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士康“变脸”:郭台铭的工业互联网战略观及其野心

2017-12-17 刘成军 造奇智能

【有态度 | 有深度 | 有力度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造奇新媒体导读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拟在上海IPO?什么情况啊~

很多业界人士都没有听过这家公司,但却是真的!

“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在富士康内部使用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将在更多中小型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蜕变中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 郭台铭如是说。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




富士康要“变脸”了


近日,媒体披露:鸿海董事会日前通过决议,拟由旗下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Foxconn Industrial Internet Co., Ltd. 简称FII)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审核通过日期尚未确定。鸿海将于2018年1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就有关FII上市计划进行表决。


你能想象到:人们心目中的“代工厂”富士康,怎么会与“工业互联网”这么时髦的概念挂上钩?而且是直接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查询工商登记资料了解到,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2017年7月21日变更的,公司原名为2015年3月6日注册的福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同期变更的项目还包括[许可经营项目],如图:


从上面看出,这家公司当初注册时承载着富士康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使命,近几年来,随着一线操作员工荒的出现,富士康发起号称100万台大规模的工业机器人(机器臂)运动,以缓解用工短缺、提升质量稳定性等。


随着形势的变化,富士康对于数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点可以从郭台铭参加今年6月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峰会的发言可窥见一二。央视《对话》栏目组主持人陈伟鸿提问郭台铭:


从左边数第二个是郭台铭


陈伟鸿:您2011年提出,要用一百万台机器来替换生产线上的工人,现在实现了吗?

郭台铭:目前没有实现,现在才有5万台

陈伟鸿:太贵了吗?

郭台铭:不是,整个大数据的积累有很多工艺在做改变,我们要积累到一定的大数据和参数。应该讲机械的智慧还达不到人手的精巧。比如我们做机器人的手的抓取,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机器人要真正实现组装作业的大量生产,还应该有五到十年的时间。

       但是将来很多的检测,机件的维修管理,大数据的分析还是要人脑的管理。我认为花30年的时间,让单纯的劳力,重的工作由设备和机器人取代,那就需要大数据的分析,现在大数据的数量还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无人化。


一个月后,主导工业机器人的公司被变更为主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12月4日,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郭台铭进一步宣布:富士康将逐步开放工业互联网数据,“我们将提供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和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变脸背后的动因


“代工厂”是富士康一直以来非常清晰的标签,而且无论是媒体上还是各路专家的演讲、私底下的交流中,这个词总是无法回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特色鲜明的标签一方面吸引大众的目光,甚至每次谈到苹果手机(iPhone)时,人们总部不自觉的扯上几句富士康,这样显得表达更加厚重。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经济形态主要是外向型的加工厂,“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当时的统称。没有资源优势、只有政策和土地的企业走上了代加工贴牌生产的道路,从台湾迁到广东的富士康也不例外。


明年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工厂形态也几近变迁,在郭台铭眼中的富士康,“从20年前起我们就不只是代工了。我们从OEM,到JDSM,到ODM,再到IDM,一直都在改变。我们的机械技术是很精密的,我们的人工智能起步也很早。”


郭台铭直言,他“最反感”别人介绍他时使用“最大代工厂”来形容富士康。


由此看来,转型(更准确的说法是进化)的决心早已铸就,路径也逐渐清晰,“最大代工厂”的帽子最终是要摘掉的。郭台铭最近参加的公开活动是2017《财富》全球论坛,他参加了 主题为“智能制造和万物互联” 的分论坛。

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论坛上,他针对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进行了一番比较:“工业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分为两种,一种是消费型数字经济,这种是可以有误差存在的。另一种就是制造型数字经济,它要求更准确。比如未来我们将逐步开放工业互联网,共享数据信息,服务于鞋子、服装、五金等小型实体经济制造行业。”从中可以看出,他是站在工业与制造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


说起富士康与工业互联网的渊源,实际上早有思考与行动。2016年2月1日,工信部指导下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简称AII)成立的时候,富士康科技集团就成为了AII首批理事单位,副总裁简宜彬代表富士康集团在联盟担任理事代表,并在联盟组织的大会上做过《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的分享。




“制造业的未来,是制造业+互联网。”


郭台铭说,过去五年来,富士康一直致力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平台。在此期间,把云计算、移动资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平台和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整合为一个垂直集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另外一位资深互联网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博士在周末举行的钛媒体年度大会上,亦在力透纸背的道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没有互联网的制造业没有未来,没有制造业的互联网更没有未来”


图片来源:钛媒体

工业人和互联网人,前所未有地、以彼此相向的方式大踏步奔跑,这里透漏着数据、跨界、商业利益及未来趋势。毫无疑问,数据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这两拨人的共识,也是他们之间进行跨越融合的“最大公约数”。


对数据的热衷,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也不是他们从第一天就意识到数据价值的。但这种数据意识一旦建立,并在商业运作中获利越来越多,向下扎根的结果是“数据基因”的注入。当互联网中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的数据及行为特征被广泛圈定,寻找更广袤的数据源地尤其是丰富产业链条的工业和制造,成为下一个“数据金矿”。



而工业人亦在进化中升维思考,“传统的制造工艺必须有互联网思维。”郭台铭说,富士康要控制资讯流、技术流、金融流、人员流、过程流、货物流,以提高业务运营的品质和效率。这不仅是富士康向工业互联网转型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证实了是从大型制造商走向创新型工业的开始。


 “随时随地精确且高效的数据收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特质,这将是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郭台铭说,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求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郭台铭透露,“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大容量的8K(分辨率为7680×4320像素)影像数据+人工智能平台标准,而且我们已经在图像识别和微修复技术领域使用了这个标准,使一些工业制造过程能够执行自动发现和修复功能。”


最新的进展是,与人工智能明星科学家吴恩达的AI合作(详情:重磅 | AI为制造业打call!吴恩达已经与富士康“牵手”了)已经开始了,从合作内容来看,这将势必大大加快富士康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步伐。也有业界评论说, 此时借力吴恩达landing.ai公司对外发布,使富士康更具有新技术元素,也对富士康旗下的工业互联网公司上海上市带来正向帮助。



到目前为止,外界还没有看到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战略路线图,呈现的只是富士康对外演讲的只言片语。


“我们未来的目标,不仅是在富士康内部使用我们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将在更多中小型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蜕变中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 

“为了扩张我们的科技服务,从传统代工业转型为中小企业制造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公司,富士康也把平台的服务拓展到农业服务。郭台铭道出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战略”的野心。


刚起步的工业互联网,能够承载郭台铭摘掉“最大代工厂”帽子的愿望吗?

 

————————————

[工业互联网]专题系列文章

[1]、独家 | 安筱鹏之问:中国消费互联网优势能否自然迁移到工业互联网?

[2]、深度 | 中美德2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比拼,得出了这5点结论

[3]、乱花渐欲迷人眼,满天飞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真的?假的?

[4]、可喜可贺!工业互联网跃升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5]、安筱鹏:从工业云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的五个阶段 | 深度

[6]、什么才是整个GE Predix的核心?关于Predix的五大误解

[7]、深度剖析Predix最新玩法 | GE全球2017年度大会Minds+Machines现场见闻

[8]、深度 | 向左走?向右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七种路径

[9]、曾鸣 | 平台型企业从0到0.1的三大原则与四大核心决策

[10]、重读曾鸣教授平台企业从0到0.1孕育历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脉

[11]、独家 | 安筱鹏之问:中国消费互联网优势能否自然迁移到工业互联网?

[12]、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中国有可能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云制造’之路”

[13]、“社交大王”腾讯,在产业互联网生态里扮演什么角色?| 独家深度

[14]、林诗万演讲PPT: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15]、演讲 | 周宏仁: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基本思想,应用超越制造业

[16]、演讲 | 林诗万:工业互联网战线广阔,要以业务价值驱动,避免打造面面俱到系统


更多独家观察和原创文章,造奇新媒体,为您奉献真知灼见。详见:截止2017年7月7日的历史[分类]文章链接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新工业革命与智能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4.0、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


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打造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