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各地分数线出炉!中考后被分流的孩子经历了哪些现实之痛?

本刊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3-08-28



最近各地中考分数线已经出炉,不少家长愁眉不展,慨叹孩子无缘高中,只能选择中职。为何家长对于中职教育如此抗拒?中职生面临哪些发展困境?中职教育有哪些现实之痛?本刊编辑部采访了多位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校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路历程。

文化课支持不足,只能自己去外面补课周滕阳  中职二年级  上海市
我现在学习酒店管理专业,这是学校里比较抢手的专业之一。整体而言,我觉得专业课程内容难度不大,学校和企业有合作,实习期会安排我们去面试,如果顺利通过就可以留在那里实习,毕业后也可以去企业集团下面的高级酒店工作。所以我觉得中职的氛围比较轻松,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累,甚至可以用“很快乐很轻松”来形容。
不过,我在进入这所院校之前就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想要走升学这条路,备战上海市明年5月份的“三校生高考”。每年的“三校生高考”有3月和5月两次机会,通过前者可以继续上大专,大家都可以报名,主要考核政治等小六门;通过后者可以进入上海市的部分本科院校,考生需要有上海户籍,主要考核语数英3科和2门职业技能测试。我的目标是通过5月份这次高考,转到音乐师范类专业,未来成为一名音乐教师。
据我了解,学生在第二学年上学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后,中职院校就会大幅缩减文化课课时,还有学校几乎不再给学生安排文化课。我们学校这方面抓得也不紧,尽管初中和中职文化课里部分知识有贯通,但中考后我的脑子几乎只剩一片空白。起初我有点在意学校不抓文化课这件事,但后来觉得已经来中职学习,就只能自己努力,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去外面补习文化课。
现在,我的文化课水平已经有所提升,基本可以排到课外班级成绩的中等水平。

得往上“爬”王思雨  中职毕业生  四川省
快毕业的时候,我签下了放弃考试的承诺书,因为家人不支持,他们觉得读大专没用。那时候我身边的人都在准备考大专,每天晚上在宿舍复习、背书。我感觉大家都在为自己想去的学校努力,而我在学校里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每天上课是为了什么,那段时间很迷茫。
毕业后,我和朋友一起到了成都,那时我们充满了幻想,就想着累点苦点不要紧,先挣钱、存钱。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满18岁,年龄不符合要求,学历也不行,找了很多天,工作也没有着落,就天天拉着行李箱,坐地铁走遍了成都各个地方,也遇到了很多骗子中介,感觉没有希望了,我跟朋友说,怎么找个工作就这么难。后来我说不行就回老家吧,别在成都了。我的朋友以为我要抛弃她,我们之间闹了些不愉快。
后来,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就问一些同学借,拼拼凑凑了80块钱,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找了家旅馆,将就了一晚。那一晚,我崩溃了,想到这么多天找工作的不易,又没有钱,也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自己一个人在这座城市,真是太不容易了。
再后来,我的小学同学来找我,帮我介绍了一份工作——餐馆前台,早上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管吃管住,一个月休息4天,开3200元工资。最初找工作,我可挑了,不想干这个,不想干那个,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有个工作,有住的地方,已经很好了。
这些其实就是几个月前的事。我总觉得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我还年轻,还有很多可能。我很喜欢画画,我要努力存钱,以后提升自我。要是读不了大学,我就提升技能,争取做培训班的老师。
人总要读书,有时候会觉得不读大学的人生就不完整,但这个是次要的,主要是人得往上“爬”。

从骄傲到“沉沦”,选择再出发九九  准大学生  广东省
我是福建人,初中是在广州读的。父母很早就来到广州打工,一直把我带在身边。广州对非户籍生的中考要求往往更高,比如有的学校如果给户籍生划定的普高线是600分,那么非户籍生的普高线就可能是640分。就算早就知道这个情况,我也没想过自己考不上普高。然而,中考成绩出来后,我比普高线低了4分……我当时很沮丧,但书还要读,所以进了一所中职。
刚进来时我还是很骄傲的,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因为如果我有本地户籍,其实可以去上还不错的普高。中职的文化课非常简单,但是课上几乎没有人听,玩手机、说小话,老师压根不管,当然可能也管不了吧。我是为数不多上课听讲的,但也不怎么过脑子。不过这都没关系,因为考试前老师会给我们圈重点,就差把答案摆在我们面前了,不用担心过不了。至于专业课,我学的是数控加工,没有产教融合也没有工学结合,只在第三年的最后一学期让我们去企业实习。因为课程很简单,安排的也不多,学生都很闲散,一闲下来就想找点事做。我那几年好像都是在打游戏,打得昏天黑地。
学校中也时常发生同伴交往冲突。一次大家在班级群里聊天,室友随口说了几句话,另一个同学感觉是在向自己挑衅,带着一帮人冲到我们宿舍,劈头盖脸地“教训”了室友一顿。室友咽不下这口气,也带着一帮人找回了场子。
终于到最后一学期了,我们去工厂实习。每天8个小时,一个月休一天,我觉得很累,车间里的工作很辛苦很枯燥,我们当时学的内容没多大用,还得靠工厂前辈教。带我的前辈是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的,懂得多,还能坐办公室。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意识到,自己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我想读书,想回福建,想考本科。我很怀疑自己,荒废了好几年,拿什么跟其他人比呢?爸妈给了我勇气,他们说只要我想,会一直支持我。好消息是,今年九月份,我就要去读本科了。

绕了一圈,大概我就只能读高职五五  大专第二年  安徽省
我不是不努力,但真的学不明白。中考时虽然上了普高线,但只能进我们这儿的私立高中,学费贵,升学率还低。班主任跟我们说,某某中职挺好的,有对口单招,你们过了普高线的,以后肯定能上本科。我第一次认真考虑中职这条路,比较了一番,最终选择了本地的职教中心。后来我发现,班主任口中那个挺好的中职实际上条件很差,升学率也没有他说的那么高,听说他介绍学生过去,中职是会给他介绍费的。
和普高的学科教育相比,中职的文化课简单很多,我经常考年级前几名。
一开始,我读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因为它能通过对口单招进入本地的一本学校A。可就在我读中职一年级时,A校不再接收我们这儿的毕业生了,据说是觉得生源不太好。我很难过,但不久又打起精神来,因为发现去年学校黄梅戏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全部被A校录取了,兴奋地决定转专业。那时爸妈是不太同意的,觉得学前教育毕业后更好找工作,就算没有单招,考个普通专科也行。但在我的坚持下,还是转到了黄梅戏专业。班上同学都是冲着A校去的,还有两个人是中途从普高转过来的。我文化课一直很好,职教高考中,文化课考试成绩是班里第二名,专业课也排在前列,所以一直觉得是会被录取的。
但专业课考试成绩一出来,我的梦醒了。我们班19个人,没考上A校的7个人里,有我。出成绩后,我天天在外面待到夜里,不知道回家怎么面对爸妈。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我那天真的考得太差了?暑假结束了,我凭借文化课成绩进入了一所高职读学前教育。
现在,我已经开始实习了,其实我还想读本科,但自考好像很难,算了吧,就按爸妈的期待开始工作吧。

未来并不打算从事专业相关工作鑫响  中职三年级  天津市
我是一名“3+2”中职生,学习会计专业。选专业时,家人和我考虑得更多的是考分和专业分数线的相近度。最初学习时,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不过真正学起来确实感到有些困难,会计专业很多课程都十分严谨,如果有一点内容没听懂,就会影响之后的实践。我觉得它的专业课确实有些难度,需要学生文理兼备,记忆、计算一样都不能少,比如计算这部分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要求就比较高,尤其是记账这部分,我学起来明显感觉吃力。而且“3+2”就读期间也有淘汰的情况,我们在中职经过三年学习后,要经历一次考核,比如我所学的会计专业就会淘汰后10%的学生,他们将不能进入与中职院校对接的大学里继续完成后两年大数据会计专业的学习。
我现在正处于第三学年下半学期的实习期,现在也没找到对口的实习工作。很多单位没有招聘短期实习生的需要,而且不少银行更愿意选择大学毕业出来的专修会计师,所以我们找实习大多只能选择服务行业。
学校介绍的实习机会是去做“欢乐谷”的操作工,全校所有学生如果想去都可以向班主任申报。可能因为学校提供的实习支持不算特别硬核,老师们对学生自己找的实习单位也不会要求过于严格。
当然,可能每个人想法都不太相同,我觉得能找到实习机会就好,因为我知道从我们学校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相当满意的对口工作的人不多。之前也有几位比较优秀的学兄学姐选择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负责为客户公司记账,公司业绩还不错。但这种情况毕竟不多,未来我并不打算继续从事和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被淘汰、被嫌弃,但他们不是坏学生

王徒生  民办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心理教师  四川省


几年前,我来到一所民办中职学校担任语文老师。用几个词语来形容这里的学生,那就是可爱、可怜、可怕。


可爱,说的是这些孩子很单纯,没有经受过很多应试训练,除了学习,其他时候脑子转得并不慢。有一次上课,我问他们,“发乎情,止乎礼”中的“礼”是什么意思。他们马上开玩笑地说:“彩礼!彩礼!”


可怜,是说他们的家庭。我做过粗略调查,班上80%左右的学生,家庭都存在问题,有的甚至可谓千疮百孔。组合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等等。孩子们和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很复杂,他们知道家人很不容易,但又有一种疏离感,觉得没人理解他们的内心。


可怕,是说这些孩子的状态。他们的眼睛里没有光,一谈到“未来啊”“改变啊”,他们就会打断我,讲述他们面临的种种现实困难。他们好像早已下了判断,自己就这样了,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去打工。有些孩子像“情感黑洞”一样,就算我投入再多也没有回音。有一次课上到一半,我对学生说:“给你们上课像上坟一样。”他们不理解,我说:“我不是骂你们。你们都上过坟吧,就是一个人嘀嘀咕咕,没有回应,如果有回应还会被吓一跳。”


另外,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令人担忧。他们多数时候低着头,走哪儿都戴着耳机。他们的情绪表达也比较极端,开心时像疯了一样,比如学校放假或者去操场搞活动,可是开心劲儿过后,他们又变回蔫蔫的状态,耷拉着脑袋,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活力。


中职学生普遍早恋,我并不反对,只是提醒他们把握分寸。我感觉他们不一定有多么欣赏和了解对方,而更有可能与心理需求有关。很多孩子从小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关注,甚或被嫌弃,他们也渴望人与人交往的温暖。我有时开玩笑:“你们哪里是找对象,分明是想找个爹、找个妈。”


曾有个男孩找我做心理咨询,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他觉得自己是同性恋。我跟他一路聊下去,最后我明白了,他并非真的同性恋,而是那种从小被排挤的孩子,所以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慢慢就丧失了跟同龄孩子交往的能力。到了青春期,他内心又渴望交流,突然发现,好像跟同性交流起来比较容易一点,同宿舍的一个男生的性格吸引了他,就误以为自己是同性恋。


有的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可学校的应对方式是把孩子送回家,然后想办法开除。对于班主任和学校而言,他们就是随时爆炸的炸弹。我说有些孩子可以不开除,或者不那么着急开除,申请了很多次,学校并未采纳。虽然学校没有明说,但我能感觉,学校并不信任我,让我兼职心理教师也许只是为了应付主管部门检查。


在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学校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对招生工作却极为重视,连班主任的绩效都与招生人数挂钩。而且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也过时了,计算机专业还在讲已经被淘汰的FlashPlayer。文化课教材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严重脱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我有几个学生被当地一个机械厂招去实习,回来后我很关心他们怎么样,那些孩子最初闭口不言,后来说,他们不是被欺负了,是被嫌弃了。工厂师傅常骂他们:“在学校没上过课吗?基本操作都不会?”


学校还会把学生分配到广东的工厂实习,但学生的工资常常被学校截留,学校的说法是用来交学费。有的孩子本来还想考大学,实习后就说:“就算考个民办大学,还不是去‘打螺丝’?”有的孩子心已经被搅乱了,觉得“没必要读书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多好”。


我是农村出来的,从小读书成绩就不好,高中还复读了一年。但我自己心里清楚,虽然成绩差,可我不是一个坏学生。所以我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总觉得不应该是现在的样子。我觉得中职生教育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语言,一是人格。有的孩子一路被淘汰、被嫌弃。但到了中职,还是那一套评判标准,还是被训,孩子们听到的训斥还少吗?中职教育需要从语言上进行改革,教师、领导要改变语言风格,走进孩子的内心。还要注意塑造中职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在学校里过好每一天,改变浑浑噩噩、软塌塌的状态。


中职教育“提质量、树形象”的任务十分艰巨

崇静  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校长


当下,中职教育成为新一轮“教育焦虑”的风口,社会普遍把中职教育定义为低质量的兜底教育。“政府热,百姓冷,政策热,社会冷”的现实,导致群体性社会焦虑持续升温。中职教育提质量、树形象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我看来,目前中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其一,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尚不牢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模糊,各方的认知差异较大,职业基础教育的规范性、标准化不强。


其二,对于专业教育起点的认同缺乏一致性,以致多主体协同、融合的能力不足。


其三,目前中职教育的投入主体比较单一,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往往受到一些选择性制约,例如转学、专业调整、“3+2”及贯通培养等,职普尚未实现融通。


其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牢,治校育人策略不多,个性化、差异化因材施教的意识不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不均衡,坚持“说做结合,知行合一”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动力不足;对于中职学生的特长、专长,学校可提供的支撑条件有限。


其五,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在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教学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教师在教、学、练、赛、建的多重任务压力下,普遍存在一人多课、一人多岗、一人多身份的常态化切换,教学的复杂性强,效率效果可控性低,师徒“传帮带”缺失。


此外,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教材教研部门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实训项目有限,建设渠道、补充更新跟不上需求。


走出以上困境的突破口,在于拓宽多样化人才培养途径,探索特色化人才培育方式和个性化人才发展道路。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完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为重点,以“三教”改革为核心,加强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的专业教育研究,发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普遍规律和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提高中职学校办学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突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强化知行合一的行为训练,切实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7月刊第2期,原标题为《中职教育的现实之痛》
作者 | 本刊编辑部
设计 | 阳晓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教育家》2023年征稿启事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