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揭秘“碳排放管理师”骗局

DSTT 氢能碳中和 2022-10-06



我们先来阅读第一部分由36碳于2022年4月11日发布的真实案例。


1、花6000元学习「碳中和」,换来一张废纸


理想是丰满的。起码在哈奇刷到的抖音广告里,“碳中和”这三个字,连带着的是国家战略和人才缺口,还有一个名为“碳排放管理师”的新兴职业。


什么是碳?什么是排放?还没来得及弄懂概念,诱人的广告词就出现了,“年薪 30 万起跳!”


哈奇只有 24 岁,在长沙做着一份“养活得了自己,养活不了全家”的财务工作。和很多焦虑的年轻人一样,哈奇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是一眼望得到头的安稳现状;向右,是躬身入局一个新风口,赌一把。


“双碳”就是哈奇眼中的新风口。2020年9月,中国正式宣布“双碳”战略目标,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指“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指“通过多种节能减排手段抵消产生的碳排放”)


要实现“双碳”,就需要在各行各业减碳,“碳排放管理师”的需求应运而生,这是2021年3月,人社部发布的18个新职业之一。“碳排放管理师”的职责,就是在企业内负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


更“难得”的是,“碳排放管理师”看起来是一个人人皆可迈入的职业。2022 年 1 月,哈奇联系到一家名为“天津博成”的碳培训机构,招生老师告诉她,只要短暂的视频培训,参加考试取得证书,对方来寻找挂靠单位,“什么都不做,一年至少收入5万元。”


哈奇相信了,当天她便和男友一起交上近6000元/人的报名费。


头脑一热的仓促决定,开启了哈奇由冬到春的噩梦。进一步了解后,哈奇发现“天津博成”的工商信息里并没有招生资质,给她发过来的合同也不合规;更让哈奇心凉的是,“碳排放管理师”现在压根没有国家层面的职业资格认证,考了也没用。


哈奇参加的“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所发证书,并无国家资格认证。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一位从事碳培训业务八年的人士告诉 36 氪,随着“双碳”火热,很多机构会夸大宣传,除了高额年薪以外,甚至承诺可以评职称,“拿到北京落户积分”——这都是痴人说梦,如今市面上的碳培训机构发放的都是培训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这类资格证书有本质区别。


“以英语为例,英语四六级属于国家级水平考核证书,大家都会认。如果你去学了新东方的四级课程拿个证书,市场上就没有认可度。”一位双碳领域创业公司 CEO 对 36 氪说,“现在的碳培训,都属于后者。”


证书的作用微乎其微,行业内也没有国家层面的培训标准,36 氪翻看数位学员提供的课程后,发现各家机构的培训内容也良莠不齐。


在“天津博成”售价6000 元的碳排放管理师课程中,全部采用录制课形式,学员们对老师的资质、从业经历一无所知,课堂中没有互动,只有一个画外音枯燥地讲解PPT。哈奇还说到,这些课程内容都能快进,她用10分钟就能刷完。


“天津博成”6000 元的课程皆为视频+PPT形式,“10分钟就能刷完”。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也有质量更优的机构。比如某一线城市碳交易所的下设课程,会显示授课老师均有碳交易、碳咨询等行业背景。除了介绍双碳政策、现有减碳技术、碳交易等基本知识外,还有较为独家的课程内容,包括部分政策解读,以及主要行业的碳排放核算要点等。


而更高阶的培训班,则会采用类“MBA商学院”的录取方式,详细记录、筛选报名的学员信息,课程多为线下,除了普及碳圈基础知识外,更主打社群、资源互换,期间会组织线下参观、高管交流等活动,学费自然也水涨船高,不到一周的课程安排,需要交纳近万元的费用。


趁着“双碳”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想凭借“碳排放管理师”的一纸证书入场,这让各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据 36 氪了解,已有培训机构凭借“上网课、再发证”年入近千万元。


甚至在 36 氪调研“碳培训乱象”期间,有培训机构代表找到36氪内容团队,信誓旦旦许诺:“拉来一个学员,可以给你们分成 3000 块!”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 36 氪的调研过程中,依然有不少学员对我们表示,即使知道培训证书用处不大,但花几千块便可快速入门一个行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经济条件允许、且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报培训班可以节省不少搜集资料的精力和时间。


哈奇的噩梦仍在延续,6000元的报名费对她而言不是小数目。可为了阻挠哈奇退款,天津博成的对接老师盗用了她的身份证信息,直接替她考取了证书,用履约完成的理由拒不退款,并把培训证书强行寄给她。


至于天津博成之前许下的“挂靠证书,什么也不干月赚 5 万”的承诺,更是空头支票。哈奇在仔细查阅合同后发现,“包挂靠”并没有被写进合同。现在只要哈奇询问“挂靠”一事,对方说辞就变成了“正在帮忙寻找”,时间也变成了模棱两可的“一年”或“两年”。


如今,哈奇除了去市场监管局举报以外,还在各个社交平台诉说这段经历,以免更多人陷入骗局。“不管需要多久,我都会坚持维权。”哈奇说。


对于哈奇的讲述,36氪向“天津博成”官方与旗下老师求证,但“天津博成”声称不存在不退费情况,还要求 36 氪提供学员姓名,否则拒绝发表评论。为保护受访者身份信息,36 氪并未提供学员姓名。


“碳排放管理师”的培训机构乱象,映射出普通人投身碳中和的焦虑抉择。比别人更早押中一个行业,意味着财富与阶级的跃升。阿里巴巴上市时造就的亿万富豪、第一波买比特币的用户,都有着类似的故事内核。在如今互联网行业内卷、裁员层出不穷的寒冬之中,人要选择如何流动,比拼的不仅是认知,还有更快的认知。


倘若从钱、政策的流向来看,“双碳”无疑是一条明确的康庄大道,可入局碳中和,“考证”显然不是救命稻草。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 36 氪,与节能减碳领域的相关企业,目前在招聘时更青睐传统能源产业的从业人员;而“双碳”背景下成立的新兴企业,在产品模式、管理认知、商业化上都较为早期。一位试图向“碳圈”转型的互联网公司中层对 36 氪评价:“如今的碳圈,差不多就是 2012 年的互联网。”


围绕碳培训乱象、跨行业转型等话题,36 氪与四位投身“双碳”的前互联网人、传统行业从业者、培训机构内部人士聊了聊。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2、钱不退、证没用、无挂靠,6000 块学费打了水漂

哈奇,24岁,公司财务


我在长沙做财务类工作,已经做了好几年。说实话,财务的薪资比较稳定,但处于养活得了自己,养活不了全家的程度。


知道碳中和是在抖音上,我常常能刷到关于“碳排放管理师”的介绍,说这个是国家去年提出的新职业,证书的含金量是多么高。


我想着,现在的工作真的就像吃低保了,要是去搞这个(碳排放管理师)肯定比现在挣得多,可以为转行做准备。


今年1月,我在长沙人事网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推送,介绍碳培训师课程。因为是官方机构的推送,我也没什么顾虑,直接加上了招生老师的微信。


加上才知道,对方是天津的一家教育机构,叫“天津博成”。招生老师一直强调证书的含金量和行业前景,说考试由国培网安排,全国统考,证书由他们下发。证书考过后,他们还可以帮忙挂靠在一些单位上,什么都不做,一年也至少收入5万元。


我还是有点犹豫的,毕竟学费也不便宜,一个人要近6000元。这时,他们提到了长沙是碳排放管理师的首考城市,并且机考名额只剩两个。如果错过了,以后起码要有三年相关行业经验,且通过笔试,才能考。


为了打消我的疑虑,对方还发来了营业执照和工商信息,还有他们的“官网”,让我自己查询剩余的考试名额,当天我就和男朋友赶紧报了名,把钱打了过去。


交过钱之后我才回过神来。我在相关渠道查询发现,现在的碳中和证书相当于培训类证书,而不是职业类证书。我查了“天津博成”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发现并没有招生资质。去问他们,招生老师总是岔开话题。


我觉得不对劲,开始让他们退还费用,但已经有些晚了,负责人说课程开通了,考试也报了名,无法退费,我和招生老师僵持不下。


然后来了另一位声称是“老师”的人,给我提了一个新办法。因为合同里写着“考试包过,不过退款”,所以他们让我先去考个不及格,才能申请退款到账。如果是因为个人问题拒绝去考试,就一分钱都不会退。


为了能退课,我又一次听了他们的话,去刷课考试。上课在小程序里,都是网课视频,看不到“老师”的脸、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讲课,所有课程内容都可以快进,我只花了10分钟不到就刷完了。我想着,没考过总得给我退钱了,正式考试就考了52分,然后把截图发给他们,要求退款。


结果又上了他们的当。


退款费用始终没到账,还联系不上。最后,他们又换了一个“班主任”和我沟通,她态度极差,在电话里骂骂咧咧,还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我的身份证替考了一次,拿到了97分,和我说考过拿到证了,不能退款。


一直踢皮球到3月,“天津博成”给我打电话说证书出来了。我拒绝接收,他们还是直接寄了过来,快递还是到付,我真的无语了。


“天津博成”提供的证书。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证书也错漏百出。今年才考的试,证书下发时间却写成2021年12月。他们还解释说,证书日期有误是第一批考生的特殊情况。


我很愤怒,要求把证书退回去,他们却说合同已经终止,和我已经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之前说好的单位挂靠也不作数了。我后来看了电子合同,既没有双方认定,也没有写出“包挂靠”的字样,这最多算是“口头保证”。但问题是,这个合同当时并没有正式签署,他们是直接发给我的,这真的有法律效力吗?


但不管怎么样,钱不退、证没用、无挂靠,我的六千块学费相当于打了水漂。


他们还想继续骗我,说正在找单位,让我摆正自己的定位,现在是我求着他们帮我挂靠,还被他们指责“这是求人的态度吗?”


我再也不相信了,开始在社交平台和投诉平台,说出我的经历,希望揭露他们的骗局,让后来的学员别走我的老路。另外,我也去市场监管局举报了,但还没被受理。走司法程序还暂时不行,因为疫情,没法到天津当地提交材料。


虽然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但不管需要多久,我也会坚持维权。现在网上关于碳排放管理师的诈骗投诉越来越多,有几个网友联系我,跟我说刚给这个机构交了钱,看到我的经历后也赶紧退了款,还来感谢我。



案例阅读完毕,那么“碳排放管理师”真的是骗局吗?我们来看看了解下基础条件和证书的含金量。


选好机构最重要


如果你是跟这个行业有一点关系的,可以考一个试试。毕竟国家发展战略在这。而且证多不压身。找相关工作也会用的上,待遇还蛮高的。不要说这个不是资格类证书。没什么用。那我问除了这个证书还有什么更权威的吗?而且你以为二建都难考吗?10年前二建花点小钱都能买,跟现在这个证一样,那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没什么用。再说了等以后真要用到的时候是不是还要考,价格一定比现在高。难易程度一定比现在大得多。就好比房子,20年前房子不值钱,顶账都没人要,你在看看现在不是有没有人要,而且根本买不起,懂吗?所以说给在犹豫的一个人忠告,如果你真看好这个市场,就可以考,如果只是单纯为了短期内挂靠,请绕行!那叫借用好不?另外!恳请那些骗子们放过这些人吧!谢谢!



首先碳排放管理师不可以挂靠,属于技术证。碳排放管理师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检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咨询等工作专业技术人员。



它是正对碳排放项目特点,立足碳排放管理的需求,建立满足碳排放管理师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开展碳排放管理师的岗位能力培训及等级考试项目,培养适合当下碳排放、管理的专业型人才。




等级考试和报考条件:


碳排放管理师岗位考核共划分为3个级别:初级碳排放管理师、中级碳排放管理师、高级碳排放管理师。


初级碳排放管理师


1)具有高中或中职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中级碳排放管理师


1)取得初级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2)具有高中或中职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3)具有大学专科学历(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高级碳排放管理师


1)取得中级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4)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申报前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经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5)能源、环境、循环经济教科研单位的相关领域技术、工程人员、节能及环境交易所相关人员等。


(以上条件需满足其中一条)





考试科目:



碳排放管理师考试采取线上机考形式,其中碳排放管理师考试内容包含《碳排放理论》和《碳排放管理实务》两部分。综合为一张试卷进行考试,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组成,满分为150分,90分以上视为考试合格,最终成绩换算为百分制




《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解读


近日,伴随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的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市场关注的热点议题。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一经出台便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类解读扑面而来。和君从时序性的角度出发,以比较为切入点,将本次暂行条例与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对比剖析,旨在从内容出发,管中窥豹,探索其中传递的新信号。


与2019年版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条例草案修改稿条目总数由27条扩充到34条,增加7个条目,增加条目主要是对碳交易配额分配、收益、风险控制以及碳交易监督追责机制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纵观全文,本次《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彰显出战略刚性更足、市场化更清晰、监督惩罚更严厉三大特点。


01

战略刚性更足


相较征求意见稿,本次草案修改稿立法导向更加明确,战略刚性更足。


第一条【立法目的】,增添了“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这明晰本次法律条例制定的导向目标,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核心,奠定整体法条框架。


第三条【基本原则】中,将“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其他相关政策目标相协调”改为“坚持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变化标志着“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任务从与其他政策相协调的从属性地位,向主导性地位的转变,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战略刚性。


02

市场化更清晰


相较征求意见稿,本次草案修改稿更加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碳排放的控制,市场化色彩浓厚。


一是对行政主管单位与交易机构权责范围划分更加清晰,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各主体的关系。


第四条【职责分工】对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进行监督指导的主管部门,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扩大到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改委、工信部、能源等部门。这明确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与其他相关各部门之间监督指导的权责范围,便于后续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协调。


第四条【职责分工】亦明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碳排放交易及相关活动的技术规范,配额分配、温室气体报告核查活动等事项的监督管理权责,便于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迅速推进。


增添第六条【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明确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组建方案编制单位、系统主要功能和监督管理部门。便于加速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


二是在碳排放配额分配、排放核查、碳排放收入使用等方面更加强调运用有偿分配、引入第三方、拓宽配额购买渠道、成立碳排放基金等市场化手段,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向反馈机制,加快碳排放市场建设。


第八条【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法确定】,与征求意见稿简单提出配额分配原则不同,草案修改稿增添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说明,强调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初期以免费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这进一步明确碳排放有偿分配预期,有助于加速碳排放市场建设。


第十条【排放核查】,与征求意见稿仅允许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排放核查工作不同,草案修改稿中单列一段,指出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核查。核查技术服务机构应对核查结果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引入第三方开展核查,将丰富碳市场服务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扩大碳市场规模。


增添第十三条【自愿减排核证】,明确自愿减排核证的取得方式、取得流程和使用方式,强调鼓励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申请温室气体削减排放量,并鼓励其在碳交易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折现。这一方式将拓展碳交易市场主体规模与覆盖领域,同时为各区域生态环保项目的生态价值实现,开辟一条新变现通道。


增添第二十一条【碳排放政府基金】,将“有偿碳排放权收入、纳入中央预算安排”改为“有偿分配碳排放权产生的收入,纳入碳排放交易基金管理,用于支持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和温室气体削减项目”。这促使碳排放收入用途指向更精准,贯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有利于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03

监督惩罚更严厉


相较征求意见稿,本次草案修改稿拓宽了监督执法主体范围,细化监督处罚措施,并加大违反规定举措的处罚力度。


一是对碳排放交易的监督处罚工作更加系统与具有威慑力。


第十九条【信息披露】主体由征求意见稿中的“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改为“全国碳排放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并明确重点排放单位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责任。这说明信息披露工作责任由监管机构向被监管机构方向转移,实现虚假信息风险下移,增强碳排放机构自我负责意识,强化法律威慑力。


第二十二条【监督管理】监督与执法主体由征求意见稿中单一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拓展到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证券监督管理、银行业监督管理等部门,强调构建各部门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和执法配合机制。这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属性、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将逐渐转变与重构。


二是增添多条追责细则,构建事项更加清晰、罚则更加严厉的追责体系。由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重点排放单位、核查单位、交易主体等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到草案修改稿中明晰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交易单位等主体的追责细则,同时明确清缴违规、核查违规、个人交易违规、机构交易违规、抗拒监督检查等违规行为的追责细则。这促使碳排放交易的监督管理更加细化与系统化,整体处罚措施更为严厉。


综上,本次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修订,虽与上一版仅相隔一年,但由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清晰设定,倒逼建设,整体法条结构更加明晰,内容更加充实,尤其在市场化、监督管理两个重点领域有着较大提升与突破。这表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坚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建设路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迎来发展曙光。


说碳排放管理师签合同挂靠的骗子们,你们积点德吧!坑了多少人!价格高的离谱不说,还这么忽悠。我跟你们讲,这个证书未来也许是可以挂靠,但绝不是现在。就像当初的一建二建一样。但要说用这个找工作还是可以的,相关行业很多。而且以后确实会增加难度。所以说想考的伙伴们擦亮眼睛吧!






加入行业群


延申阅读
12家SiC上市公司教你如何玩转碳中和(47页)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刘锋: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的顶层设计
以智变,创质变!Ai助力智能矿山数字化
中国锂电产业全景地图报告》《氢燃料电池》《氢气瓶》《重整装置》产品指南
176页PPT!《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报告
《2022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2年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报告》
迈向2060碳中和:石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
碳中和与大重构: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40页)
2022年氢能新材料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中国氢能源产业战略发展报告(60页)
2000家中小企业,为地球减碳44万吨
AI“入职”风电场,精准预测未来发电量
我在钢厂“炼”AI
“宁王”击败茅台!最新基金重仓股来了(名单)
我在大厂烧垃圾
给100座垃圾焚烧炉,装上工业大脑
2021锂电池行业年度报告(72页)
碳交易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报告
2022年钢铁行业库存跟踪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