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说事儿(107)布尕玉

园地耕耘者 一枚园地6 2021-08-21


 布尕玉

黄宁|文

西藏有许许多多的标志和形象,我以为,三江源是青藏高原最迷人的形象之一。

在时光的映照中,它们留下了一幅幅迷人的侧影,或许并不清晰,也有些遥远,却直击人心,挥之不去。

三江源最重要的舞台,就是沉默而辽阔的雪山和冰川。


翻出2004年8月的拍摄笔记,略加修改,在回忆中度过西沉余晖。

我们摄制组去长江源头拍摄之前,《国家地理》杂志社记者张书清给我三张照片。他几年前去过长江源头,结识了源头一家藏族牧民,他说:“你要见到他们,把照片给他们。”

图片:布尕玉和他的小儿子

图片:女儿白玛和大儿子强巴

接过照片,我并未应承一定送达。因为我清楚,在高原人迹罕至的广袤土地上寻找游牧民族,谈何容易。


车艰难地开过沼泽地,不能前行了。

格拉丹冬金字塔的尖顶远远望去历历在目。剩下的路,徒步走了约两公里,耗费3小时。因缓解缺氧带来的喘息和虚弱,人只能走走停停。


爬上山坡,极目眺望,光线愉目,雪山、冰川尽收眼底。

溪水淙淙,堆积成一片冰渍湖,水边有片挤满花草的高山草场。牦牛、马、羊群自由自在低头啃食绿草,聆听大地的窃窃私语。


所有人一扫几天来的晦气,心情大为舒畅。有牲畜的地方就有牧人,这是草原的铁律。

“看,冬窝子。”谁喊了一声。

站着、坐着、蹲着的人们齐刷刷看向目力所能及的对面山坡。果然,一栋孤零零的“冬窝子”在雪山的陪衬下,静静地立在那里。


我赶忙打开尕尔曲羌塘坐标地图。

没错!这栋房子就是长江源头第一人家——布尕玉的家。

藏族牧民布尕玉与我同龄,那年我们都是55岁
   
多年前,布尕玉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年月日。

他的妻子患上莫名疾病,在大自然严酷的法则中离开尘世,葬在自家“冬窝子”后面的冰川脚下。

        布尕玉时常去遛遛,孤身一人站在那里很久

1981年之前,布尕玉一家在安多地区放牧,一场雪灾湮灭了脆弱的草场。

全家人眼睁睁看着一只只牛羊倒下,欲哭无泪。加上安多地区长年放牧过载,布尕玉决定将牧场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冈加曲巴冰川附近。

来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比安多的环境更为险恶。

因为有格拉丹冬冰川融化的雪水滋养,这块离天最近的草场还是吸引了他。


经过讨价还价,使用权得到乡镇政府的认可。

布尕玉一家成为长江源头少数定居者之一。

这里的夏季短,一年中有9个月的气温在零下10度。高寒的气候决定“冬窝子”是牧人冬季栖息处。

搭建“冬窝子”的石头采自冰川石滩,屋顶,门梁、梁柱从外面购置。“嗡嘛呢呗咪吽”的经文雕饰,是专门请画唐卡的工匠来完成的,这是一项庄重的仪式,花多少钱布尕玉都舍得。

布尕玉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布尕玉很精明,家在女儿白玛的协助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在高原牧民的眼里,一切生计都与牛羊有关,牛羊是根是本。


布尕玉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与他聊天,时间概念模糊,他对时间的划分中,只有毛时代和邓时代。

我问他:“毛时代好,邓时代好?”

他说:“毛时代不好,牛羊都归了公社,自己没有。邓时代好,牛羊归自己。” 

80年代初,实行承包,分到布尕玉名下百只羊不到,牦牛15头。经二十年的辛勤劳作,羊发展到283只,牦牛67头。看到人畜兴旺,布尕玉脸上常堆满笑容。


三江源草场的面积有限,适时的放牧不但不是破坏,反而会对高寒草原有益处。

马牛羊的蹄子像内地农夫的镢头,可以松软着易板结的土壤,人畜的粪便滋养着植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布尕玉一家正是在大自然设定的这条鸿沟边缘艰难地生存着。


海拔5000米以上,意味着氧的含量相当于平原的60%左右。

水温到80度就不再升高,煮出的方便面半生不熟。摄制组绝大部分是小伙子,增加体能热量唯一的办法就是吃肉。

我决定购买布尕玉的羊,布尕玉欣然允诺。

我和他按藏族牧民谈论价格的方式,各自把手伸进对方袖口,他用食指点我手腕四下,意思是400元一只。我没犹豫在他手腕上点了六下,他咧开嘴笑了,笑得真诚。

我想多给他些钱。反正出差经费用不完,回去也得交制片部门,进了他们的腰包。

果不其然,沒过几年,《再》组的总制片人及两位助理,每人贪污千万元左右,锒铛入狱。这是题外话。

笑过后,布尕玉又在我手腕上点了四下,划了一道,用手紧紧捏一下我的手腕,意思是450元,不再讨价还价。

我也紧紧捏了一下他的手腕,成交。


他吩咐儿子们挑了只肥硕的羊。

儿子解开藏袍,裹住羊的头,把羊翻倒在草地上,全身压上,不一会儿羊停止了挣扎。

用这种方式宰杀羊是三江源牧民传统方法。与内地不一样,杀羊放血,牧民们认为那会玷污圣洁的草原。


临别时,他向我提出要桶汽油,我无法拒绝,虽然我们携带的汽油也是有限的。

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牧民来说,汽油是助燃的引子,救急的燃料。货郎运进来的价格不菲,常常是横宰他们。


长年在高原强光照射下,布尕玉眼睛受损厉害,左眼几乎失明。

我把墨镜送给他,他带上、摘下,反复多次,高兴地用藏语咕噜着。折回冬窝子,出来时拿了块酥油,放到我手里,我没拒收。


几日来,次次坐客布尕玉家,白玛都会端上口味纯正,没经过高温杀菌,世上少有的食物链极品——浓郁的奶茶。

我曾跟布尕玉表达过,酥油好吃,奶茶好喝,我喜欢。

酥油带回北京,儿子黄乐喝了,他说味道极佳,我告诉他酥油的来处。      

他问:“还有吗?”

我回答:“还有,长江源头布尕玉家……”

2020.11.5于双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宁,曾仼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主要作品:《再说长江》、《车师古道》、《感受交响乐》、《边关岁月》等。曾担任中国国家话剧院影视公司总经理。一枚园地耕耘者。

(编辑:呼斯楞豫锟)


文章图片来自作者,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回首往昔,记录时代。一枚园地《说事儿》欢迎您的来稿。(来稿请确认未在其他公号发表)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预约《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的读者,请添加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

民声(14)于无声:你是这样的人
民声Ⅴ(13)黑麦: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民声Ⅴ(12)他没有选择独木桥,却也没找到阳关道

说事儿(106)外甥诔
说事儿(105)南宫踏舞:那条黑裙子的故事
说事儿(104)谁烫坏了桌布

思想的勇气与力量--智者辑录(一)
风吹沙:不想告别的告别,旷世悲凉

说事儿系列  民声IV系列  民声V系列 园地回顾

专辑 一砚翁 庞旸 于无声 大灰羊 风吹沙 风铃 吟诗作赋 黄宁 耕夫呓语 黑麦 汉水伊家 青禾 王力坚 南宫踏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