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物界特斯拉Moderna落地上海掀起mRNA新旋风,肿瘤疫苗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DR.NEW 医芯君 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2023-12-01


Moderna落地上海提振mRNA产业,肿瘤疫苗或将是下一个突破口


mRNA


mRNA下一个重磅应用即将突破?


1

Moderna进军中国,加速mRNA产业发展   


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重视中国市场开发:

继Moderna公司CEO斯蒂芬·班塞尔(Stéphane Bancel)上个月访问中国之后,Moderna于2023年5月24日在中国新注册了一家名为美德纳(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由Moderna Biotech英国公司控股,注册地为上海闵行区,法人为Christoph Brackmann,其目前是Moderna公司的财务副总裁。

         

这一举动无疑是Moderna公司拓展全球市场、进军中国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中国市场对于全球药物研发和销售的重要地位。同时moderna进军中国,也将把国际领先的mRNA技术及工艺产业链带入国内,同时培训国内供应商,培育人才,也将加速国内mRNA产业链的整体发展,mRNA领域将迎来更好的快速发展期。


另外,Moderna公司也将在中国积极寻求广泛的合作,以期通过技术、监管审批、市场销售等资源整合,快速推进新药研发在中国的上市,这将极大的推动国内mRNA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发展。其在2023年1月与CytomX达成合作。两者将结合CytomX的Probody疗法平台和Moderna的mRNA技术,开发基于mRNA的条件性激活疗法,这类疗法设计仅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能够降低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潜在毒性。此外,Moderna在2023年2月宣布与Life Edit达成合作,基于Life Edit平台拥有大量、多元的单碱基编辑器以及RNA引导性核酸酶,以共同开发新的活体基因编辑疗法。除了通过合作拓展自身管线,Moderna亦通过收购获取新技术。2023年1月,Moderna斥资8500万美元收购OriCiro Genomics,以获得其无细胞合成和扩增质粒DNA的技术平台。此平台与PCR和基于大肠杆菌的质粒生产相比,具有操作更为简便、生产DNA序列更长等多重优势。目前Moderna公司的研发管线中有48个mRNA项目,其中35个候选疗法正在积极进行临床试验,由此可见Moderna对mRNA药物的未来充满信心。


2

后疫情时代mRNA公司亟需破局  


新冠疫苗告一段落(国外销售下滑、国内获批艰难):2023年以来,国内外新冠病毒的控制和疫苗接种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5月26日,BioNTech和辉瑞公司宣布,他们已与欧盟委员会(EC)达成协议,修改其向欧盟交付COVID-19疫苗的现有合同,修订后的协议在尊重原始协议的基础上,调整了至2026年每年的疫苗交付剂量,包括总量减少、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2022年,BioNTech凭借新冠疫苗收入173亿欧元,2023年BioNTech预计业绩下降幅度将达到70%;据其2023年5月8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公司Q1营收12.77亿欧元,净利润5亿欧元。Moderna公司也面临同样的命运,2022年新冠疫苗的销售额约184亿美元,2023年Moderna预计这一数字将下降至50亿美元;据其2023年5月4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公司Q1营收仅为19亿美元。当年因mRNA新冠疫苗崛起的BioNTech和Moderna公司面临着收入锐减的难题,不仅需要开拓新的市场,而且亟需开发新的药物、在新的适应症上有所突破。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国内已批准15款新冠疫苗产品上市,其中仅一款mRNA新冠疫苗(石药集团)于2023年3月22日获批上市,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此外,国内还有多家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然而,随着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消退,新冠疫苗需求量和销量快速下滑,这些公司都面临着与BioNTech和Moderna类似的困境,亟需推进其他适应症mRNA药物的临床应用。



3

mRNA技术潜力巨大,适应症多元化 

     mRNA新冠疫苗的成功已经验证了mRNA技术平台在医药领域尤其是疫苗领域的适用性。mRNA可作为一种媒介来编码所需的蛋白质。据美国专业调查公司BCC Research预测,从全球市场评估,mRNA医药品的市场规模2021年为467亿美元,到2026年将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有文章预测mRNA非新冠产品2025-2035的GAGR为68%。根据申万宏源测算,2030年mRNA肿瘤免疫市场规模可达174亿美元。多数mRNA公司早已开始布局除了新冠外的其他适应症管线,包括其他类型感染性疾病、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等;主要产品类型为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治疗药物(Therapeutics)。



图:mRNA药物潜在适应症

“mRNA-based therapeutics: powerful and versatile tools to combat disease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7(1), 166.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2-01007-w


图:31家mRNA公司开发药物分类统计图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for mRNA technology”.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0), 735–736. https://doi.org/10.1038/d41573-021-00147-y



4

mRNA技术不同适应症开发策略与进展


抗感染药物开发策略:


传染病疫苗是目前mRNA疗法中最领先的应用,除新冠病毒之外有很多种其他的传染性疾病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mRNA疫苗已经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传染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些mRNA疫苗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了比传统疫苗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人员在开发的预防性mRNA疫苗针对的病原体包括: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HIV病毒、狂犬病毒、寨卡、疟原虫等,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靶点、挑战与应对策略。


图表:除新冠外的抗感染mRNA疫苗临床试验示例

“mRNA vaccine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principles, delivery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1 (2021): 817-838. https://doi:10.1038/s41573-021-00283-5



图:不同病毒靶点、挑战与应对策略

“mRNA vaccine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principles, delivery and clinical translation.”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1 (2021): 817-838. https://doi:10.1038/s41573-021-00283-5



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策略:


迄今为止,全球mRNA技术47%应用于传染病领域,30%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17%应用于蛋白质替代以及基因治疗。随着新冠疫苗的销售断崖式下跌,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药物开发领域之一。目前抗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等)、过继性细胞疗法(CAR-T/NK、TCR-T、TIL等)、溶瘤病毒、肿瘤疫苗等。mRNA除了可编码各种肿瘤抗原制备得到mRNA肿瘤疫苗,还可应用于细胞疗法、抗体疗法、以及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可通过mRNA编码各种具有治疗功能的抗体、细胞因子等药物分子得到对应的肿瘤治疗药物,或采用能够编码特定抗原或治疗分子的mRNA进一步制备得到对应的适应性免疫细胞用于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这些不同的疗法还能形成组合,以期更好地发挥功效。


图:BioNTech公司的肿瘤治疗相关管线(来源:BioNTech公司官网)


其他mRNA疗法开发策略:


除了传染病和癌症,mRNA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罕见病等药物的管线开发。例如,对于蛋白缺陷的遗传罕见病,通过设计出mRNA蛋白序列,让细胞翻译出有效的蛋白质从而补充罕见病中的蛋白缺陷,以改善或治愈患者的疾病。mRNA作为个性化疗法,是罕见代谢疾病的关键治疗途径之一。先天性代谢缺陷(IEM)包括一组影响儿童和成人人群的单基因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给予患者mRNA药物治疗数小时后即可实现治疗性蛋白质的快速表达,这是急性失代偿的病因学解决方案。Moderna已在罕见疾病领域当中进行研发,其与Vertex Pharmaceuticals进行合作,开发有望根治囊性纤维化(CF)肺病的mRNA疗法VX-522,此疗法的单剂量递增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1月启动。


图表:针对靶向肝脏的代谢疾病及凝血障碍的生物医药公司在研mRNA药物示例

“Messenger RNA therapy for rare genetic metabolic diseases”, 2019; 68:1323–1330. https://doi:10.1136/gutjnl-2019-318269



5

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开发策略



肿瘤疫苗的发展:


早期治疗性疫苗设计策略集中于肿瘤相关抗原(TAA),TAA是在肿瘤中异常表达或过度表达的自身抗原,其在部分正常组织中也常有低表达这种策略由于TAA特异性T细胞受中枢和/或外周耐受的影响,临床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另外,这种TAAs在非恶性组织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这增加了疫苗诱导自身免疫毒性的风险。


与之不同,肿瘤特异性抗原(TSA)只存在于癌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肿瘤的基因组中积累的突变产生的新的自身抗原表位(新生抗原)是TSA中的一类,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发生,比如突变多肽、异常基因表达、病毒感染和异常转录后修饰。基于新生抗原而非传统TAAs的肿瘤疫苗有以下几个优点:1)新抗原仅由肿瘤细胞表达,因此可以引发真正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而防止对非肿瘤组织的“脱靶”损伤;2)新抗原是源于体细胞突变的新表位,它有可能绕过T细胞对自身表位的中枢耐受,从而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3)这些疫苗增强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持续存在并通过记忆性T细胞产生治疗后免疫记忆,为长期预防疾病复发提供了可能性。


新生抗原疫苗的作用机理


正常的细胞在复制生长的过程中会引入随机的突变,大部分突变细胞会被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某些情况下肿瘤-免疫循环被破坏,如部分突变细胞改变了会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位点,突变细胞会躲过免疫系统识别、转变为肿瘤细胞。肿瘤免疫疗法的关键在于重塑患者体内被破坏的肿瘤-免疫循环,激发机体本身的免疫应答来杀伤清除肿瘤细胞。肿瘤疫苗的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20年,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靶向肿瘤相关或肿瘤特异性的抗原肽,提升免疫系统对于含此类抗原肽的癌细胞的识别与杀伤能力。肿瘤疫苗起效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四步:1)外源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递呈细胞(APC)以胞吞形式摄入,进而在胞内被水解为能与MHC-IMHC-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2)通过MHC将抗原肽递呈至APC表面,形成pMHC复合物;3)通过与pMHC-TCR的互作,被MHC-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可激活CD4+ T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使相关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被MHC-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可激活CD8+ T细胞;4CD8+ T细胞在pMHC I-TCRCD4+ Th细胞的共同刺激下进一步分化形成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s),通过分泌穿孔素等细胞毒素直接杀伤靶细胞,从而实现消除肿瘤的作用。


在肿瘤的基因组中积累的突变可导致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形成,这类肿瘤特异性抗原被称为新生抗原,并不存在于正常的组织器官当中。由于新生抗原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于在健康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其可以产生具有高免疫原性的表位,当这些表位被APC提呈至细胞膜外表面后能被T细胞识别为外源的,从而引起强大的抗肿瘤T细胞反应。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同时还可以诱导产生免疫记忆效应,有效改善传统免疫疗法的耐药现象,若与其他肿瘤疗法联合还具有提升患者响应率的潜力。


图:新生抗原肿瘤疫苗的免疫响应机理图Sahin et al., Science 359, 1355–1360 (2018)


新生抗原疫苗的制备方法:


目前,业内通常根据新生抗原在患者群体内的存在分布而将新生抗原分为共有新生抗原(shared neoantigen)和个体新生抗原(personalized neoantigen)。总的来说,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的制备过程已经逐渐系统化。以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疫苗为例,其制备流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收集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测序与突变鉴定、新生抗原预测及优选、疫苗设计及制备。通过全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获得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基因序列,经由序列比对获得癌细胞突变基因数据;经过cDNA芯片或RNA序列(RNA-seq)检测,依照基因表达水平来选择合适的突变新生抗原;采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新生抗原进行预测及排序,最终决定选用哪些新生抗原。最后经过疫苗设计和制备得到可以临床应用的疫苗产品。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如多肽、DNAmRNA、树突细胞等。不同形式的疫苗具有不同的制造工艺流程,制备得到GMP级别的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可通过冷链转运等方式,运至医院进行疫苗接种。



不同新生抗原疫苗的制备方法:


目前已有不同制剂形式的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细胞产品正在进行临床效果评估,包括多肽,RNA/DNA核酸疫苗,细胞形式等,从设计和制备工艺上看各有优劣。


多肽:根据统计,目前临床上正在开展或者已经开展的肿瘤新生抗原疫苗项目中,多肽形式的肿瘤疫苗占了绝大多数。原因是多肽成药性和安全性非常好,同时免疫响应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多肽肿瘤疫苗的免疫原性,临床上常将多肽疫苗与免疫佐剂联合使用。例如NeoVax是一款在临床上较为瞩目的新生抗原多肽疫苗,它常搭配Poly-ICLC(一种合成的dsRNA,它可以激活TLR-3受体)以及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2021年1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在黑色素瘤患者中,NeoVax可诱导持续多年的T细胞反应,患者接受疫苗治疗4年后,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依然强大,且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然而,从多肽的理化性质角度,给不同病人设计的新生抗原多肽具有不同序列,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因此对于工艺路线和质量标准的开发研究难度较大。


DNA疫苗:肿瘤新生抗原核酸疫苗主要包括DNA 疫苗和mRNA 疫苗,它们都由载体和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组成。DNA 疫苗使用携带病原体遗传信息的质粒小型环状DNA 分子,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DNA 疫苗接种后,质粒进入人体细胞,穿过细胞质,通过细胞核膜,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相应的酶将质粒携带的外源性基因转化为mRNA,然后mRNA 进入细胞质中,翻译合成为蛋白质,免疫系统识别外源性蛋白质并引发免疫反应。DNA 疫苗的优点是成本低、制作简单和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在体内和体外稳定。DNA 疫苗的缺点是接种后外源基因进入宿主细胞核内、可能整合到基因组上,从而改变某些细胞的遗传信息,造成基因突变,给患者带来了患病风险。


MRNA疫苗:相较于DNA疫苗,mRNA疫苗最大的优势是在于mRNA不需要进入细胞核,因此不存在与基因组整合相关的风险。但是mRNA核酸药物由于分子量较大,分子被攻击破坏的位点较多,因此稳定性差,在体内容易被降解。此外mRNA药物的磷酸二酯键骨架使核酸的负电性和亲水性极强,因此不易跨过细胞膜,体内递送效率极低。为了突破诸多的细胞外屏障和细胞内屏障,将mRNA药物递送进入特定的靶细胞和亚细胞器,递送载体是助力核酸药物发挥效果的关键之一。由于需要额外辅料载体的封装(例如应用较为成熟的LNP),mRNA疫苗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在接种肿瘤疫苗时,需要进行多次的给药,如何克服获得性抗体(例如针对PEG辅料的抗体)带来的药物加速清除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mRNA具有一条分子链串联多个新生抗原的能力,例如mRNA-4157可最高串联34个新生抗原;但是据已有研究结果,多表位串联的mRNA疫苗的新生抗原免疫响应率整体来看略低于多肽疫苗。例如,BioNTech联合Genentech公司开发的Cevumeran(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联合PD-L1抑制剂序贯mFOLFIRINOX 化疗用于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针对16例患者使用的Cevumeran疫苗中所包含的230条新生抗原进行ELISpot检测,仅显示有11%(25/230)新生抗原激发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


DC疫苗:新生抗原是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理想靶标。DC是一类APC,负责将抗原摄取、加工和呈递给T细胞以激活免疫反应。DC疫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靶向新生抗原,包括mRNA脉冲、合成肽脉冲和自体全肿瘤裂解物脉冲以及与肿瘤细胞融合的脉冲。DC肿瘤疫苗的优势表现在负载新生抗原的步骤可在体外进行,影响因素相对较少。然而缺点是需要进行抽血、细胞分离、诱导成熟、抗原负载、细胞扩增,操作步骤较为复杂,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细胞产品的长期保存及运输与常规形式的疫苗相比也具有挑战。BNT113是现货型mRNA肿瘤免疫疗法FixVac开发的候选药物,作为罹患不可切除复发或转移性HPV16阳性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且表达PD-L1的患者的一线疗法。



6

国外新生抗原疫苗公司及进展 


国外公司的进展及管线分布:


国外多家mRNA公司已对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管线进行了布局。BioNTech在肿瘤新生抗原疫苗领域布局的管线包括BNT111、BNT112、BNT113、BNT116、BNT122。以BNT113为例,其是基于BioNTech的现货型mRNA肿瘤免疫疗法FixVac开发的候选药物,作为罹患不可切除复发或转移性HPV16阳性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且表达PD-L1的患者的一线疗法。BNT122(Autogene cevumeran)是一种个体化的新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iNeST),用于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每个剂量包含最多20个根据患者个体化筛选的不同新生抗原。BNT122在临床试验中针对多种癌种,包括但不限于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胰腺癌。2023年5月10日,BioNTech联合Genentech公司在国际顶尖权威杂志《Nature》披露了其共同开发的cevumeran(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联合Atezolizuma(PD-L1抑制剂)序贯mFOLFIRINOX 化疗用于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NCT04161755)结果,显示有50%接受cevumeran疫苗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体内产生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疫苗治疗后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所有胰腺癌患者,中位随访18个月后,均未发生疾病复发,相较无免疫应答的胰腺癌患者,其复发和死亡风险下降了92%(HR=0.08),且患者在接受疫苗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均为轻微可控的,证明了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用于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能通过激发患者体内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抑制胰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


图:BioNTech公司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管线示例(来源:BioNTech官网)
在肿瘤新生抗原疫苗领域,Moderna进展最快的是与默沙东联合开发的个体化癌症疫苗mRNA-4157/V940与PD-1抑制剂Keytruda组合疗法,已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作为高风险黑色素瘤患者在肿瘤手术完全切除后的辅助疗法。2022年12月13日,Moderna公司和默沙东联合对外宣布,该疗法的II期研究KEYNOTE 942,用于III/IV黑色素瘤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PFS的成功;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n=20)中,出现了一个CR和两个PR;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降低44%复发或死亡的风险。


Gritstone Bio公司在肿瘤新生抗原疫苗领域也已开发了Granite和Slate两类产品。Granite是其开发的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病毒载体疫苗,其基础-增强免疫分别采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和自扩增mRNA。Granite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2线治疗的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MSS-CRC)患者,在3线治疗使用该疗法使部分患者获得了分子水平上的缓解,且平均总生存期已超过22个月。SLATE是Gritstone Bio开发的主要针对包括KRAS在内的共享新生抗原病毒载体/自扩增mRNA疫苗。55%接受SLATE-KRAS治疗的患者诱导产生KRAS特异性CD8+ T细胞。在MSS-CRC和NSCLC的患者中,检测出39%(7/18) 的分子反应率。在18例NSCLC患者中,具有分子反应的患者显示中位OS(9.6个月)是没有(4.5个月)的两倍多。


除了mRNA肿瘤疫苗,还有一些公司进行了多肽、DNA、细菌载体等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开发,其中不少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且已有积极的研究结果报道,令人对未来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的上市充满期待。


图表:国外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研发进展部分示例




7

国内新生抗原疫苗进展情况 


国内公司的进展:


mRNA赛道发展声势浩大,今年以来国内mRNA疫苗领域已有不少企业公布了其在研产品的最新进展。其中,不仅斯微生物、新合生物已获批开展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的临床研究;而且立康生命自主开发的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mRNA转染的DC疫苗产品(LK101注射液)也于2023年3月获批进入临床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2023年3月,新合生物提交的国内首个mRNA肿瘤新抗原疫苗XH101注射液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已获CDE受理。XH101是新合生物全球首创的靶向胃癌公共新抗原的治疗性mRNA肿瘤疫苗,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示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潜力。SWP1001是斯微生物开发的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mRNA疫苗,其在2022年1月获得澳洲I期临床批件,并已完成50微克剂量组爬坡入组工作。同时,斯微生物在中国境内分别与多家三甲医院开展针对晚期实体瘤或肿瘤术后辅助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图表:国内mRNA疫苗企业格局(图片来源:医麦客整理)

   除了上述mRNA相关产品,国内已有多肽、T细胞、DC细胞的肿瘤新生抗原治疗产品获批进入临床。截至2023年5月31日,共有6家国内公司有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细胞产品获批进入临床,其中5款产品为国内获批。其中,多肽类肿瘤新生抗原疫苗产品仅有纽安津生物的个性化肿瘤治疗性多肽疫苗——注射用P01这一款获批。2023年4月7日,纽安津生物自主研发的注射用P01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适应症是接受过根治性手术且具有高复发风险的实体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巩固治疗(包括7类癌种)。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首款获批进入注册临床试验的个性化定制药物。注射用P01的获批叩开了我国个性化定制药物的新时代大门,将促进加速我国精准医学的新发展,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图表:截至2023年5月31日国内公司已临床获批的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细胞产品




8

肿瘤疫苗和mRNA技术面临的挑战 


新生抗原疫苗开发的挑战:


肿瘤新生抗原疫苗与其他治疗性肿瘤疫苗的开发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需要鉴定获得针对患者个体化的肿瘤新生抗原,如何高效、准确、快速地鉴定得到新生抗原是开发个体化新生抗原肿瘤疫苗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此外,由于肿瘤患者通常疾病进展快,而个体化疫苗与现货型产品相比,制备耗时长,如何开发出普适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成功率地生产不同序列的疫苗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符合监管要求的质控体系方法使产品质量过关,是需要面对的第二个挑战。最后,由于肿瘤患者的异质性,在对患者开展治疗后,怎样选取合适的生物活性标志物与临床疗效指标,评估生物活性标志物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索标志物的疗效预测或预后价值的相关性,是需要面对的第三个挑战。肿瘤新生抗原疫苗的最大优势在于个体化定制、具有高度的肿瘤特异性、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从疫苗开发工艺来看,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实现新生抗原的预测精准性、制备普适性、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治疗后的生物活性标志物选取和评价等。


尽管部分肿瘤新生抗原疫苗初步临床试验数据已显示出强有力的免疫原性和靶向肿瘤细胞杀伤的证据,但相对更大比例的疫苗新表位没能刺激T细胞反应。因此,是否有能力提高疫苗诱导T细胞应答,特别是CD8+ T细胞的激活和扩增的能力,是肿瘤新生抗原疫苗成功开发的另一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联合能够促进APC功能和更好地激活淋巴结中T细胞的补充/辅助疗法,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共刺激受体激动剂(如CD40)、TLR激动剂和辅助DC成熟和/或维持功能的生长因子(如GM-CSF)等。对于联合治疗,时间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将其他疗法与肿瘤新生抗原疫苗接种方案相结合可能是有益的,但需要仔细考虑最合适的成分治疗惯序。图:肿瘤新生抗原联合疗法示意图


mRNA技术专利问题如何解决
对于mRNA疫苗来说,如何确定疫苗递送系统,使疫苗产品能够绕过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壁垒、能够快速、经济、高效地生产,是一大挑战。并且目前也还缺乏对这些不同种类/形式的疫苗制剂治疗患者获得疗效的头对头比较。

mRNA产品成本如何降低:
总的来说,不管何种形式,肿瘤新生抗原产品的研发技术壁垒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对于mRNA产品来说,高生产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进口的生产用原辅料、试剂、耗材及生产设备等。降低成本的主要要素在于国产替代,目前国内已在酶、尿苷原料、RNA帽类似物等原料方面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初步具备提供工业化生产用的 LNP递送脂质辅料,国产mRNA纯化填料也正在蓬勃发展中。另一方面,由于mRNA产品的生产步骤长,生产工艺复杂,质控点较多,单一企业难以掌握全部工艺关键点,因此,可将部分工艺流程外包给国内具备mRNA CDMO实力的企业,以降低自行摸索工艺的时间成本以及若自建厂房可能出现后续产能的空置成本。另外,也可采用企业合作开发的模式,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互补缩小产品研发探索成本、加快产品上市。


监管挑战:
肿瘤新生抗原相关领域作为精准医疗的一部分,从国家宏观战略及具体的基因检测、细胞治疗行业法规层面均得到了极大地助推,同时受到卫计委、NMPA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肿瘤新生抗原产品作为创新程度高的1类新药,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众多,因此更需要与监管机构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以尽快推动这类药物的研发与上市。mRNA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监管的专业度及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好在石药的mRNA技术获得审批,总算走通了审批全流程。




9

Moderna或将掀起国内mRNA发展新高潮


五年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新贵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8年7月10日正式签约落地。签约6个月后,2019年1月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年年底第一辆特斯拉Model 3上市销售。特斯拉按照与上海政府达成的协议,实现了供应链90%的国产化率,彼时国内的电动车领域在政府大力补贴的情况下,仍然发展不尽如人意。为此中央及上海政府不惜代价引入特斯拉,完善并提升电动车产业链,五年后特斯拉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企业也奋发图强,今天中国的电动车成为第一出口大国。


五年后的今天,相同的剧本在生物技术领域上演,生物技术新贵Moderna携创新技术mRNA落地上海,虽然投资金额及引起的动静远不如特斯拉那么震撼,但是可能对于mRNA技术来说可能意义不亚于特斯拉对电动车的意义。再过五年来看,可能会看到这次事件的意义。


与此同时沉寂已久的国内mRNA公司也开始有了动静,斯微生物与百度合作AI制药,并自己官微披露获得D轮融资,有说是上海相关政府及老股东追加投资。艾博生物时隔五月更新动态,引入CMO加强相关管线的临床开发。疫情催生的生物技术资本泡沫下中诞生的mRNA国内biotech们,开始越来越务实,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随着巨头新贵Moderna进入中国,这些biotech们的危机感会越来越强,相信经过资本过山车洗礼的biotech们一定能找回做药的初心,中国的mRNA产业一定能找回制药初心奋起直追,引领生物技术开启稳健发展新时代!



E.N.D

往期文章推荐:

TOP20药企均已布局细胞基因疗法

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距美国上市咫尺之遥 ,FDA受理exca -cel的BLA申请

新锐!约4.7亿元A轮融资,推进AAV基因疗法临床

国内首款!艾美疫苗人用狂犬病mRNA疫苗申报临床

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现状报告,细胞基因治疗成为热门赛道

87%的受访者认为mRNA是主导未来疫苗领域的关键技术

CXO行业最新研究报告

国内AAV基因疗法步入爆发前夕,21款IND获批,3款进入3期临床

我国细胞行业当前业态、司法监管实践及未来监管模式研判报告

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王晓东呼吁投资人:别跟风扎堆,和在一线的科学家建立有机联系

一家基因治疗初创企业本月将停止运营

国内近20家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企业进展梳理

科技部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政策解读

今年多地政府发文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发展

国内10家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聚焦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

2023 mRNA赛道解析

压垮中国创新药的两座大山

全球药企CEO薪酬Top20出炉

高保真CRISPR/Cas9改进策略研究

NK细胞疗法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浅谈创新药各阶段的CMC研究重点

基因治疗即将步入高速发展期,全球已上市47款基因疗法

mRNA完整性评估新方法

创新药基本开发流程

谁是苏州生物医药“融资之王”?

CDMO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干细胞诱导生成类器官的工艺要点浅析

值得关注的35家免疫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细胞治疗与大国竞争:探究中美生物医药布局

外泌体进入皮肤后的72小时,会有哪些变化?

细胞基因疗法上游工具行业深度报告

类病毒载体---新一代基因药物递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