 你的朋友,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群书治要 | 子女不听话,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群书治要 | 无声的恶语比有声的,更伤害人

群书治要 | 夫妻相处,不要口出恶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