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发云:寒夜,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光

园地耕耘者 一枚园地7 2022-01-12

胡发云、杨俊夫妇给朋友们祝贺新年的卡片。


【编者按】今天是胡发云老师的73岁生日。清晨,在胡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写于2018年的这一篇。他说, “四年前的今天,一批友人悄悄准备了一个大party……今天看来,恍若隔世。“


经胡老师允许,一枚园地今天特刊发此篇。祝胡老师生日快乐!愿我们都可以在寒夜里成为彼此的光。



寒夜,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光



胡发云|文

一枚|编



题记:这个晚上,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少年时,读《约翰·克里斯多夫》,其中一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我的财富,是我的朋友和我的灵魂。


这是一座有故事的老宅。一百一十五年前,一位俄国人李凡诺夫,因为中国茶叶,留在了大汉口并用他卖茶叶赚的钱盖了这幢风情万种的红楼。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幢有点阴郁也有点陈腐的老屋里,前前后后住过哪些人?发生过什么故事?大多都已随风吹去……


十多年前,画家冷军租下了这幢阅尽沧桑已显颓象的古宅,用它做自己的画室,又陆陆续续放进了满世界淘来的雕塑、画作、各种摆设和古典家具,竟让这里渐渐显出百年前的一些景象,于是消失的历史,以某种镜像在这里重现。









多年来,这里有过许多清谈,茶叙,新片试映,哲学讲座,音乐晚会……特别是每年一次长达数十天的春节画会,这一切都让这幢老房子增添了许多新故事。






一年多前,我也在这里当了大半天模特。



赴欧数月,年前返国后,一直想找个机会与老友们聚聚,没想到太太杨俊与她的一帮“地下党”们,借此密谋了一场精心筹划的活动。这个活动的主旨瞒过了我,也瞒过了大多数严寒中赶来的旧雨新朋。



这个活动后来由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节目揭开了帷幕。当一批海内外友人突然出现在大屏幕上,向我祝福生日,我才知道这些"地下党"们已经秘密工作了好些天。

这是云南的罗丹小妹,我用了她一句温暖的话,做了我这个文件的题目——寒夜,让我们成为彼此的光。



上海学者朱学勤兄的语音图片祝福,其情殷殷,其意沉沉,令人感动。只是学勤兄最后一句"七十抱得美人归"让人惶惑了,这老汉到底是生庆啊还是婚庆?哈哈,太励志。


无处不在的鲜花,让这幢老屋春意盎然。我至今没有弄清楚它们是谁送的——为了保密,花上都没有插上祝福卡片,于是所有人都得到了它们的美。



许多人是这里的常客,常常也有不速之客陌生的面孔,他们或她们只是因为好奇与向往,径自就来了。主人冷军厚道包容,不设门禁也不问来路,他做得最多的是,尽量让所有人都不在这里饿肚子,于是也会让真正的赴会者只能吃个半饱。


江汉大学老校长杨卫东与他在任上聘用的讲座教授唐翼明先生意外相逢。




四十多年的老友宏猷,半年多前做了一个喉部的手术,这个一生都以唱歌说话喝大酒为乐事的人,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戒掉这三大嗜好。那天他揣了一支小小的口琴来,这是他眼下一个便携式金属嗓子。



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拥抱。女人们用她们的柔情与爱意,对抗了这个世界的冷漠与刚硬。



那天有人刚刚拍下这张照片,给我看说,怎么像那一幅油画呢?



一个老友的女儿在这里当义务茶师。她爱这里,她学美术的女儿曾在这里给许多大师们当过模特,胜过在美院的多少堂课?



主人冷军总是一副此地与我无关的样子,有时也像一个店小二,没有章法地做些杂务,但是做得最多的,是给别人做活动道具。



这是"地下党"的核心成员,今天晚上的一切安排,她早已了然在心,却做到了滴水不漏。



于是,这个晚上,我便成为百般宠爱的对象。



依着我的小美女,我三十多年前在张家界帐篷区第一次见到她,那时她是跟着哥哥去玩的小丫头片子。




话家作家书家祚欢兄,是大武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据说他打车基本可以免费,刷脸就行。你看他那莲花指!



在大陆美国台湾各生活了三分之一时间的魏晋文史家书法家唐翼明兄,最后选择武汉定居。这里有他青年时代最坎坷的记忆,也有他最温暖的友情。



三个奶奶级的女人,那一脸少女的笑容。这世道,女人都忘了年龄,于是春情常在。



这些看似漫不经心随意摆放的花们,心中都藏着一个孩子般的秘密。



应一些友人要求,我说了一些旅欧杂感及欧洲眼下的状况,我还以为真是一次交流会。



北大陈浩武兄,也是从武汉走出的老友,近年来他一直在做社会公益项目。


江大李静在这里见到老校长。如今,大学师生员工常常工作求学多年,不知道校长长啥样。




冷军与美女合影的标配造型,武当护腹金刚掌。



1903会所的女管家,她大量的的工作都在后台。这位国军将领的后人,尽管没有见过她的祖父,但天然有一种民国遗韵,遗传这东西还是厉害。



宏猷大概刚看了《芳华》,里面的主题曲还萦绕于心,掏出口琴,那旋律就惆怅地漫溢出来了。



这是一个可以放纵的地方。高声说笑,跑调歌唱。



私家菜大厨陈锦龙先生插空前来探询菜肴口味合适否?立刻被一群美女赞到了天上,这群资深大吃货几乎都想嫁给他了。




李静设计的签名瓶。只是在滑溜的瓷瓶上用粘稠的釉彩写字,真难为了这些大师们,个个写的都像童体。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分校的历史系主任、终身教授,小说家于仁秋。三十多年前唐翼明先生在纽约的至交。



冷军有画头发丝的功夫,签了名还在瓶底画了个兔子,相当于添了一个乾隆御制。



女人们总能找到拍摄欧陆风情美人照的背景。



多年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我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历史,是没有人的历史。我们的人,是没有历史的人。


如今,武汉有一个正在低调悄没声工作着的小组,他们自己出资出力,要拍一批与武汉有关系有故事的纪录片。用人的历史来讲述大武汉,在大武汉的背景中讲述人。


半年多来,他们已经拍了唐翼明,冷军,刘道玉……还准备不断地拍下去,让人们从一个人去看一座城。片子拍得有想法,有追求,有意境,有真情,要比许多大官媒拍得好看。



翼明兄少年赴汉求学,因其父曾任民国高官,后赴台,让他一生历尽难以想象的困窘与屈辱……但他的聪慧与坚韧,终于印证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句老话,故事都在片子中,淡淡的讲述后面是怎样的艰辛悲苦?


他在中美台各都生活过一长段时间,最后选择归根武汉。



《一个人,一座城》的冷军篇。


冷军接受各类访谈无数,这一部最洒脱,最率真,最有真性情。



老校长刘道玉先生,没有他,母校就没有故事只有笑话了,比如卡扎菲思想研究中心一类。


近年来年已八四的老校长潜心写作兼照顾夫人,已经决定不再接受各种采访,听说了这个系列片的构想,竟然应承了。




这座楼梯拐角的雕塑,曾与无数人合影过。



我与第一个妻子李虹相识相伴三十年。第二任杨俊上进心强,也要同等待遇三十年。掐指一算,我要活到2039九十岁,才能完成任务。



看看这些乐不可支的自媒体人,就知道节目有多精彩!



冷军的京戏唱得有板有眼有腔有调,老戏骨何祚欢有专门点评。




今天的乐手都是一种真正的音乐人,数十年痴情不改只为真爱。老梅也是多年朋友,退休前是报社老总。在钢丝上走高空,哪比得上在琴弦上诉衷情?



拉手风琴的工宝是数学教授,我叫他曲篓子,古今中外红歌黄歌,你刚报上名字,他琴已拉开。让人觉得数学教授如明媒正娶的原配,音乐却是他真爱了一生的情人。



奶奶级吉普赛女郎。



画家朱晓果,连唱歌都唱出一副肖像画来。



新碟封套:《女人与琴》



没有音乐,人生该多么寂寞?没有歌舞,心灵是多么荒凉。这是我送给当晚几位真正的音乐人的话。


瘦高提琴手工真是手风琴手工宝的哥哥,他们的父亲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李国平,家里七八个孩子个个都有一手,能组合一个室内小乐队。


看视频里的我们,弹着,唱着,跳着,欢笑着。


祚欢兄的字也了得。



我们相约,九十岁以后搞一个流浪巡演小组,走到哪演到哪,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为老伙伴们唱一首安魂曲。



阿申,电台音乐主持人,也是个曲篓子。





工真是武大名嘴,嬉笑怒骂妙语横飞,有时还口出脏话。上课讲座总是人满为患,只有在拉琴的时候才会如此虔诚卑谦。



我身后的美女是工宝的太太,两人是一个湖北版的以喜剧落幕的《芳华》。



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多机位多角度无死角。



正戏开场。



终于和地下党的全体成员接上头了,暗号:有桃木的吗?



李静设计的生日蛋糕,这只热气球上是我们一家子。


冷军负责分发蛋糕。



向各位亲们抱拳致谢!有你们,冬夜不再寒冷,武汉才令人眷恋!



今晚的全家福,喜欢这一个个明朗的笑脸。



读者微友发来祝福视频。



海内外亲友纷纷发来祝福视频:夏威夷大弟一家,加拿大的弟弟,王瑛,陈浩武,江霞祖慰,野夫,还有我在维也纳的儿子一家。



两岁九个月的孙女也发来祝福视频。她是上帝送我的尤物。她有一个奶奶叫李虹,一个姥姥叫杨俊,她身上流淌着我两任妻子的血。



太太私下为我做了一个七十回顾的视频,那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也是我近年来在写的一本大书。里面是我的一生和两个女人。还有那个宝贝神奇的小孙女,她身上藏着这两个女人的秘密,藏着一个传奇故事。


我在晚会上说,她打通了我的两个三十年,真正做到了不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


我告诉她,你还有一个奶奶,她的名字叫李虹。她竟然就记住了。





她现在,会牵着我的手慢慢前行,但她会比我走得更远。


这,就是迷人的生命链。


【作者简介】胡发云:1949年1月生于中国武汉。当过知青、焊工、统计员,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老海失踪》、《死于合唱》,《隐匿者》,《驼子要当红军》、《思想最后的飞跃》、《葛麻的1976——1978》、《老同学白汉生之死》、《R焉》、《迷冬》等。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一枚园地欢迎您来稿(来稿请确认未在其他公号发表)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对接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

李大同:零星回忆,送行老徐
贺延光:悼念徐祝庆,一位大写的新闻报人
谢湘:老徐那些令我难忘的小事儿
关于新冠疫情十大过当防控问题及其质询
南宫踏舞:小寒,谁能帮她度过难熬的夜?
黄德莹:我是新冠密接者
万岁这个词
山右京客:疫情下莫把“杀伐”当严控的利器
吟诗作赋:升一个调,成就了永远的三毛
于无声: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安然以待:谁来做西安的“张小敬”
王凌云:童年记忆(3)
王凌云:童年记忆(2)
王凌云:童年记忆
一枚:悼念王凌云,一位伟大的母亲
南宫踏舞:一路向南,我心温暖
这样的礼物,这样的音乐,这样的诗,全世界谁不喜爱
竹林风影:碗里的鱼和地里的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