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特高压企业50强







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技术?从我国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可窥见端倪。
 
过去,我国煤电是电力主要来源,形成了两种发电模式:一种,将煤炭大规模、长距离运到用电附近的发电厂,虽然好处是发电损耗、工程建设量小,但煤炭运输成本大大提高,且燃煤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另一种,在煤炭、水能资源集中的地区发电,通过电网输送民用、商用。基于运输成本、运力考虑,2005年以后,我国电力系统的模式慢慢转向后者,“西电东送”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经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研制、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工程建设和调试运行,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耗低等技术优势的特高压问世,为电力系统优化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点带面,特高压产业拉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建设安装等多领域的业绩增长。往小了说,包括直流输电设备(换流阀、直流控保系统等)、交流输电设备(GIS、变压器等)、输送端缆架、绝缘器件、电器检测相关企业;往大了说,上游还包括隆基、阳光这样的光伏巨头,下游能延伸到配电设备,甚至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经济增长点。
 
未来,电力输送能力的跃升关乎国运大计。一方面,降低煤电的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议题,高效、智能化输电有利于规避潜在的能源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节能减排、向绿色低碳转型,2020年末双碳目标树立,发展清洁能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特高压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载体。按我国自然地理特征,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大多集中在幅员辽阔、日晒充足的西部地区,而在人口众多、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大,没有特高压输电技术,“远水救不了近火”。
 
据《中国能源报》,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个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总投资3800亿元。其中,2022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
 
“绿电”版图徐徐展开,回应新能源空间不匹配的矛盾,但时间不匹配依旧是“老大难”,因为触及到电能替代的根本症结——新能源消纳(电力的消化、吸纳)。按常理,即时发电即时用是最理想的状态,而“靠天吃饭”的太阳能、风能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弊病。尽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已是世界第一,但多余的电浪费了,急需的时候用不上,我国新能源消纳问题与负荷规模、电源调节、电网互联等关键因素呈强相关性,时刻考验着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也要求特高压补齐短板:短距离的灵活调度。
 
19世纪中期,乘坐第二次工业革命快车的美国率先开启电力化进程,而我国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拐点中“弯道超车”,便是特高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加入行业群 


延申阅读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字碳中和白皮书(70页)
聚焦“双碳”战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路径
从技术的本质谈风电的起源、今生和未来
2021年中国车企数字化转型趋势研究报告
智慧矿山的未来
《2022年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全景图谱》
重磅丨“碳达峰、碳中和”二十大趋势研判
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对话实录
深度分析140万亿碳中和背后的产业链!
中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内涵、挑战及意义
特步ESG的面子和里子
深度解析绿氢成本,能否实现平价?
《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百度智慧能源白皮书(52页)
旧能源“复辟”?全球煤炭产业正在重获新生?
重磅!欣旺达(300207)又一100亿项目签约!
2021年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报告(49页)
风电光伏未来发展报告
习近平主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加氢3分钟,续航700公里的超级氢能汽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