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作文题“撞”上这位校长的朋友圈


每年的高考万众瞩目,每年的高考作文题更为大家津津乐道。2023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瞬间冲上热搜。其中,全国乙卷的作文题“一花独放不是春”最为大家津津乐道,正是这道作文题“撞”了这位校长的朋友圈。


这位校长是现任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崔学鸿,下面听听他的的自述——

01


2023年高考,6月7日上午考语文,11点30分,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正式发布2023年高考作文题。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11点33分,我看到试题材料后,立即想起两个多月前我曾经发过的一条相同内容的朋友圈。



那是3月15日,我在新闻中获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时说过一段话:“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觉得这段话讲得既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又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不仅国家、政党交往应该如此,人与人相处更应如是。3月18日,我又读到一篇内容相近的推文《弱者拆台,强者补台,智者搭台》,便与这段话一起发了朋友圈。


11点39分又看到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媒体相继发布高考作文题,我便把3月18日的朋友圈截图后,于11点49分发布了一条朋友圈:“要考好试,就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应该是蹭了高考的热度,引来朋友们纷纷点赞留言:“简直怀疑是您出的题!”“一不小心三月份就把六月份的高考作文给猜中了。” “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崔校朋友圈,想不考好都难。”“以后崔校的推文,字字都要认真阅读推敲,避免错过重要信息”……


我只好向大家解释:“不敢不敢,从来没敢想过押题。不过给我们一个启示:再也不能要求孩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需要孩子们‘分分心’,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关爱他人,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押题是需要超高水平的,我当然不具备那个能力。我只是记录了自己学习的心得与朋友们分享而已。我还认为,专注于押题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冒险行为。如果我们怀着一种平常的心态,静心阅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如此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无论对于提高语文水平,还是对于提升综合素养,都是有帮助的。就写作而言,注重积累,水到渠成,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皆可成文。

03

中午12点12分,微信公众号“中国考试”权威发布了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该文第一个分析的就是全国乙卷作文题。指出该题:着眼全局、立足大局,高擎思想大旗,在语言情境中培根铸魂。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试题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中的两则材料,分别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和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两则材料虽然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问题,但揭示的道理具有普遍性。材料一可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可用于人与人的相处。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说明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角度多。

04

第一天的考试,无论是考场考务还是师生应考,都是最紧张的。因此,第一天考试结束,虽然只完成了考试科目的三分之一,却有成功一半的感觉。加之数学试题难度没有去年那么大,不用担心学生心理压力太大,可以安心回家了。

回家吃了晚饭已近21点,还有朋友与我谈论高考作文题的事情。我的体会是:不押题才是最好的押题。

茫茫题海,要想押中,真是难于大海捞针。就拿今年的考题来说,选用全国乙卷你侥幸碰到了这个作文题,如果选用全国甲卷呢?仅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就有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作文题当然完全不同。能侥幸碰到一题已难于大海捞针,四题都能押中则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么大的难题,产生习得无助感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之所以说是有益的,就是要我们放弃投机取巧冒险押题的念头,最远的路可能是最近的路,最笨的办法往往最巧。只有全面扎实打好基础,“不押题”才是最保险的“押题”。

由此,我想起四十年前我参加自学考试的情形。当时,我最担心古代汉语考不及格,于是就用最笨的办法,把教材中十二个古汉语常识认真地进行梳理做成笔记,还找机会给一起复习参加考试的同事们讲解,几乎做到了熟能成诵,最后获得89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地区第二名上了光荣榜。

我还想起我们学校正高级物理老师黄正玉的一段往事。2014年高考前三天,学校理综办公室更换空调剩下一段铜管,黄正玉老师突然想起这是学生多次训练的题目“电磁感应实验”的装置,便和师傅商量后留下了一段铜管。他想到有关题目学生做过无数,但是却还没真正验证过磁铁在铜管中的运动快慢,便迅速和备课组其他老师一起完成了实验设计。

没想到,这个“铜管中的电磁感应”课堂演示实验,就是三天后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一道试题的情境。

这是在“押题”吗?不,这是黄老师和物理组老师教学的日常,正是这样扎扎实实的日常教学,才使得近几年他们所教的学生每年都有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物理满分的优异成绩。黄老师的《高中物理习题实验化的实践与探索》2020年公开出版,他们开展的《从割裂到融合:高中物理习题实验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成果最近刚刚获评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时当考试,考试像平时。功夫在平时,关键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安德斯•艾里克森为我们揭示了专家的本质。他发现,世界级大师(钢琴家、棋手、小说家、运动员)大都经历过为期20年上万小时的练习。他还发现,他们取得成功,与智商无关,而与大量的“刻意练习”有关。只有平时全面打好基础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押题”上。练好基本功所有试题都是好朋友,无需“押题”;基础不扎实,即使考前告知你作文题,你可能还要请人给你临时抱佛脚地帮助指导。正所谓:天天用功等于天天“押题”胸有成竹有备无患,平时散漫指望临考“押题”无异临渴掘井铤而走险!

高中阶段每门课程的的学习是根据课程标准有组织有体系安排的,每门课程一两个小时的高考试题当然不可能考察所有的知识技能。如果我们把希望寄托在通过投机取巧的“押题”来获取好的成绩,那真是十分冒险的行为,得到的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我们如果每天扎扎实实地学习思考,日积月累,当你的知识面够宽、你的学养够深厚、你的思想够活跃创新,真正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不管出什么题,你自然能自如应付。基础教育十二年所学知识技能几天高考不可能全部考到,没考到不等于白学了,这些都是今后升学深造的必备基础,在今后人生的某个时候也会派上用场。

再回到高考作文试题来说,今年试题的内容、方式不代表今后年年如此。正如昨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中指出:“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就提示我们,现在要写好高考作文,仅有清晰逻辑思辨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还不够,还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因此,学生们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了,除了拥有基本的写作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要求也很清楚:“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想写好高考作文吗?不妨从今天起,多多关心政治时事,关注社会自然,学习文学历史,重视艺术审美,参与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要融进去,切身感悟,深入思考!

2023年6月8日

—  END  —

作者 | 崔学鸿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教育家》2023年征稿启事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