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51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随 笔


朱洪幸与“九一一事件”

朱洪幸(美国·纽约)

 

二〇〇一年突如其来的美国“九一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当我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第一次看到其恐怖场景后,我不知所措,我麻木了。

大约“九一一”一周之后,我独自一人在家中看书,当我看到“世界贸易中心”几个字后,心头猛然一惊,它不是几天前遭到恐怖袭击了吗?它不是已经轰然倒塌了吗?它的下面不是压死了50000多人吗(中央电视台最初的报道,双子塔有50000多人上班,死亡50000多人)?心情的低落,情绪的失控,我即刻放下手中的书,趴在了沙发扶手上“哇”地就哭了出来,接着就痛哭一场……哭毕,我静静地想着: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能到美国去吗?去做一些善后工作?护照都没有,这是不可能的;我可以捐款捐物吗?捐倒是可以,但与亿万慷慨解囊者相比,真是太不自量力了!甚至让老外们贻笑大方;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应该以己之长,胜人之短。我可以为“九一一”遇难者写祭文。这是不容置疑的!当时,就这么定下来了。

原定的写祭文,这件事天知、地知、我知,没有别的人再知道。不去做的事情,总想找一些理由,比如时间无余,资料欠缺,过些时日再办也可等等。这件事又没有人逼、又没有人要。就算写好了,又到哪里去祭奠呢?甚至在国内的报刊上发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不了了之,再没有下文。

时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地前行。它冲刷着你的记忆,或者是唤醒着你的良知。直到二〇〇四年上半年,距“九一一事件”过去两年多已快三年了,自己当初承诺的祭文在哪里呢?时间再一次唤起了我的良知。有承诺就应该有履行承诺的行动及结果。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刻着手去写。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如果当初收集资料,那是很容易的,而现在又到哪里去找呢?于是,我想起了回母校,回到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在资料库中搜寻到了当时的资料。

就祭祀而言,中国的传统是很重视祭奠三周年的。于是祭文的题目自然就是《九一一罹难者三周年祭》。经过几昼夜的笔耕,祭文写好了。虽说是祭文,其实是诗歌体。不管什么文体,写祭文不只是为了写祭文。写祭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去祭奠,二是为了去发表。在当代的国内,这两件事恐怕无一可行。最有希望的地方,就是美国大使馆了。我随即将祭文寄出,提出了我的请求,但一直得不到回音,判定告吹。

“九一一事件”三周年的前夕,无论如何要作一决定,到哪里去祭奠?!思来想去,还是到首都去,那里有那么多大学,或许有一家可以接受。于是,九月一日进京,住进了北京大学,连夜写信,第二天向北大、清华、人大等八所大学的校长寄出了长信及祭文,恳请“九一一”期间能到该校祭奠,期盼着有一家能够答应即成。几天后,电话与他们联系,八所大学无一家同意。清华大学在电话中给我的回复是:我们只请诺贝尔奖得主演进,你这样的演讲稿绝对不可以接受!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九月十二日只得乘车打道回府,无功而返。这种无可奈何的结局,权且就算是一次自费进京旅游吧!

二〇一五年冬,我来到了美国,“九一一”情结再一次与我不期而遇。我时常在网络和报刊上关注“九一一事件”,二〇一六年的夏天,一则消息映入了我的眼帘:美国酒店华裔协会将于纽约中华公所举办“九一一”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我终于有了这样的希望,随即与他们联系,并赴曼哈顿,商定九月十日上午我现场朗诵。

为了能做到朗诵全部脱稿,要把450多行的祭文背熟是有难度的,即使节选稿,也要140多行,也不是轻而易举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下功夫。所以我白天、晚上、休息天有空就背,甚至走路散步也得背。更加不为人知的是,半夜醒来我还要背。每当背到伤心处,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热泪,有时会流在枕巾上。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九一一事件”,我是除了亲属之外,流泪最多的人之一。

九月十日,我请假一早乘车,从我上班的特拉华州赶到了纽约中华公所,参加了十多年来令我魂牵梦绕的祭奠活动。随后,在场的美国国会女议员维勒贵丝,上前与我握手,并说:“你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

第二天的《星岛日报》及时作了报道:“来自山西临汾的中年学者朱洪幸还现场朗诵了他创作的长诗《九一一罹难者十五周年祭》,‘自由女神流泪了,曼哈顿岛在哀叹,五大洲同时点起了长明灯,祈愿你们的冤魂安息。让亲友的思念,化作祭奠的桥梁;让反恐的捷报,告慰你们的英灵!安息吧,安息吧!’他声泪俱下的朗诵,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多人泪盈双眼。”

活动结束了,对于我来说,十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对于这件事,我可以平静地去回忆了。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七日

 

作者简介:朱洪幸,男,学者、诗人、思想者。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霍州市许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治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控烟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地球村》等六部著作,创立了地球村主义学说,在国际社会有一定的影响。20193月在美国纽约州登记注册“地球村和平组织”,任职主席。现工作、生活于纽约。


格律诗词


阿立格律诗词

杭州阿立(美国)

 

 

殿前欢(元曲)·虎跑早梅

(新韵)

 

木栏窗,

柔枝醉点女儿妆。

含羞似语心中想,

脉动幽香。

 

闻莺是故乡,

清波浪、嫩柳丝缠桨。

钱塘一梦,梦里钱塘。

 

:题杭州文友缪静文拍摄的虎跑梅花。

作于2019211

 

 

画堂春·元宵

(词林正韵)

 

银花一夜缀千枝,新绒兀自翻飞。

每年元月唤春回,总是春迟。

 

土酿花雕惬意,水磨红豆相思。

乡音入梦酒还催,已是心痴。

 

作于2019218日(正月十四)

 

 

喜春来(元曲)·武汉春梅

(新韵)

 

岭头春意羞湖浪,

玉蕊红云闹杏黄。

夜来珠雨久盈香。

能不想?

牵梦是家乡。

 

:题海外文轩好友阿萌(Amoy)拍的一组武汉东湖梅花。

作于2019227

 

 

七律·雨巷

(平水韵)

 

一别乡关多少秋,春来每忆只杭州。

风斜燕去窗枝暖,雨细梦回灯影柔。

青鸟未传无尽思,白兰偏促奈何愁。

断魂应是归心急,深巷轻烟出小楼。

 

作于201953

 

 

贺新郎(独木桥体)·江南雨

(词林正韵)

 

独爱江南雨。

燕寻泥、早莺争暖,空蒙烟雨。

西子凌波娉婷处,新柳蛮腰丝雨。

知春去、沾衣梅雨。

潋滟水光晴纵好,亦堪怜、莲叶泠泠雨。

山寺夜,桂花雨。

 

老来乡思绵如雨。

忆江南、最忆杭州,春秋雪雨。

东望钱塘传书雁,前路莫惊风雨。

梦中笔、三千诗雨。

龙井甘醇陈酿酒,听泉亭、点点芬芳雨。

吟水调,似心雨。

 

:独木桥体(单押一个韵字)。

作于2019511

 

 

西湖·杭州

步韵雨文诗友

(词林正韵)

 

春来美,

松排山面深翠。

云低花乱月窥潭,点珠羞水。

烟波澹荡欲吟时,依稀苏小飘袂。

 

潮头枕,山中寺。

千年晴雨传世。

无边菰叶夜荷香,诱人浅睡。

不多饮酒更无词,河塘惊梦还醉。

 

白云万里说故地。

古今思、山水佳丽。

兴起和诗朋辈。

羡东坡、皓首忘机,不问何处家乡,惟心里。

 

:“西湖”词牌,又名“西河”。

作于2019520

 

作者简介:阿立(笔名杭州阿立)。杭州人,理工博士。1978年考入浙江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后改名能源工程系)。1990年赴美攻读博士(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毕业后在美国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爱好文学诗词。海外文轩作家协会终身会员。海外文轩作家协会理事。万维诗坛(‘诗词歌赋’论坛)三版主。诗作收录于《诗夜星游集》(海风诗社诗词选第二册)和《诗情画意-海外文轩散文诗歌集》。


小 说

孙妙捷闪小说两篇

孙妙捷(新西兰·奥克兰)

 

再生


凯丽接过邮递员手里的鲜花直奔客厅,嘴里嚷着“爸爸,我太高兴了!您看,姨妈寄来的鲜花。”

鲜花的卡片上写着“祝凯丽生日快乐!珍妮”。珍妮是凯丽的姨妈,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她一直把凯丽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今天是凯丽的十八岁生日。

凯丽是史蒂芬夫妇的独生女,自小聪明懂事,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直至十岁那年,凯丽的妈妈患了晚期乳腺癌,离开了人世。

没有了妈妈的日子,凯丽和她的爸爸相依为命,她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得给工作繁忙的爸爸关心和体贴,女儿和爸爸就在这种爱与被爱中,慢慢地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可是,死神并没有远离这对可怜的父女。史蒂芬清楚的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冬天真冷!阴雨好像永远也下不完。那天下班,他像往常一样乘坐班车回家,刚下车,就看到女儿举着雨伞,高声叫喊着爸爸,从马路的对面冲了过来,只听嘶的一声紧急刹车,时间被永远地凝固了……

史蒂芬醒来后,发现自己趟在医院的病床上,只觉得脑袋剧痛,眼里只有那一滩血红的冰水,凯丽紧握着雨伞趟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旁边站着的他已被塑成了冰。

这样虽生犹死的日子,史蒂芬度日如年,直至凯丽的再次出现。

“爸爸,您的茶凉了”。一声清脆的喊声,唤醒了沉浸在回忆中的史蒂芬,他背过脸去悄悄地把眼泪擦了擦。

回过头,史蒂芬指着墙上的照片,笑着对凯丽说:“凯丽,你和你的照片一样美,爸爸爱你。”

是的,凯丽是幸福的,她的大脑里永远也没有那两段生死离别的记忆。

眼前的凯丽是克隆机器人。珍妮是一位智能机器人研发商,天真烂漫的凯丽就是她的得意之作。

2019.08.01

 

锁链

 

“苏珊,你的低压110,高压150,这与你以往的血压记录有着很大的区别,最近你的生活是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诊所开车回家的路上,家医的话一直在苏珊的脑海中回荡,那数字从70150不停地跳动着。

车子驶进了院子,苏珊刚想伸手拉开车门下车,摆放在墙角边的绿色垃圾桶(注解1),立刻映入了她的眼帘,桶盖上的小洞口还依稀可见。苏珊的心慢慢地被抽紧了。

透过玻璃车窗,苏珊仿佛又看到了在晨雾中,她妈妈正拿着扫把和簸箕颤颤悠悠的走向了垃圾桶。

苏珊只觉得全身发软,一下子就趴在了方向盘上,任由眼泪随着喇叭的长鸣声往外涌。

“妈,这是第几次了?我跟您说过,花园垃圾不能倒在回收桶里!”苏珊急速地返身回屋,手里扬着市政局的三张警告横条,气急败坏地对着她妈妈吼着。

苏珊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戴上口罩和手套,把回收桶里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也记不清,类似这样的话,一遍遍地对着她妈妈讲了多少遍。这种无奈的绝望一直困扰着她。

“你都没有说过。”每当这个时候,她妈妈总是重复着这句话。看着妈妈无辜的表情,苏珊既心疼又心急,又再次频临崩溃的边缘。

“医生,请给我妈开点补脑药,她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了。”无奈之下,苏珊只好求助于医生。经过了家医的初诊和专家的最后确诊,苏珊的妈妈患上的是老人痴呆症(注解2),属于第三期。

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明明白白了。每天清晨,苏珊的妈妈还是同样的打扫着花园,然后又会同样的对着苏珊埋怨:“你也不是什么好人,垃圾也不给我倒。”

望着垃圾桶盖的上下两个小洞,苏珊一阵的心酸,为了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她只好给垃圾桶盖带上了锁链。

这一条锁链,锁住的不仅仅是垃圾,更是锁住了苏珊的心。

2019.08.02


注解1:绿色垃圾桶:由新西兰市政局发送给每户居民,只限于回收垃圾使用。

注解2:痴呆症:亦称失智症,因脑部疾病所引起的认识功能退化,大部分患者常伴有精神错乱的症状。

 

作者简介Kelly 妙妙本名孙妙捷,原籍中国海南省,1998年移民新西兰。新西兰琼海同乡会副会长,新西兰《汉俳杂志》主编,澳纽网文苑专栏作者。荣获2017年度“中国网络诗歌精品工程”优秀奖。作品入选中国2017年网络诗歌精品集《回望风吟处》、《山风》杂志、《中国草根》杂志、《长江诗歌》、《实事求是学习网》,散见于美国《明州时报》、美国《休斯敦诗苑》、新西兰《先驱报》、新西兰《华页》报纸、日本《梨雲》等。


旧体诗

旧体诗七绝五首

周厚春(中国·岳阳)

 

 

一、小女戏含羞草

 

囡妞路过树林前,

几簇绒球水岸边。

小手捏捏鲜绿叶,

羞羞闭拢娇娇颜。

 

 

二、童趣

 

忆想儿时多意趣,

天天盼有客人来。

娘亲问我何如此?

吐吐吞吞让母猜。

 

 

三、莺歌

 

雨后清晨梦正香,

莺啼唤醒少年郎。

青春莫要多贪睡,

恰是读书好时光。

 

 

四、夜宿林间小屋

 

夜半觉来不再眠,

金铃玉佩叮咚泉。

微明着地出门看,

错把林涛作乐弦。

 

 

五、林间

 

草木深深天暗早,

蚊虫肆虐狂袭人。

慌忙快步回身跑,

未到山前汗涔涔。


作者:周厚春


评 论

搁浅一段牵挂

——浅评美国海伦《遥远的祝福》

春不风度(中国)

 

当你

成长的每个瞬间

融入岁月

我希望时光

能够搁浅

让我们不再有

距离的遥远

 

生命的航船

总在离岸靠岸

而今

遥远的祝福

期待你的声音

报一声平安

 

海伦这首小诗《遥远的祝福》含蓄,想象新颖奇特,殷殷的思念,情真意切的祝福,让人感到千帆过尽的牵挂,大海与岸的留恋……
小诗以第二人称开始,给人一种悬念,像国画中的留白,给人诸多想象的空间,扣人心弦,好多疑问涌现脑海。你是谁?巨大的诱惑力,让读者好奇地读下去。“当你/成长的每个瞬间/融入岁月”,雾中看花,总算有点眉目,这是一个长者对晚辈的口吻,充满关怀和期待,但你是谁?她在诗歌里并没有交代详情,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写作技巧,也是这首诗风朦胧之处,一种爱仿佛一直关注“你”的成长与每一个细节,感情如此细腻感人……
接着,作者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涌现出来,“我希望时光/能够搁浅/让我们不再有/距离的遥远。“让时光搁浅,凝滞,作者的渴望浓厚,通过搁浅和遥远的距离,立刻给人涌现出海的模样,水中赏月般的神奇。而“生命的航船/总在离岸靠岸”,寓意生动,富有哲理,人生何处不是在漂泊?我们彼此都是生命的旅客,在人生的路途中,有时为了事业,背起行囊是过客,放下行囊是驿站。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悲欢离合及生活变迁的感叹,也寄托了作者对晚辈深深的牵挂之情。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伟大情怀自然流露而出,“而今/遥远的祝福/期待你的声音/报一声平安”。这是遥远的祝福所在,人生总有自己的远航,亲人彼此牵挂,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候远来的声音,报一声平安。
作者把一段和“你”相处的时光,希望它能搁浅,又和“你”遥远的距离,猛然拉开,不仅有时间的跨越,也有了语言的跨越,简约之笔,将一段优美的故事呈现出来,含蓄朦胧是诗的最大亮点。彼岸与大海,牵挂与思念,如海深如岸长,剪不断理还乱,情真意切。海伦的诗语言朴素简约,以情感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的写作技巧,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作者简介:春不风度,真名彭建功。在多种纸刊有诗发表,在各大网站发表诗歌、散文、微小说千余篇,诗歌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报纸版面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东盟秘书处在这里 新大楼落成启用

印尼华人的人数到底是多少?

翁俊民:那些香港人“中邪”了吗?

印尼国电女总裁摊上大事 光赔钱还没完

印尼总统不满国电解释停电原因愤然离去

印尼国电就大规模停电道歉 初步查明原因

印尼各地大面积停电 至晚部分恢复供电

印尼昨地震修正为6.9级 防范大逆冲型地震

东盟或有新成员加入成为11国 印尼表态

印尼有4处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再申请一处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5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7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5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3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