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水里的刀子》:贝式散文的优雅,油画浸润的艺术

818&刘小黛 抛开书本 2019-03-30
No.23


清水里的刀子



都各自局限” 

让我再开一次脑洞


文/818  

   


导演: 王学博
编剧: 王学博 / 石舒清 / 马金莲 / 马悦
主演: 杨生仓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04-04(中国大陆) / 2016-10-07(釜山电影节)
片长: 93分钟
又名: Knife in the Clear Water




为了表达清晰,先写下几个关系不大的概念:

万物皆有灵/泛灵论

泛灵论是泛神论的前身,在这里我们没必要区分得很清楚,只要明白它是由“灵魂”这个概念发展而来的、认为世间万物(动物、植物、山水、雷电)都有自己的意志和灵魂的一种思想。“灵魂”是人类祖先在无法运用科学解释诸如做梦和死亡等自然现象时形成的观念,而“万物皆有灵”则是由人扩展出去,把灵魂和万事万物联系到一起的一种看法,作为早期对自然界形而上的解释,被认为是宗教的一种可能的起源。

多神论

虽然有争议,但的确有一种声音支持“万物皆有灵”的观念进化出了多神论。和泛灵论不同,多神论已经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其中的代表有古希腊宗教、日本的神道教和中国的道教。顾名思义,多神论的体系内首先要有神(而非灵魂或者自然力),其次要有多位神,比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众神。

一神论

和泛灵论进化至多神论不同,由多神论到一神论的演进路径基本上已无甚争议。在现今的宗教领域,甚至包括世俗的文化领域,一神论的影响都广泛存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它们的共同点是只信奉一个神,并且认为自己所崇拜的神是宇宙的唯一创造者和万物之源。这种一元论/绝对性通常被认为比多神论所代表的多元论/相对性更接近一般性的真理,所以要更高级。

伊斯兰教作为一神论的宗教,相信真主安拉是唯一的神,除安拉外别无其他的神,对安拉的信仰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也是作为穆斯林的最大义务。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万物有灵的思想和信仰安拉必然是冲突的。这里我终于要说到电影了:牛作为万物之一,应不应该成为穆斯林老汉对安拉虔诚的障碍?

以世俗的眼光看,牛的生命具有价值,这并非不可理解。但老汉身为穆斯林,整个的世界观是建立在教义之上的,在言行虔诚的同时,必不能怀疑安拉的安排,否则以信仰为中心的生活根基就将动摇。这就带出了我想要描述的问题,即世俗对宗教的冲击,我想这就是老汉苦闷的来源。


杀牛之前,他去清真寺里找阿訇,阿訇给的说法是牛已经感受到了真主的召唤,于是不吃不喝,开始净身。考虑到阿訇的身份,可以说这就是来自教义的解释,每个穆斯林的行为都应该受此指导。

 

但同时,通过老汉对老伴的、自己的、以及新生婴儿的关怀,电影其实塑造了一位对世俗的生命有所思考的人的形象。这种思考的严肃性尤其体现在老汉净身时画面语言凸显出的强烈仪式感之中,因为对身体的照顾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等同于对生命的尊重。

 

我想先忽略老汉究竟对牛的生命做了何种思考,而是直接跳到结果,也就是他认为牛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不然也不会如此的不舍)。影片里给出的矛盾是,老汉认为有价值的牛的生命,在他的信仰那里并没有得到同样的珍视。被杀掉真的是真主安拉对牛的安排吗?还是“万物皆有灵”,牛也不例外,而拥有灵魂的生命本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最后老汉选择不参与,与其说是对牛的不舍,我觉得根本上还是身为一个穆斯林对体验到的世俗情感的不安。这让他无法面对那个由阿訇主持的、宗教感强烈的宰牲场面,因为带着内心的疑惑行事本身就是对真主的亵渎。

 

《清水里的刀子》以世俗的眼光看待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这种做法我认为还是有值得商榷的余地的。因为片中过于偏袒世俗主义对于生命的理解,造成穆斯林文化不可避免地在其中被边缘化,这样不仅无助于大众对伊斯兰世界的了解,反而有生出更多误解的危险。大概这也是局外人视角的天生缺陷——如果放弃客观呈现,就有主观犯错的可能性。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简介来自豆瓣)



书本放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1336u9353m&width=500&height=375&auto=0

4月1日无锡点映、东SIR主持导演映后交流现场(by全医生)

41

书本短评


  “沈秋阳 ” (江南大学微视频工作室主任)     8分 

抛开书本第23场点映《清水里的刀子》摄影真的很美,画面非常凝重,室内布光、演员走位把人物的心理描述得淋漓尽致。陪伴老人十几年的老牛,因为要在亡人归真40天被宰杀,老牛开始不吃不喝只为了清洁内里地离开。宰杀那天老人不愿直面老牛,走到了一面白茫茫的莽原,影片也于此结束。好评!传递好电影,好电影共赏析。


    “ 俞敏武  ”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7.5分

听导演说这是搁置了十年才拍出来的片子,就如同电影的节奏一样,幽长绵延,深沉而不失优雅。西海固的黄土里,世世代代的农民艰难地生存着,来一场雨用盆接着,走一个人杀一头牛,这种仪式感维系着千百年的轮回。坚毅的眼神,庄重的净身,豁达的处事原则,融汇出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与陈凯歌在《黄土地》中突出贫瘠文化背后隐藏压抑而窒息、落后与愚昧的体制缺陷不同的是,清水抛去了时代的迷思,更加面向的是对生命本质的意义探讨。老人失去老伴后的一次次无言的忏悔与体悟,对老牛的不舍与自我拷问,阻止儿子外出打工时的微言,都浸润着这片土地上农民的生存哲学,而如何处理宗教与生存信仰的平衡,也是影片要探讨的重要话题。古典油画般的质感让人联想起米勒的《拾穗者》,而光影的律动与精准的调度处处体现着导演细腻的观察与表达,有老塔电影的风骨,又有导演个人的作者性。


    “  刘毅  ” (资深影迷)       7.0分

它节奏是慢的,情感是细腻真挚的,电影导演并没有往里面加东西,而是尽可能的去掉一些本来有的,甚至台词也是尽量少,常常是长镜头远视角,人物也多有沉默不语。但你也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老人对妻子、从小养大的牛死亡时情感的流露、对生活困难时的坚韧,对下雨时的喜悦。这是世界上某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故事,不稀奇而且最容易被人忽视。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给快节奏生活的人看的,不要让生活、困难、甚至死亡毁了一切属于人的思考与情感,那些才是最珍贵的。


   “  刘小黛  ”      7.0分

一部贝拉塔尔式的散文诗电影,生与死的思辨,塔可夫斯基的树,清水里照见每个人心中的刀子,牛的模样,生者的脸,西北荒漠,心灵淘洗。FIRST走出来的电影人都特别nice,王学博导演在车里和我们完成电话交流。当然,很多长镜头,很慢,光影偏暗,能公映有勇气,片子还是挺挑观众的。


   “  东SIR  ”(书本作者,评论人)      7.0分


厚重的大山包裹着广袤的黄土,人与牛,生与死,在古典油画般的质感中呈现出生命的尊严。贝拉塔尔式的长镜头下凝视信仰。最后牛往生的画面有隐约的疑问,感觉以这样洁净庄严的方式去往下一站,以影片传递的宗教力量,不是应该被虔诚的羡慕吗,镜头却是回避的。


    “  浅白  ”  (前《看电影》编辑)     

构图色调还是很漂亮的,但无休止的长镜头实在煎熬,静默的画面并没有彰显内敛的力量和深度,反而凸显了苍白和乏味,感觉短片可能会更饱满。


      “    ”   (中学英语教师)      


小众文艺片,“西海固文学”作品。一幅幅油画,简约,质感,厚重。既有仪式感,又有宗教感。牛在死日之前于清水里看到了刀子,于是不吃不喝,干干净净的转灵而亡,而人却不能感知这一切。“胡大(真主)的机密,为人的参不透呀”!在苍茫贫瘠的大地上,在无常的尘世中,生死契约已不重要。但很多人看不懂,觉得累,而对于曾在北方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来说,那个画面、那个宗教习俗、那种陇西语言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并亲见过、亲听过。离开西北也有近三十年了,这部片子让我很有感觉,喜欢!映后,现场与导演连线交流影片拍摄初衷、背景、画面、习俗、寓意。。。影后,与片方交流观影感悟,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感谢东sir和小黛带来如此好的一部片子,不过对于不了解“西海固文学”的人来说,还是不要看了 ,你会觉得很失望!





编辑  ▏刘小黛

书本影评:

《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离家出走

《魅影缝匠》:当我们不谈论爱情,应该谈论什么呢?

《普通女人》为什么会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三块广告牌》:开着卡车讲故事,边走边想吧

这部柏林金熊奖,是《肉与灵》的完美结合

原来《水形物语》可以这样解读

大象席地坐,灰烬从天降

这部电影,绝对要列入年度十佳!

这部去年口碑一般的电影,却入选了《电影手册》2017年度十佳


书本映后记:

映后|《大坏狐狸的故事》:手绘水彩画,法式幽默风

映后 | 历史永远在我们今天的现场,现场是一幕又一幕的《村戏》

我不爱江山,更爱美人

《日常对话》:她和她的T妈妈,为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阳光下的情感教科书

中国也能拍出不输英国的历史片

那一刻,我被这个男人迷住了


书本放映:

天梯 | 时间去哪儿了 | 奋斗 生门 | 唐老师 | 芳华 | 金珠玛米

至爱梵高 | 女尸迷案 | 蓝宇 | 东宫西宫 | 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大明劫 | bike与旧电钢 | 佛罗里达乐园 | 我们是X 

我只认识你村戏 | 中邪 |  我的影子在奔跑




豆瓣/微博:刘小黛  微信:darlingtudai

艺术电影放映和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