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走访果阿

李连庆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李连庆 1925年出生,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人;曾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代理司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


1985年4月20日,晴空万里,新德里的气候已经进入夏季,温度达到39.4℃了。早晨9时乘车去机场赴果阿,车子里很热,司机开放冷气才把一身汗水吹散。

印度国内航班飞机,有时也晚点,过了起飞时间1个多小时,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起飞之后,速度是比较快的,只有2个小时20分钟,便抵达果阿机场了。邦政府礼宾司长和洲际饭店经理到机场迎接并陪同我们到旅馆。这个旅馆位于阿拉伯海海滨的一个小镇上,旅馆不算大,设备也一般,但因它在海边,位置得天独厚,是果阿风景最漂亮的地方,所以也被定为五星级旅馆。

这里的天气很热,湿气也大,但海风习习,吹在身上尚算凉爽,饭菜更好,都是鱼虾,尤其是龙虾比较珍贵,颇能吸引客人,很适合我们在海边生长的人的口味。服务员告诉我们:“果阿一年四季海水都是暖和的,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3月底是旅游的旺季,要住这个旅馆必须提前几个月预订,现在已经接近淡季了,天气很热,来的人少了,但仍住得满满的,你们是邦政府的客人,硬是把别的客人赶走了,才挤出这么几间客房。到了6月雨季,海水要涨到岸边,吞没海滩,直扑海堤,旅馆门前都是很深的海水,天气再热,也不能下海,来者寥寥了。”

下午5时15分,礼宾司长陪同我们乘车到科尔瓦海滩游览。海滩的沙土细得像面粉一样,而且很板实。这里风浪太大,游泳的人只能在海边游,不敢到远处、深处游。

在海滩观赏的人却是人山人海,有的穿着鞋袜、长裤在海边戏水,有的脱去鞋袜在浅水中行走,也有几个男女在海水中打闹,比在印度其他地方要自由、开通多了。

果阿的人,特别是妇女的穿着西化多了,她们大都穿短裙、连衣裙、西服,极少穿纱丽。男女青年公开谈情说爱也多得多了,不像印度内地绝大部分男女的婚姻乃是父母包办,很少有自由恋爱的,即便在公园里、游乐场,也极少见到男女接吻拥抱的。

果阿人的生活水平看来也比内地高得多了,住的多是瓦房和小楼,穿得也很讲究。

果阿位于印度的西南端,阿拉伯海滨。1509年11月25日,第一个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人阿尔丰索·德·阿尔布尔克尔(Afonso. De.Alougnepgre)进入果阿,于1510年占领潘吉姆(Pen-gin),成为殖民地葡属印度的首都。1961年印度才收复。1962年成立印度中央直辖行政区,由果阿、达曼、第乌三地组成,面积为3.693平方公里。

4月22日,我们到潘吉姆拜会行政区首席部长拉内,他是果阿本地人,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管理系毕业,一直在果阿工作,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拉内告诉我们,果阿境内大部分是丘陵、海滨和平原,盛产稻米、甘蔗、芒果、香蕉、椰子和木材,开采并出口铁矿、锰矿和钢材,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在果阿人口有180万,主要从事渔业、制盐、铁矿砂的开采、工业和旅游业。

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内地高,平均每人每月收入1200卢比。果阿已全部电气化了,60%以上的人受过中等教育。现在的果阿人大多数干技术活,内地有不少人到果阿,绝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果阿每年生产铁矿砂1200万吨,主要是出口日本、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家。在解放前铁矿砂是私人经营的,现在仍然是私人经营的,但外汇收入归政府所有,现在仍有出口余地,可达1400万吨,希望中国能进口。

葡萄牙人建造的果阿天主教堂

首席部长拉内说,果阿有“东方罗马”之称,教堂和修道院非常有名,葡萄牙人在这里建了60座教堂,其中圣卡塔林娜小教堂、圣弗西斯科·德·阿西斯教堂及修道院、大教堂、圣卡也达诺神学院和小教堂、圣母罗萨里奥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仁慈耶稣修道院最为突出。这些建筑都属于葡萄牙15世纪末到16世纪的马怒埃尔建筑风格、意大利16世纪矫饰风格和巴罗克艺术风格,它们对十六七世纪印度的建筑、雕刻、绘画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果阿的葡萄牙式建筑

他还说:“仁慈耶稣教堂中的圣弗郎西斯科·哈维尔陵墓以及出自胡安·鲍蒂斯塔·福格尼之手的精美铜像,都值得一看。还有果阿的风景也不错,我建议大使在这里多留几天,看看我们果阿的名胜古迹,了解我们这里的风俗人情,对促进印中两国的友谊也是有作用的。”

我说:“非常感谢果阿政府的盛情招待和拉内首席部长的介绍,我们一定在这里多看看,学习果阿的经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第二天便去参观果阿的教堂。导游告诉我们在1760年果阿城一场疟疾使果阿人去屋空,变成了“博物馆城”。在这之前建造的60座教堂,也没有多少人去礼拜,逐渐毁坏,现在只剩下8座了。

导游把我们引导到“仁慈耶稣教堂”参观。教堂为三层楼旁边有五层的塔楼,教堂里面非常华丽金碧辉煌。

牧师告诉我们,1542年传教师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到果阿并建此教堂,当时他要求在他死后,葬在教堂内,后来他带了一帮教徒到印度内地、日本和中国传教,到了澳门附近病死了。同行者用石灰包裹将其尸体埋葬好,让尸体腐烂,以便把骨头带回果阿,根据他的要求埋葬在教堂里,教徒们继续去布教。

两个月以后,回到他去世的地方,挖出尸体,完好无恙,有人在他的腿上划了一刀,还流出鲜血。然后又带到马六甲等地,埋葬了六次,尸体仍没有腐烂,成了木乃伊了。教徒们把他运回果阿,葬在离这个教堂五公里远的小教堂内。

后来,葡萄牙一位船长到果阿,可能是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的好朋友,他说应该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葬在这个大教堂内。于是制作了一个大银盒,将尸体装在大银盒里,大银盒上雕刻精美工艺,水平很高。

1613年,罗马教皇要求将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的右手砍下来送回罗马珍藏,于是教堂特制了一把金刀将其右手砍下。现在已经400多年了,尸体仍完好。每十年将他的尸体展出一次,许多教徒和庶民前来观看,最多一天能达一百万人,展出十多天,总数达上千万人,有的人租用专机前来参观,在留言簿上签字的有不少政府官员、名人,人们把他当成圣人。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么炎热的地方,又是海滨,空气潮湿,却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完好,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无人能解释清楚。

船舶是果阿的主要产业之一

下午,我们到果阿海港,主要参观运输铁矿砂码头。经理介绍,这个码头,每天从矿里运来4万吨铁矿砂,可以运出去5万吨,因为这里有的货船停泊一个月之久才开走,所以不可能每天都有货装。现在果阿每年出口1200万吨,70%出口日本,30%出口罗马尼亚,如果中国要买印度铁矿砂,这个码头可以承担运输的任务,但需与开采矿石的私营商接洽好,码头是国家经营的,公私要协调好才行。我们看到这里都是用传送带将铁矿砂送上货船,既快又干净,技术比较先进。

第二次我到果阿,是在1985年11月6日。那时,刘述卿同志率领的中印边界谈判代表团,在印度外秘文卡特斯瓦兰、印度驻华大使梅农、参赞萨仁山和印度外交部副秘拉奥女士等陪同下到果阿参观。

-end-

文章来源 |《我在印度当大使》

作者 | 李连庆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