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外交 | 走出去要重视利用外交资源(下)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前文


走出去要重视利用外交资源(上)

正文

“民族品牌”是过时的观念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走出去,没有全球眼光,梦想可能只是空想。

中国的历史非常独特,几千年的封建和几百年的封闭造成的惯性不容低估。比如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这些都是同全球视野开放的心态完全对立的,会把中国拉向倒退,拉向封闭。企业发展一定不能低估历史惯性对我们行为的影响,要努力克服它。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成功,也有失败,可能失败多于成功。如何成功走出去?我觉得中国企业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

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今天国内许多人津津乐道所谓民族品牌。我以为,民族品牌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大家到世界上去看一看,大公司还讲民族品牌吗?不讲了,他们讲的是世界品牌。今天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世界品牌。品牌不是国家创造的,而是企业创造的。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世界市场,这就需要全球消费者认可你,这就是全球品牌。

如今很多全球的大公司到中国设立分公司,有自己的品牌。然而,请大家注意一个现象,这些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就说自己是中国公司,不强调自己是外国公司。他们说我们在中国创造就业机会,照章纳税,产品在中国和世界销售,那我们就是中国公司。中国政府也承认这一点。没有一个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强调自己是外国公司。如果这样做,显然是不聪明的,把自己屏蔽起来,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此外,民族品牌也很难界定。什么叫民族品牌?中国人创造的是民族品牌,那么如果品牌创造过程中有外国人参与,还能这么叫吗?不利用世界最好的资源,不利用全球的优秀人才,能够创造出好的品牌吗?

一个品牌的形成要很长时间。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定会收购一些国外品牌,你收购了算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所以,我以为,聪明的企业,不会去强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追求的是被世界消费者认可和喜欢的世界品牌。

为什么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包含两项内容:一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二是排他性。爱国,这个没有错,错的是排他。你排斥别人,别人也会排斥你,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是愚蠢的。

2

必须继续高举互利共赢的旗帜,

并身体力行

在一次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中联重工副总裁万钧先生的一句感慨我深以为然。他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建游离于当地社会之外的唐人街。

我觉得这一意见十分中肯,一语中的。看一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不少就是采取了建立大大小小唐人街的模式。设备是中国运去的,技术、管理人员是中国派去的,甚至连普通工人也是中国派去的。他们这样做,理由很简单,因为对当地情况不了解,觉得融入当地社会太麻烦,而这样做省事,可以把他们在中国企业运作成功的模式搬到国外去。有的甚至对他们并购的外国企业也采取这样的办法。

国外出现唐人街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中国人在国外受到排斥和歧视,所以往往聚居在当地城市条件比较差的地段,久而久之便成为“唐人街”。过去唐人街的卫生状况和社会秩序都比较差,更不是精英人士居住的地方。当然,随着中国的崛起,唐人街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历史形成的状况,绝不应该成为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模式。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不是在那里赚一笔钱、淘一桶金就撤回来,而是要在当地长期生存下去。这就必须融入当地社会。游离在当地社会之外是很脆弱的,很难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很难做大做强。一有风吹草动,别人整你很方便。

多年的外交生涯告诉我,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是很容易产生误解的。如果搞一些大大小小的唐人街,游离于当地社会之外,就会引起当地政府和公众的猜疑,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阻力重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一些外国人到中国来,聚居到某一个地方,从事生产活动,中国人会如何看待他们?可能也会有很多怀疑。

2004年9月16日,在西班牙埃尔切,当地人纵火烧毁了一辆载有来自中国温州的鞋类产品的卡车和中国鞋城的一个仓库,造成约8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埃尔切是西班牙第三大中国货物集散地,主要生产和销售鞋类。当时中国的一双鞋运到西班牙后只卖5欧元,而西班牙生产的鞋最低也要8欧元。2003年,中国向西班牙出口鞋子6190万双,相当于西班牙市场全年销售量的47%,这显然损害了西班牙鞋业厂商的利益,引起很大民愤。当然,烧鞋是错误的,中国方面也向西班牙方面提出了严正交涉。

2005年初,我作为国际展览局主席去西班牙考察,当时西班牙正在申办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我到马德里后,中国驻西班牙大使请我吃饭,他告诉我:烧鞋事件之前,他曾经到埃尔切会见过当地中国鞋商。当时中国的鞋商心气很高啊,说当地原来有多少家鞋厂,已经被中方挤垮了多少家,还剩多少家。

我们的大使听后,觉得这种思想有问题。你是在西班牙啊!你这样干,人家肯定要反抗。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即使在中国干也不行,比如你是上海的厂商,你到山西去把同类厂商全打垮了,人家能饶了你?!烧鞋是笨的办法,但是人家还可以用文明的办法来治你,让你很难在当地生存下去。

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与对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让对方活下去,不仅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这样,你也会活得更好,这种做法才是可持续的。

今天,任何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做生意、投资兴业,都要在当地法律和国际法的框架内为自己谋取正当利益。如果去损害别人,那就不对了。我听说中国人到非洲去,有些表现很好,有些表现不好。

有些人抱着捞一把的思想,把人家的森林砍光了,环境也破坏了。你弄了点利益走了,但是你干的坏事留在当地,人家不认识你是张三还是李四,但人家会说这是中国人干的坏事。你把中国人的名声给败坏了。这个坏名声,中华民族要花多少力气才能挽回啊!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另外,我也不赞成到国外去搞独资,搞独资看起来好像完全由中方控制,但是这个行为本身会引起对方很多猜疑。我们对当地的社会情况不清楚,对当地的法律文化不大了解。如果对方认为你的经营损害了当地利益,利用当地法律对你采取惩罚措施,你毫无办法。

左一为鲍彻

不久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常务副秘书长鲍彻先生来中国,专门提出要见我。我们谈得很好。鲍彻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媒体中口碑很好。当我与他谈起我建议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要追求100%股权时,他告诉我,美国政府也向海外的美国企业提出同样的建议。

近些年来,一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出现了不少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的事件。有些媒体问我,能否将来派军队到海外保护中国企业。我说,那是不可能的,都是主权国家,你的军队凭什么派到人家的地方去保护企业?那是过去老殖民主义的做法,中国不能学那一套。

其实,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最好的办法是融入当地社会,建立利益共同体;不搞独资,而是搞合资;中国占大头可以,占小头也可以。总之,一定要把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融入了当地社会,为当地创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成为当地社会的一部分,这是最安全的。当人们看到中国企业确确实实是为了互利共赢,而不是单赢,当地的人也会想办法,来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

有一次,在赴美国的飞机上,我与一位在阿根廷的华人企业家坐在一起。他在阿根廷二三十年了,西班牙文讲得很好,企业也做得很好。他的企业不仅员工是当地人,甚至企业法人也是用当地人,与当地社会融为一体。

有一年,阿根廷发生了严重水灾,阿根廷总统的故乡是重灾区,那位企业家联合当地华人商会,让大家捐助了一笔钱,购买了大量灾区人民所需的食品和物资,租用十几辆大卡车,浩浩荡荡运到灾区。真是雪中送炭,当地老百姓深受感动,自发地集会欢迎他们。这位企业家用流利的西班牙文对大家说:“我们这些人的祖籍国是中国,但阿根廷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中国人对于故乡是十分眷恋的,这是中华文化。现在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有了难,我们当然该做点事为大家排忧解难。”他这番话讲得很真诚,当地老百姓听了都很感动,一些老妈妈走上来同他拥抱,就像拥抱自己的儿子一样。后来这位华人企业家被阿根廷政府评为“优秀移民”,有时总统到国外出访,还会请他同行。

21世纪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世纪,也是大批外国人来到中国的世纪,这是全球化所造就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中国一句古话。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中国企业,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和胸怀。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当地老百姓、当地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能使自己的企业在海外长期生存下去,不断取得成功。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弱国无外交吗?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30

 怎样当大使(中)

31

 怎样当大使(下)

第五章  世界的坎,中国的坡

32

 西方世界怎么看中国

33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机遇

34

 国际舆论的傲慢与偏见

35

弱国心态有危害

36

中国外交太“软”了吗

崛起的姿态

37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38

封闭不是爱国

“愤青”并不可怕

39

外交与百姓生活

大使的作用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外交 | 走出去要重视利用外交资源(下)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