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院之星——曹家豪

办公室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 2021-09-18

法 学 院 之 星

曹家豪


前 言

时间从指尖淌过,金黄色的银杏叶不知不觉间已经消逝,期末考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对于大一新生来讲,这将是他们大学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如何做好日常学习,在复习月里高效复习是萦绕在很多新生脑海中的阴云。

本期法学院之星,我们有幸请到了法学院17级曹家豪师兄,为我们分享他的经验,提出他的建议。


人物简介

学业成绩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三年152学分课程平均分91.16/100,

绩点5.01/6.50,年级排名2/202;

·获国家奖学金、三次一等学业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韩国三星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称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9级校外经济学双学士在读

·中级宏观经济学97/100,财务会计92/100;

·北大经双项目入学考试考察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录取排名33/1000人。


实践经历

·通商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资本市场团队实习;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实习。


科研经历

·独著论文

《宪法解释的困境与出路:以原旨主义为例》

载《军都法学·第五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个人公众号

在个人公众号“林邑诚斋”推出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给法大新生的经验与资源分享》

等十余篇精品文章。


精彩问答汇总

01


一.日常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问:很多课程一周只上一次课,请问师兄如何才能高效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呢?

答:日常学习中最需要重点培养的有两方面能力,一个是信息搜集能力,另一个是信息整理能力

在信息搜集方面,同学们不仅要好好听课,搜集课堂上的信息,也要学会研究与检索,利用课堂外的信息不断促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同学们应当掌握并不断精进这样的能力:针对老师所说的每一个话题,都能快速准确找到内容贴切的法律法规、裁判案例、实务观点、新闻报道、外文文献、学术论文、经典教材、教辅资料、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等等各类有益资源。事实上,我已经写成了《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法学文献检索经验》这篇文章专门讲述如何培养信息搜集能力,推荐大家阅读。

在信息整理方面,我曾经撰文《藉由计算机的体系化法学学习》,详细介绍了如何制作结构化文档,用多级标题撰写或阅读课堂笔记、老师课件、学术论文、裁判文书,最终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路清晰、体系连贯、效果显著。在此不多赘述,推荐阅读原文

事实上,我在公众号“林邑诚斋”刊载了以下多篇自己撰写的法学论文,这些文章都是我实际运用上述技能得到的结果。所谓“行胜于言”,或许师弟师妹们直接阅读这些文章,亲身考查信息整理与收集能力如何让每一个论证更加令人信服、让整篇文章更加逻辑清晰,才是更好的进步方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尼苏达州法下的刘忠林案》

《法律分析:停车位的以租代售》

《从樊高克案看公司并购中的高管信义义务》

《法院应享有对土地确权行政裁决案件的司法变更权:评(2019)最高法行再134号判决书》

《以预设同意理论辨析许霆案的盗窃与诈骗之争》


02

二、 实践之路|吾将上下而求索

问:经常听到其他师兄师姐说,大一同学刚进学校都是白纸,人人起点平等,但两三年之后,有的同学学习、科研、实习、比赛各方面样样优秀,而有的同学却一事无成,两极分化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请问要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答:滚雪球只是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大多数人从未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永远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泯然众人。所以大学里有这种两极分化并不奇怪,甚至是,如果没有两级分化,反而奇怪了。


请看这两段论述:

丛日云主编:《西方文明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批评说,中国高等教育的这儿十年是失败的,我们没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师,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些说的都不错。但是我觉得,这样说出来的仍然是表面现象,仍然是目光短浅的人才教育思维模式。如果真正有洞察力的话,你就会发现,这几十年高等教育造成的真正损害是什么?是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低下、国民的教养水平的低下,甚至培养出一批批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满脑子偏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有严重缺陷的人。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学识,有才华没思想,有能力没教养。没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没有丰富的内在世界,不懂得人的价值,不知何为人的尊严,没有自尊也不懂得尊重入。总之,我们培养了许多没有教养的低档次的“人才” 。


张仁杰:清华大学计算法学夏令营及法硕推免经验

很多时候,觉得法大就像一个蜂巢,偏居昌平一隅,不大的校园里近乎万人勾连起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在这样一个蜂巢里,蜜蜂们呆在被各种标签分成的非常多小蜂巢格里,如某个社团、某项竞赛、某科课程、某个班级等等。一只蜜蜂在一个小蜂巢格里飞久了、熟悉了、摸透了之后就会飞到下一个格子里,就这样,飞来飞去,终其四年。有的蜜蜂快乐于在一个格子里飞得很稳,有的蜜蜂快乐于飞了很多格子。可是,蜂巢之外,是不是还有更大的世界啊?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只比大家年长三岁,当然没有办法做各位的人生导师,没办法现场就传授“生命的意义”这种宇宙最深奥的秘密。

但是,我能给大家的建议是:请多多实践,踏出舒适圈,参与各种学习、实践、科研活动。而具体可以参加哪些活动,请看我的另一场讲座录像:

讲座视频:师兄在班会上的经验分享

其中可下载《各类活动时间表.docx》


讲座上我用《各类活动时间表.docx》这个文档详细讲述了20级大一新生未来四年可能遇到的各类机遇与应对策略。当然,我的列举远远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请大家尽情尝试,找到自己的热爱。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要建议大家多多实践?这是因为,在参与各种学习、实践、科研的过程中,你会了解到身边的同学闪耀着什么颜色的人性光辉,或者有什么值得你避免的不好习惯、消极态度,你会了解到学术研究如何改变社会实践,自己的力量又能如何改变社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你不仅是在为各种活动创造价值,而各种活动也在塑造你独特的性格。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你就能明白自己处在社会的什么位置,社会存在着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你能解决的,哪些是你不能的,哪些你是愿意做出贡献的,最终找到哪些是你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生命的意义。

事实上,采取申请录取制的美国高校,如果要面试候选人,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人生的核心驱动力(Core Drive)是什么,是什么让你每天早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只有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你才能摆脱一切人生旅途上的诱惑,执着不懈地驶向梦想的彼岸。而滚雪球,对你并不是什么问题,这只是你已经扬帆启程寻找梦想的彼岸,而其他人还在岸边唉声叹气而已。

最后,我想还是需要举例明确自己的观点,因此十分推荐阅读以下两位师兄的文章,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深刻反思,远胜于我的文字转述。

·库浩辰:作为生活方式的学术—谈一种悠闲有趣的大学生活

·杨翱恺:记一次公民代理

(杨翱恺师兄是19年“法学院之星”的主讲人)


03


三、结语谏言|什么是你的贡献?


问:师兄是否有谏言想送给我们呢?

答:我已经在多篇其他文章里给大家提出了海量的详细建议与指导,在这些具体指导之上,总揽全局、希望听者时刻不忘的核心谏言,是北京大学朱苏力教授20多年前向中国法学人提出的质问:“什么是你的贡献?”

在这里,我想引用自己《从法学院到法院》这篇文章的结尾作为详细解释,也同样作为本次讲座的结束语,希望诸位师弟师妹在未来的法律人生涯中时刻不忘:

我们法学生常爱高呼“实现正义,哪怕天塌地裂!”感动于这激动人心的口号之中,迷失在语词、逻辑、理论堆积的海洋,却常常忽略了法学知识的产生与证立,根源于未经理论包装过的生活世界里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因而忘记了法条交织背后人民的喜怒哀乐,忘记了理论最终要服务于实践的根本意义。法学生们安居象牙塔内,饮食起居养尊处优,正当性并不在于其智力优越,而在于他们未来要肩负起的社会责任,在于国家的法治未来正依赖他们建设。从懵懂法学生到成熟法律人,从法学院到法院,要承担起建设中国司法的重任,我们时刻不能懈怠,时刻不能忘却苏力教授20多年前对中国法学人的质问:“什么是你的贡献?”



结语

本次讲座中师兄还在学习与实践各方面给出了详细建议,如期末考试复习的资料选择、时间规划、具体方法,北大经复、出国交流、考研保研等机遇的选择与应对,对英语学习、社团活动、律所实习的看法与建议。在以下链接中可观看整场讲座录像,同时可以下载记录师兄全部讲解内容的答疑文档,敬请留意。

“法学院之星”讲座录像-2020年11月30日



 



文案/陈丽君 王桂炫

排版/张芮铭 伍仕睿

审核/单恒

特别鸣谢:曹家豪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微信公共平台(LSSU)|打造法学院生活新闻资讯一站式发布平台


森林宣传中心,专注打造精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