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惠书文|艺评】鲍贤杰 · 20年代:凝固的“ 漆 ”象

AnArtSpace 一甸艺术 2022-09-20


 艺术家 鲍贤杰 

ARTIST|BAO XIANJIE


20年代:凝固的“漆”象
SOLIDIFIED "LACQUER" IMAGE





鲍贤杰以分解、叠加、重组的形式手段,反观物象本身,创造出“同化”的色层的统一性而又“顺应”明度有别的艺术图式。这种形变过程内含的初隐力量,在于构造新的平衡点方式的力度转移,其背后暗含着鲍贤杰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深刻的察观立场,以及对漆画语言执着的信念坚守与永恒“文脉”的自信显露。


——惠书文




©鲍贤杰,《源·木》系列,180x180cm,综合材料·木板漆画,2015



SOLIDIFIED "LACQUER" IMAGE

—— 凝固的“漆”象 ——

【 文 / 惠书文 】
Article/Hui Shuwen



从2015年开始,鲍贤杰就以中国传统特有的天然树脂涂料——大漆,作为表达个体思想与外部世界对话的艺术媒介。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结构主义形式的深层延展,以及对抽象表现主义中的平面构成的综合提纯和演进,是形成鲍贤杰现今作品特征的主旨元素;在传统漆艺的“工艺性”的制作法则上,他持续保持着敏锐的拓展性思维和鲜活开放度;缓慢塑制作品的周期时长,强化了他赋予大漆内核在当代艺术中的精神指向和观念奥义;迭代的初始值的程序循环,是艺术家、大漆在时间与空间中诉意传递的真实“漆”象及轨迹。


©鲍贤杰,《源·木》系列,180x180cm,综合材料、木板漆画,2016


大漆,亦称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因其本身固有的属性结构及不受时间、空间、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的不可控的流变性特质让艺术家深深为之惊叹和着迷。运用大漆在木板上反复变涂、堆塑和消减是鲍贤杰工作的主要行为方式,其中流变出的自然面貌是大漆弹性和粘性的双重特点。当某一种外在力量介入和渗透时,粘弹性的张力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其中活跃的异质物分子将改变着大漆表面扩张模量的位置、方向。


©鲍贤杰,《寻找-黑》系列,110X90cm,综合材料、大漆,2017


变涂是鲍贤杰对物象原有状貌的修饰与转换,并在整体与紧密的“网格”中定型重整,网格的不断变体是他对形象本体的自我克制和检阅,类于架构着手术刀一般犀利的再造行径的方法。堆,则是他对形体的压缩与推进;塑,如同一位雕塑家一般刻填、研磨着一块石头或金属;由圆至方,再经方变至光亮;它是不断打破、重组建立新的画面秩序语言的更为直接的表述态度,遗留下的划痕印迹在作品中变得清晰而充满力道。蒙德里安在《造型艺术与纯粹造型艺术》一文中说:“我感到’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而这纯粹造型在本质上是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的……”。


©鲍贤杰,《见-白》系列,80X60cm,综合材料、大漆,2018


2015—2016年,鲍贤杰创作的《源木》系列,依稀出现不同规格的长方形,零落散布于作品中的黄色、红色色块,在形与形相间处愈显划痕的层次起伏,破碎又紧密相连的长方形“网格,隐喻着城市与农村在地理空间上的转移和变迁,以及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他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即内省深刻的体悟观感与洞察力。在环境现象更迭与秩序分配均衡之美的普遍存在的矛盾体系中,鲍贤杰意图消弥和疏缓微小个体存在于社会体态中的紧张性和压迫感。


©鲍贤杰,《三度灰》系列,100X10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源木》系列到2017年《寻找-黑》系列是鲍贤杰个人情绪的转变和消减,明确的色彩倾向被他继续保留,黑色区域面积的增加越来越明显铺设,简短精小的长方块的图像逐渐变为一条条更长直的平面似的带状形,表层肌理的密度呈编织的线条和不规则的块状自由分布。就像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所述:“把整个画面都压缩进了白画布上的一个黑色方块之中。我感觉只有黑夜属于我,它是我想象的新的艺术,我称之为至上主义……至上主义的方块……可以比拟为原始人的符号。他们并不想制造装饰,而是想表达和谐感。”对于鲍贤杰来说,黑色块边缘散发的光亮源地,形与形之间分割产生的对比效果,彼此间透露的温滑质地、锃亮明光,无疑是他与大漆材料、气候温度、工具机器等材质博弈后残留的迹象现场。在我们与其作品近距离互视时,极简形式的“暴力”美感溢于画面之上,光线的意象反射冲突着明暗交界线,呼吸声的频率似乎也被这黑色带来的透质感所牵引,亦是我们在“黑夜”前无处可寻的虚无缥缈的理想境地,并期许渴望的另一个自在的精神场域。


©鲍贤杰,《三度灰》系列,100X10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在中国绘画中,空白的利用是“置陈布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白”是与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的意象形态。“黑从白现”,是基于中国哲学阴阳辩证的原则。空白,是形象的组成部分,也是形象、物质的延续与衍生状态。鲍贤杰2018年创作的《见-白》系列是对《寻找-黑》系列在时间脉络上的延展和呼应,作品基以亮白色为底色,全然褪去之前的黑色和有色成分,线条的重叠与交互再次为我们呈现了新的视觉语言。他将具象形状重新编码改写,线性的回归在空间中更具简约的锐利感,虚实的组构抹除了多余的色素杂质,继而形成单一、泾渭分明的定格的虚实网状,如同电磁波释放信号一般在所属环境里尽情跳跃。鲍贤杰抛弃了巴洛克美学流派的繁复之美,将极简主义的禅意气质注入到他所构建的精神维度里,“细枝末节”的点状之魅力,无限空间中的势(movement),已转变为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的层面之上。《见-白》,心境明澈之“白”,无望之境的“白”。


©鲍贤杰,《三度灰》系列,100X10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2019年,《三度灰》系列作品的生成是鲍贤杰对《源木》系列、《寻找-黑》系列、《见-白》系列在空间起合上的转承点,黑白灰关系的调控均属和图像变形的转向态势,深化着艺术家个性语言表现的独特魅力。


鲍贤杰以分解、叠加、重组的形式手段,反观物象本身,创造出“同化”的色层的统一性而又“顺应”明度有别的艺术图式。把外部环境中的益于个体表达的内容融入其中是“同化”色层的一种指向,并结合到已有认知的结构体系中,即个体把外界影响所展现的信息文本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明度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影响而致发生的形变过程。这种形变过程内含的初隐力量,在于构造新的平衡点方式的力度转移,其背后暗含着鲍贤杰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深刻的察观立场,以及对漆画语言执着的信念坚守与永恒“文脉”的自信显露。


©鲍贤杰,《对视空间》系列,120X9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逻各斯主义认为,言语与意义(即真理,上帝的话)之间有一种自然、内在的直接关系。言语是讲话人思想“自然的流露”,是其“此刻所思”的透明符号。鲍贤杰建构的自我视觉符号是与空间相符的对视“系统”语言,在今年新作《对视空间》系列中,状如拼贴的三角形符号零落地镶嵌于铺满横向、纵向的由线性制作的纹络里,红色或蓝色三角形的有序倒置,并以朝向角度划定着他们具体的方位。近视观看,裂缝间的凹槽齐整划一,带有显然的岁月痕迹感;远视之感,醒目的色彩形状,均匀设色且充满一定的物质神秘性;纯粹形色的输出流溢着艺术家对直线本身美感的提炼和简化,透过线与线的拐角处可以静观到万物内部的极致安宁与气息味道。


©鲍贤杰,《对视空间》系列,40X3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对于至上主义来说,客观世界的可视现象的自身是没有意义的;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是感觉。鲍贤杰作品呈现出的感觉就是对某种不可视形象的深度追问和斟酌,以此达到在某一刻物我相融的临时界点。瓦西里·康定斯基在他的自传《Ruckblick》中,叙述自己曾在傍晚回到画室,意想不到地看见画架上陌生但美丽的画面。“这张画缺少所有的内容,描绘无法名状的东西,完全由亮丽的色块构成……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客观,对客观的描述,是我的画面容纳不了的,对客观的描绘实际上对画面是有害的。”从康定斯基的角度而言,他是极力反对对客观物象的真实描述的。而我们在鲍贤杰的作品中同样可以发现他对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或物象的警惕性,甚至是质疑具象画面是否能够承载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心“动机”和准确话语,这种强烈的语素旨义在他以纯蓝色为背景自然流变的作品中可见一斑:数个圈圈的密集分布,似圆非圆的图形沉淀于其中,不掺杂任何色素的纯净,波浪般涨落的曲线状态,游走后的余晕缓慢消失于远处……


©鲍贤杰,《对视空间》系列,120X90cm,综合材料、大漆,2019


大漆,是鲍贤杰在自我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到的贴近与内心对视的一种本质材料。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种更为强烈的、欲使作品向外建立联结的精神力量不断地呈现他思考作品内外的空间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关系结构。在中国现代漆画领域里,显然鲍贤杰已经打通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通道,这个通道的空间属性也在他近五年作品的表征上真实铺展,凝固的“漆”象自此清晰可鉴。




◐    关于艺术家·鲍贤杰

        C  V


 BAO XIANJIE 
鲍贤杰|BAO XIANJIE

1983年生于浙江宁波,2006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0年任职于宁波美术馆展览陈列部,2015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全国漆画高级研修班。现居宁波,职业艺术家。




◐    关于策展人·惠书文
        C  V

 HUI SHUWEN 

惠书文|Hui Shuwen

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CONUTER-FEIT 猎质当代艺术双年展品牌创办人,猎质当代艺术展总策展人。Rainbow box project发起人,An Art Space策展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与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展览策划及独立艺术空间的创建与运营等工作。


主要讲座与艺术项目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惠书文:猎质行动——青年策展实践与思考);鲁迅美术学院(惠书文:策展年记——关于艺术家的成长与自我塑造);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学术讲座(惠书文:行动中的猎质——策展实践与思考);中国当代艺术权力资本与市场·学术论坛(论坛主持:惠书文);《2020 我们如何面对今天的艺术?》艺术项目总策划;中国商丘抽象国际邀请展联合策展人,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周学术观察。


曾策划与合作个展的艺术家包括:杨加勇、曾朴、刘亭君、鲍贤杰、罗天志、曹亮、陈清勇、陈蜀、董冰清、黄凌云、蒋佑胜、李浩、李勇、林惠兴、刘强、米小西、邱兴健、时永华、孙小川、王朝、王琳、王韦、王文聃、王旭、吴江涛、谢蓓、谢珍良、杨涛、曾臻、张丹、张海君、郑大弓、郑龙一海、朱峰等。




 往期精彩回顾 


2020年   ▎“癙” 艺风暴
【 2020 】征集|一块布的温度
【首发】窦唯新作|2020:后疫
陈清勇|制造“真相”的文人姿态
毛焰 快是艺术的敌人|时代人物
艺荐|廖廖:论“艺术评论公司”的必要性
2020年深圳「端于高处,“险” “贵”同与」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Works全集
【首发】杨加勇|20年代:艺术,是一种特质的复合光体
TIMES FIGURE|方凯:时代人物中的肖像气质
ACEI文献|惠书文:艺术,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力量
【惠书文|艺评】林惠兴:我们终究不安的世界
【惠书文|艺评】李卓·涂涂:绘画秩序中的图像隐喻
【 惠书文|艺评】李勇·20年代:从记忆碎片到一粒尘埃

【 惠书文|艺评 】朱峰 · 20年代:雕于气,塑之以息的“数字装置”

【惠书文|艺评】陈蜀:在这个时代中,我们的记忆都是“被选择”后的意识残留
▌安塞姆·基弗:废墟-未来(Ruins-Future)综合材料Works
▌乔治·巴塞利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继续画画(绘画)Works


© An Art Space
This article is published by exclusive AN-ART SPACE, the artist authorized to publish, without permission, please do not reprint.
DIGITALl  MEDIA  OPERATION  PLATFORM
Copyright © 2020 AN ART SPACE. All rights reserved.
/
Learn More About Art Information

一甸艺术数字媒体运营平台
Copyright © 2020 AN ART SPACE. All rights reserve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