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代沟 异代共情

大雁 雁引愁心去 2022-10-23

跨越代沟  异代共情


 


敞开心扉解心结   代沟并不难逾越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为浮云遮望眼





 


      妈妈,我要一元钱,可以吗?没有。于是,我们便沉默不语。我们不吭声的原因是知道妈妈的口袋里真的干瘪。

      妈妈,给我一元钱。没有。那你给我五元,十元也行。现在的孩子理直气壮,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只是以为父辈们没有零钱而已。


      你看你每次吃饭都留个碗底,要知道粒粒皆辛苦,我们那会每天吃的可都是野菜树根呢。爷爷端起孙子剩下的饭,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

      哎呀,爷爷,你好奢侈!野菜在市场很难买到,大饭店里卖得可是比肉还贵哩!孙子接过爷爷的话头,一本正经地回复道。


      火车上曾有这么一幕:妈妈不停地给女儿手里塞美食,女儿不住地摆手拒绝。邻座的两口子见状不由地感慨:你看看,人家是大人非要给孩子却不想要,咱是孩子又哭又闹地要东西咱却给不起。

      这就是区别。城市与乡村、一个孩子和几个孩子,这些无法选择的出身和难以改变的境况常常造就了个体差异,也难怪城里的孩子嫌弃父母过度关注,而乡下的孩子却常常有一种不被重视的失落。


      我们常常恨铁不成钢地抱怨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恩,不明白节约,殊不知,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物质水平条件下,思维和认知会有千差万别。

      出生于七八十年代,我们多多少少经历过新旧交替时期的苦痛,在对比中比较容易体会得到的不易和拥有的满足,珍惜是自然的。然而,现在的孩子们生逢盛世,一出生便置身于物质丰盈的生活水平,琳琅满目的商品,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怎么能体会到昔日的峥嵘岁月稠?我们既没有找到契合他们认知的交流方式,又不能把他们摁回到时光隧道里去体验当初的坎坷与艰辛,难怪他们无法明白我们这代人的感受,更难于与我们的父辈们发生共鸣。

      “我喝过的米汤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这句老生常谈的话语常常被用来印证年龄和阅历的重要性,但事实证明年龄和阅历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有优势。

      一次,我在手机上焦头烂额地处理一堆数据,用了很长的时间还搞不定,结果女儿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

      迄今为止,我公公去海南,依然沉甸甸地带着现金,他不仅拒绝支付宝和微信,连银行卡都抵制。如果不是疫情期间乘坐公交需要扫码,恐怕智能手机至今对他来说仍然还是摆设。

      作为互联网的移民,我们这些拥有手机半路出家的中老年人,常常对着三天两头更新的软件力不从心,对着目不暇接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作为互联网的土著,孩子们却很容易无师自通地掌握并能得心应手地应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年轻一代不应该习惯性地举着盾牌时时抵制、事事逆反;我们这些父辈、祖辈,也没必要非得拿自己的长处和他们的短处相比,更不应该一味停留在既有认知的舒适区,固步自封,厚此薄彼,道德绑架,倚老卖老。

      无论什么年龄,精神上的空虚难免会滋生出浮萍一样的不安。如此,安全感没了,幸福感自然也难免打折扣。希望孩子们明白打江山的艰难、守江山的不易,也希望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日新月异的步伐,尽快适应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我家孩子说我喜欢给人煨炖心灵鸡汤,出发点虽好,但非人人爱喝。以前我会委屈,觉得自己出力不讨好;现在上演一处变形记,站在她的角度去体悟,感觉好像也有几份道理。走近彼此,理解彼此,其实,所谓的代沟并没有遮山挡海,它就像一片云或一缕烟,虚张声势地在天空中漂来浮去,一旦找到合适的角度,看清了真相,过不了多久就会次第消散。


   从时间的针脚里提取琐事,

   不愿意因为代沟,

   和亲爱的孩子处得像仇人一样。







往期文章


点击题目进链接

好大一场雨

搬家

所幸,有这方天地

像李焕英一样微笑

我和我的祖国

胡同情结


只此青绿

槐花饭  榆钱饭

一个人的沧海桑田

一朵花开的时间

相濡以沫,他与她,点亮了清贫岁月里的红双喜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