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读会案例 | 《森林大熊》阅读指导微课

余惠斌 点灯人教育 2024-01-09


余惠斌

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成员

2018“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

福建省十佳校园阅读推广人

多篇教学成果在《语文教学通讯》等CN级刊物发表

 

《森林大熊》是一个关于在现代文明中,人类对自我的迷失和找寻的寓言,主题严肃,哲理丰富,寓意深远,可以带领孩子感受严肃的问题并介入有深度的思考。


如何把思考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看看余惠斌老师怎么做。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亲读会。

我是余惠斌老师,今天,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导入,走进《森林大熊》


台湾郝广才先生说:“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


他认为,很多问题的根源,八成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看图画书,两成是因为长大后没有看图画书。看来,阅读图画书真得好重要。


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的图画书就是这本《森林大熊》。



1.

>>>图文对照,阅读封面<<<



除了书名、作者、译者等文字信息,封面的画面信息更引人注意——


这是一个工厂的盥洗室里,一只大熊在管理员的监督下,正对着镜子刮胡子。它身穿工装裤,眼神有点迷离,但使用起剃须刀还是挺熟练的。身前的水槽里,搭着一条毛巾,供他洗漱。


咦,大熊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位管理员双手交叉抱胸,紧盯着大熊的一举一动,满脸的不放心模样,让我们不由地对大熊的处境,多了一份隐隐的担忧。


图文对照——绿色,原本是森林的颜色,大熊,原本生活在森林里。可是,森林呢?封面的场景没有出现绿色的森林。绿色,刷到了卫生间的墙面上;大熊,也不在森林中,而是置身于人类的生活环境里。这是为什么呢?


2.

>>>阅读扉页,学会抓住关键信息质疑<<<



白底黑框,白底黑字,十分简洁地呈现了本书的书名和绘者、作者、译者。但细心的你会发现,两个黑框,生生分开了“森林”和“大熊”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下面分别对应着两只熊,他们有着相同表情、相同动作,可是服饰、造型却完全不同。



再进一步看,左边的“森林”两个字,底下对应着一只原生态的大熊,右边的“大熊”两个字,底下对应的是一只被人同化的熊。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只熊,互相对视着,似乎在问对方:“你是谁?”


整个扉页,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留白,给读者留下空旷的感觉。而这样的空旷,更能令我们将注意力聚焦到这两只大熊身上,对这两只大熊充满好奇。


咦,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难道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图文对照,讲述故事


1.讲述第1-4页


天高云淡,秋叶凋零,大雁纷纷结伴向南飞去。在群山之间,一条河流蜿蜒而去。自然的一切,是那样的静谧美好。大熊独立山头,望着眼前的一切,他的身体呼应着时节变化,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召唤。他感到又累又困,准备冬眠。



快要下雪了!大熊一边想,一边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朝他最喜爱的洞穴走去。他在温暖的洞穴里舒舒服服地躺下,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没错,熊是需要冬眠的。洞穴外,风呼啸着穿过森林,冰冷的雨滴开始飘落。一天早上,树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冬天真的来了!但这一切,熟睡的大熊一点儿也不知道。

 

此时,有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和冬天一起来到森林里的,还有人类。他们带着图纸和工具,把周围的树全部砍掉。一棵又一棵,一棵又一棵……


起重机拔地而起,工程机械车步步紧逼。有人要在森林中心建造一座工厂。大卡车载着一群大汉开进这片荒野。地面冻得比石头还硬,连重型挖掘机也没法深挖下去。

 

2.观察图画,从细节上感受图画书绘者的精心布局


我们来仔细观察第3、4页的四幅图,你是否发现,除了熊冬眠的这幅图之外,其他三幅图画的是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地方?


这在图画书创作上,被称为“定点描绘”。同样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季节的流转,景物的改变。从秋天到冬天,短短的时间,这里的一切,已物是人非了。


左右页面插画,特别精心地设置了对比。左边两幅是熊的自然生活:入洞冬眠,惬意舒适。右边两幅则是人类对森林无情地入侵,在熊冬眠的上方,锯掉了大树,建起了厂房。


熊的美好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干预。



3.讲述第5-8页


地面冻得比石头还硬,连重型挖掘机也没法深挖下去。于是,大熊安然无恙地一觉睡到春天。


春天来了,在深深的洞穴里,沉睡一冬的大熊终于醒了。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面是现代化的厂房,下面是大熊的冬眠洞穴。



人类已经无情地霸占了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接下来,即将醒来的大熊和这个工厂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不急不急,瞧,大熊的苏醒过程是多么惬意!绘者采用漫画格的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熊从沉睡到苏醒的过程。那样慵懒,那样恣意,那大张的嘴打呵欠的模样,哇哦!每一个动作,谱写的都是自由的乐章。这个幽深狭长的洞,随着他的苏醒,也醒过来了。



大熊连打了好几个哈欠,缓缓地往洞口爬去。经历了一冬的酣睡,他一定期待到洞外的森林里去饱餐一顿吧!等待他的洞外世界又是怎样的?呀!光线太强了,我都睁不开眼睛了!啊,我是不是看错啦?森林不见了,旷野没有了,这是什么?高高的厂房?难道我还在做梦?



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三幅图,大熊处于中间一幅图,左右两幅都是相同视角下的厂房,从模糊到清晰,从怀疑到确定,他终于看清了:森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厂房!厂房的周围,是密密麻麻的铁丝网。


4.聚焦画面关键信息,停留猜测


同学们,请注视图中的铁丝网三秒钟,它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5.紧扣冲突,引发思考


在我们浮想联翩时,在大熊正吃惊于自己所生活环境的巨变时,工厂管理员跑了过来。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对话。


“喂,说你呢!快去干活!”


大熊惊讶极了。“对不起!”他说,“可我是一头熊啊!”


“一头熊?”管理员吼了起来,“别逗了!你只是一个肮脏的大懒虫罢了!”管理员气呼呼地押着大熊去见人事主任。


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是否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这样呢?你是否想起了历史上发生的跟这样的场景很相似的故事?

 

6.讲述9-12页


故事继续。


当大熊见到人事主任时,他礼貌地说:“我是一头熊。这个您看出来了吧。”


“我看到了什么,是我的事!”人事主任咆哮着,“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我没看到什么熊,只见到一个肮脏的、不刮胡子的大懒虫!”说着,人事主任把大熊带到了副厂长那儿。

副厂长已经听说了大熊的事,他简直怒不可遏。


当大熊走进办公室时,副厂长正坐在办公桌旁和厂长通电话。


“我们这儿有个懒惰的工人太不像话了。他居然说自己是熊,一头不折不扣的熊!我知道,您的时间十分宝贵,厂长先生!可是,这个不刮胡子的大懒虫,您必须亲自见见。”


厂长抽出一点儿时间,打量了大熊一下。他没有尖叫,也没有咆哮,只是从报纸后面抬头看一眼,说了句:“肮脏的家伙!”(他用的词是“家伙”,为的是避免重复别人说过的“懒虫”。)


“带他去见董事长!董事长已经知道了,正等着见他呢。”


7.停留,讨论


(1)玩味文字:想一想,大熊分别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请你找到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读到了什么?大熊有辩解的机会吗?



他被带到了人事主任、副厂长、厂长的办公室,礼貌的他受到了粗暴的对待。对于大熊的陈述,他们听也不听,而是采用咆哮、怒不可遏,轻描淡写地“打量一下”这样的态度,坚持自己固有的判断。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不屑一顾,是居高临下的指责,是可笑的自以为是。


(2)观察插画,从三幅图的大小、室内摆设、人员安排等,发现图画的精心设计之处。


本页的图画尤其耐人寻味。三幅图的大小、室内摆设、人员安排等,随着职位的变化而变化。



图是一幅比一幅来得大,厂长的办公室等于人事主任和副厂长之和;办公室的摆设和秘书配备,也各有区别。人事主任逼仄的办公室内,仅一张桌子,和一个摆满档案的柜子;副厂长的办公室宽敞一些,配了秘书,墙上贴了风景画,桌上还有一盏台灯;厂长的办公室,有了窗户,墙上挂的是大幅油画,天花板上挂着精美吊灯,有两个秘书,年轻漂亮。我们注意看,室内的两幅画,都是风景画:海滨、森林,可是,正是他们,却一手毁了森林!难道人类的追求和向往,永远只是停留在憧憬之中?


8.讲述,停留,质疑


(1)讲述


亲爱的同学们,讨论完这些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董事长的办公室特别期待?我们来看看:



作者整整用了一个大跨页,将办公室文化推向高潮。这是董事长的办公室,办公室内的陈设,简单而又豪华。最大的特点是,董事长的办公室,没有一样陈设是跟工作有关。你可以用我们刚刚比较前面三幅图的方法来观察这张插画,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熊的眼神了吗?他看到地板上一张熊皮,被吓得目瞪口呆。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对话:


到了董事长办公室,董事长终于能够静静听大熊讲述自己的经历。


“哦!这么说,原来您是一头熊啊?”


“噢!”大熊舒了一口气,“终于遇到一个能了解我的人!”


“这个嘛,我们还得再研究研究。如果您真的是熊,那就证明给我看。”“证明?”


“对!因为真正的熊,只有动物园和马戏团里才有。”


(2)停留,讨论


同学们,听到这里,你同意董事长的判断吗?他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判断?


9.讲述第13-16页


有什么办法呢?大熊只能跟着董事长到了一个动物园。动物园的熊看见大熊,使劲摇头:“他才不是熊呢。真正的熊不会坐在车里,而应该像我一样,待在笼子里面。”


一头年迈的熊说:“也可能待在养熊场里!”


“不!”大熊怒吼着,“我是熊!一头真正的熊!”


画面思考:动物园密密麻麻的笼子里,驯养了许多动物,有河马、老虎、斑马、熊,各种温顺与舒适状。长期的驯养生活,已经让动物们丢失了野性,找不到真正的自己,甚至连自己的归属地都已然遗忘。他们接受现在、适应当下,任何一种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反倒被他们视为异类。因此,坐着汽车到动物园来的熊,受到了一致的身份否定。


接着,董事长又把熊带到了马戏团。马戏团的熊特别聪明,会好多把戏。他盯着大熊看了好一阵子,开口说:“他看着像熊,但不可能是真正的熊。真正的熊不会坐在观众席上,而应该像我们一样,在台上表演。会跳舞吗,你?”


熊因为不会跳舞、不会表演,而遭受到了身份否定。


和动物园一样,马戏团也充满了禁锢之感。独自坐在观众席上的熊,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内心的难过,无人能解。和其他所有人的开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森林里的大熊吗?抑或真是穿着毛皮大衣不刮胡子的大懒虫?他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大熊,可是没有人相信。


10.讨论


故事讲到这里,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11.讲述第18-32页


(1)讲述


大熊只好回到工厂。被命令穿上工作服,顺从地刮胡子,打卡上班,学习操作。他不再反抗。他接受了自己的“工人”身份,渐渐融入了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生活。



哇,这一幅大图中,庞大的工厂车间和操作台边渺小的工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车间大得有点夸张,如果你身处其间,是否会产生压抑的感觉?在如此强大的工业文明面前,好像人类也被机械化了?你们发现了吗,操作台上的工人,表情都是木讷的。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操作,就连一头熊也能学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熊站在机器前工作着,和其他工人一起,他好像已经渐渐被同化了。但是,每种生物与自然呼应的生理节奏,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


四月里,在高高的铁丝网外的草地上,黄水仙伴随着春天的气息,开了又谢;夏日的酷热晒干了草儿;八月明朗的夜晚,让大熊久久不能入睡;随着雷雨季节的结束,秋天又到了。



又是秋天,大熊站在相同的地方,望着相同的秋景,树叶变黄,大雁南飞。不同的是,他的面前隔了一道铁丝网。站在网前的他,搭着铁丝网,那副落寞的情景,令人倍感苍凉。



大熊实在无法抗拒自己的生理节奏,随着树叶的颜色逐渐变得斑斓,他开始感到疲惫。当越来越多的落叶开始随风起舞时,大熊越发觉得自己困倦了。好像快要下雪了!大熊想,我实在困得不行了。每天早上,大熊都得要其他工人来拽,才能起床去工作。他趴在操作台前睡着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了。


他被解雇了,正中下怀。于是,没等管理员张嘴,立刻取了行李上路了。可是,出了工厂的门,他该往哪去?



第一张图,是一张从高处往下的俯瞰图。工厂的四周,是茂密的森林。可是大熊现在,只会沿着高速公路一直走,走了一天一夜,接着又是一个白天。因为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他数着过往的车辆,可惜他在工厂时只学会数到五。慢慢地,雪越来越大,大熊也放弃了数数游戏。大熊浑身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黄昏来临时,他终于找到了附近唯一的一家旅馆。


(2)停留,讨论


他为什么不返回森林,而一直沿着高速公路走?


他为什么不到洞里冬眠,而去找旅馆住宿?



我们注意观察旅馆的布置,哪些是跟熊有关系的?


墙上有熊,后面的陈列架上有熊,可是,大熊的眼睛是否为它们而停留?他直接选择无视,此时,他已经不把自己当成熊了。


(3)讲述


“我很累,”大熊很有礼貌地说:“想要一个房间。”


“哼哼,一个房间!”伙计打量了大熊一番:“我们从不接待工人——更不要说是一头熊了。”一语惊醒梦中人。伙计的话,点醒了他。他终于从人类的口中确认了自己熊的身份。


“我听到您说‘熊’。您是说,我有可能是一头熊?”


伙计的脸“刷”地变白了,他一把抓起电话,不过这个动作已经是多余了。大熊转过身,带上大门,走出了旅馆。他踏着积雪,拖着沉重的步子向森林走去。



大熊其实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他走呀走呀,一直来到一个洞穴前。“我得好好想想现在该做什么。”他不住地打哈欠。


他就这么坐了很久,望着天空发呆,听着风儿在树木间呼呼地吹过,不知不觉,雪花盖满了他的全身。


“我肯定是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4)质疑


他究竟有没有回忆起来呢?他究竟回归到大自然了吗?我们看看这幅图——



月亮升起,照着洞前的足迹、凌乱的靴子和衣物,我们约摸可以猜到了结果。


(5)验证


如果你还不确定,再看看本书的封底,深蓝的天空上,一弯新月升起。天边铺满灿烂的晚霞,大熊正缓缓向丛林深处走去……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话题讨论




1.观察插画,对比讨论


书中几次画到了铁丝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请你仔细观察带铁丝网的画面,尝试从构图这个角度,来谈谈你的理解?


铁丝网在图中的比例从大熊刚刚出洞后的一半,到后面无奈成为工人后,升至了五分之四,说明大熊的自由已经基本丧失了。


2.关于书评的思考


这本书的腰封上有三条书评,第一条是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评委会给予的评价:“《森林大熊》是个精彩纷呈的寓言,以动物的命运揭示出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


读完这个故事,你赞同这条评价吗?你认为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哪些问题?



介绍作者,拓展阅读



1.介绍本书获奖情况和两位创作者


这本书曾获荣获国际莱比锡书籍艺术展金牌奖,IBBY联合国青少年文学奖。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约克·史坦纳,图画绘者是约克·米勒,两人合作,一起创作了许多享誉全球的绘本,《森林大熊》是他们合作的第一本。


2.比较阅读


这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另一本书《再见了,小兔子》,余老师也把它推荐给同学们。你们可以尝试把这两本绘本进行比较阅读。


想一想:这两本绘本的主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两本绘本的主题,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了,亲读会的下节课,再见。



关于余惠斌老师对《森林大熊》文本的深入研读,图文艺术的鉴赏,以及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教学设计,请关注点灯人教育公众号近日推文:亲读会案例 | 《森林大熊》欣赏与教学设想。


延伸阅读

整本书阅读交流:《没头脑和不高兴》


整本书阅读交流:《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夸张•诗意•哲理 ——《安徒生童话》交流指导


《雪人》整本书阅读交流与教学建议


《铁丝网上的小花》阅读指导微课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