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敦刻尔克》8.4分《银魂》6.8分|“电影眼”新片评分榜第33期

2017-09-10 Golden-deer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点击上方关注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加入革命队伍

1

敦刻尔克

评分

8.4

厉震林:9分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评语:《敦刻尔克》历史质感很强,制作非常精良,尤其是化妆、道具和服装,如同纪录片一样的真实。虽然是群像戏,许多人物仍然印象深刻,情节细节设计也有过人之处。称不上经典,仍值得一看。

孙祺舜:9分

制片人、导演,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评语:有一种祖国,当你遇到危难,没有太多的责难,没有太多的口号,只是每一个普通人之间的信任与宽容理解与关爱,有另一种祖国,当你遇到危难,只有螳臂挡车般扯一面国旗独自穿越危险。

江铸久:9分

围棋职业九段,围棋教育家

评语:敦刻尔克里的老船长传递了绅士精神的高贵。

吴春集:9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

评语:其实就是一部英国主旋律,但因为诺兰的处理显得那么艺术和走心。主要得益于避开宏大叙事,选择了小人物的视角;通过模仿默片时代的影音呈现方式所呈现出的陌生体验感;还有打破时空的四线叙事也使得本片的逼格提升很大一个层次。

周洛华:9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大房鸭公司董事长

评语:重要的不是撤退而是排队。

赵建中:9分

中国太平洋保险品牌建设部资深经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评语:自《拯救大兵瑞恩》以后,以二战为题材的影片一度沉寂。但这次,诺兰以《敦刻尔克》给我们带来了惊愕与惊喜。

       诺兰在为《敦刻尔克》接受的一次采访中指出:最终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是非常随机的,非逻辑的。所以我会尊重这种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人类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他们的集体行动可以实现非常伟大的事业。《敦刻尔克》从总体上说也可归为英国式的“主旋律”影片,但是相对于美国、前苏联、中国等国同类影片来说,这部神作的思想内涵、价值取向有更加独特、深刻之处。这样一部本该是史诗性的大片,其中没有丘吉尔、没有希特勒、没有戴高乐,只是一些军阶不高的军官与普通士兵,还有驾船前来营救的“支前模范”。因此,该片的主旋律,纯粹是小人物的。这也印证了人们熟知的一句语录:“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此外,影片对濒临绝境中的人性的思考也比以往影片更加多维。

       诺兰曾因《记忆碎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片被中国影迷敬为“诺神”。看诺兰的影片几乎都是做一次智力游戏。该片的叙事角度脑洞极大。影片有三个视角:从陆地出发的士兵、在海上救援的平民、在空中战斗的飞行员。时间跨度各不相同:陆地故事跨越一个星期,海上故事发生在该星期的某一天,空中故事则发生在这一天的某一个小时。这种交叉剪辑,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整个故事,从陆地、海上、空中的不同角度展现撤退行动的大格局。如果说一般电影用的是“上帝的全景式”,该片用的则是“人类的全景式”。影片中,三条视角曾有过两次交汇:第一次,飞行员目睹三艘军舰被德机击沉,而士兵就在舰中;第二次,平民在游艇上看到飞行员击落德机。这一烧脑的构思通过多个人物的命运、不同情景下发生的故事与精心动魄的场面予以完美呈现并牢牢地吸引观众,堪称奇迹。

       还有,模仿时钟的几乎贯穿全片的令人颤栗不安的音响、音效,可以说是从无先例,匠心独运;影片对场面的调度与影调的处理也是大师手笔,令人想到了英国的另一位电影大师:大卫.里恩。

崔轶:9分

SMG尚世影业独立制片人导演

评语:诺兰以朴实的电影手法,塑造人们对战争的直观感受,他有效的将战争最真实的情绪传递给观众,表演与音乐也是极致!诺兰从末失手!

藤井树:9分

影评人、藤井树观影团创始人

评语:不愧为年度神作,一部彻底的英国电影,洋溢着知识分子审美趣味与浓郁的人文关怀。IMAX 超大画幅配合汉斯季默近乎疯狂的音乐,真是一场视听盛宴。郑大圣导演说这是没有敌军的战争片,却比任何直面战争的杀戮更残酷,因为每一秒都有压迫感,每一分钟都面临死亡。原来逃亡和撤退也这么难,每一条生命能活着回家真是太不容易了。珍惜和平吧,诺兰没有让我失望。此刻好想去敦刻尔克看看那片曾经站满了士兵的海滩。

刘海波:8分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

评语:是一部风格鲜明的诺兰电影,这个风格与历史事件本身切合。一次绝境逢生的大撤退,成功源于对方莫名其妙的延误和民用船只的征用。军事上本身是一次溃败求生,所以诺兰摒弃对双方决策涂脂抹粉式的表现,也没编个男女爱情故事,而是聚焦撤退过程,用三条线叙事,一是士兵撤逃线,二是百姓迎救线,三是空军迎战线,在不隐晦撤军士兵无助绝望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另两条线大无畏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渲染。士兵们看到悬挂米字旗的民用小船从海峡对岸驶来后高呼祖国万岁的场景堪比战狼。是正宗英国主旋律。但同时想看史诗大片的或许不满足影片的叙事景别,纵横不够,代入感不足,敌人没见到打的不过瘾,但历史就那样,编个煽情的故事或许有违导演初衷。换句话说,诺兰过多呈现了树木,森林表现不足,对白太少,信息和情感都有限,以极简克制表现绝望无奈。

刘巽达:8分

《上海采风》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评语:关注“事件”而非“故事”,这是此片的与众不同之处。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冒险:观众“看得懂”英雄加故事的“故事片”,而本片不像《血战钢锯岭》有一个主角英雄,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故事,却更像某种“纪录片”。它告别了上帝式的全知视角,代之以限制性视角,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导演尝试借助对历史事件的还原,让事件本身呈现出意义。所以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看得懂的大赞,看不懂的失望。

汤惟杰:8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评语:好比是那个“屡战屡败”抑或“屡败屡战”的梗,讲故事人的技法显得至为关键,起码这次诺兰的讲法颇站得住。声画刻写的士兵个体在战火下的生死悬念是吸引人的“表”,不同诺兰以往的是有一个清晰可辨的叙事核。开场巷战段落有些让我出戏,街道和周边建筑簇新,来不及做旧?!

独孤岛主:8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评语:全世界各国(地区)都有自己的主旋律或说是意识形态表达,《敦刻尔克》的三段交汇的时间切片,是用个人史代言宏大叙事,本身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处处求极致(在本片中发挥到几近失控)的试听体验,此次完全不服务于庸常好莱坞展示,变成落力刻划的有风骨,也会反骨与恐惧的个体性格,对这段历史中种种细节的还原,也都是服务于此。home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祖国”,其意义不仅包含作为“长君父”的国家含义,在影片里处处流露的个体对回归的迫切及追求脱离中的种种表现来看,甚至也不是所谓的“自由”,而直接指向生而为人的存在尊严,片尾丘吉尔的演说词,更应被视为一份客观的历史文件,而非加诸影片的意识形态煽动,片中各人对丘吉尔的态度,是务实又暧昧的。

妖灵妖:8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评语:主流价值观和战争片类型包装下的实验电影,在有声片里大量使用默片叙事手法(特别是配乐)进行群像书写,形式上是否用到了位则见仁见智。

龚金平:8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评语:我虽然可以给《敦刻尔克》打8分,但它在故事层面最多值6分,是的,即使导演是在某些影迷心中已经封神的诺兰,也不能多给。影片的剪辑虽然精彩,但沉闷乏味,叙事动力和情节悬念不足的部分也不少;人物刻画更是比较表面空洞;逃亡士兵回到英国受到的礼遇和尊敬更是和全片的主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割裂。我加的1分来自于诺兰敢于用架空历史背景和战争背后因素的方式来呈现绝境下各个群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以及敢于用“反好莱坞”的方式拒绝炫耀式的特效来招徕观众,也勇于用纪实性的镜头远离“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感表达。此外的1分来自于影片的音乐/音效。这种专业人士称为“谢帕德音调错觉”的听觉奇观,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弥补了情节张力不足的缺陷,让观众深陷诡异、魔性的音乐中不可自拔。

黄望莉:8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制作部主任

评语:对于大神诺兰的电影,谁敢说“不”字,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再一次证明说“不”的人不懂电影。所以,我不敢说“不”字,确实影片精雕细作,打破常规的叙事时间的统一性,在三个叙事空间中进行交叉蒙太奇,又别出心裁的让时间不一致,分别是一周、一天、一小时,太挑战观众的观影极限了。

       可是,我真的想说的是,这样的三个时间段落在《盗梦空间》中的运用,给了观众以逻辑前提,我当时真的被这种时空处理镇住,惊为天人。可是,在这部影片同样的时空处理的逻辑依据并不那么充分,这样做直接后果是,在最后英国民众靠渔船和民用船接士兵的段落被削减了,叙事的高潮部分根本没有推上去,30多万士兵被救的重大环节淡化得太儿戏了。这是我唯一觉得美中不足之处。

       总之,这部诺兰大神为自己的祖国奉献的一部“主旋律”大片虽然在形式上希望有所创新,但是套路也不少啊。

程波:8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

评语:《敦刻尔克》用三个相关但又独立的视角从微观上切入大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曾经存在过的现实,还原历史虽不可能,但你如何理解它、如何展现你的记忆,这是叙事者能够做到的。时间在心理层面上是如何扭曲或绵延的,如何忍受终将过去的时间?敦刻尔克这个历史中的空间,在诺兰手里转化成了不同角度和不同境遇下的时间,这体现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和创意范式上的野心,相较于以往的作品,诺兰在延续中体现出了对一般意义上的现实更多的留意和兴趣。诺兰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是一个有创意能力的手艺人,实景、胶片、声音设计这些不必说,就是多个情景片段里的剧情设计、场面调度、表演控制微观上都十分到位,且都有一定的人性维度。海岸线和天空那么开阔,但却又如船舱和机舱那么逼仄;宿命如此难以抗争,但终有回望断崖平稳落地的一刻。诺兰有明确且有效的的在可读性和深刻性、进而在商业性和作者性之间保持平衡的意识和手段,所以如果苛求就是作品太平衡而不够极致。私心来说,其实有点期待更多看到诺兰义无返顾去冒险的那股劲。

本来老六:7分

天涯论坛影视评论首席版主

评语:第三根父子线强调了战争时期,平民的共同战斗也是取胜必不可少的环节。相比在溃败中丑态百出的 士兵,这才是兵败如山倒,却不倒的原因。

2

银魂

评分

6.8

本来老六:9分

天涯论坛影视评论首席版主

评语:凿穿次元壁的难能可贵,对漫画人物的高还原度和高辨识度让人期待后续作品。

刘巽达:7分

《上海采风》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评语:它曾被日本读者票选为“最不想被真人化的作品”榜首,可见“漫改真人”之难。不过这次的真人版还算成功,至少电影对原著搞笑气质的还原比较到位。“吐槽”是一大特色,涉及的面很广泛:从人物的互相吐槽到对各种影视剧常见套路的吐槽,甚至直接吐槽作品本身和原作者,出出进进,颇为自由。我想它之所以受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可能影片中的“无厘头英雄”让他们看到了自己:银时经历了恩师被杀以及驱赶“天人”的血腥过往后,成为了一个安于平凡岁月的人,不再有不切实际的豪迈理想,只是心存善念过好每一天。这是否契合了当下青少年在审美上日渐回归实际生活的普遍心理?

程波:7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

评语:看过动画版片段,也了解一些这些演员演过的作品,但肯定不是日漫原著党也不是日星粉丝党。抱着了解体验的目的走进影院,观影体验真的还不错,一些梗能理解到,故事完整性好,风格化特征突出,表演和制作也够水准。格局虽不够大,可读性却不弱。所谓二次元,穿过很多中间层,最终还是要落到“人”身上。不过客观说,还是看《十冷》系列在文化亲近性上要更自然舒服一些。

妖灵妖:6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评语:意外有趣的改自同名漫画的真人大电影,恶搞同行且不断自嘲,在收获不少笑声的同时,却也丢了影片剧情的魂。

独孤岛主:5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评语:自己怼自己的热血忠魂与骨子里的消灭一切,本身也是很日本的笑点。

--end--

往期阅读

《海边的曼彻斯特》8.1分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6.7分

《皮绳上的魂》7.6分

《地球:神奇的一天》8.4分

《战狼2》7.4分

《绣春刀2》7.3分

《闪光少女》7.1分

《悟空传》6.2分

《大护法》7.2分

《明月几时有》6.8分

《冈仁波齐》7.8分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5.2分

《异形:契约》7分

《神奇女侠》6.6分

《加勒比海盗》6.3分

《毒。诫》5.5分

《亚瑟王:斗兽争霸》

《摔跤吧!爸爸》8.3分

《记忆大师》6.8分

《速度与激情8》6.2分

《一念无明》8.2分

《攻壳机动队》5.2分

《嫌疑人X的献身》6.8分

《绑架者》4.6分

《八月》7.7分

《美女与野兽》7.3分

《麦兜响当当》6分

《天才捕手》6.7分

《金刚狼3:殊死一战》6.8分

《一条狗的使命》7分

《爱乐之城》7.6分

《乘风破浪》6.4分

《西游2伏妖篇》7.8分

《降临》7分

《魔弦传说》6.5分

《天空之眼》8.3分

《少年巴比伦》7分

《星球外传:俠盗一号》6.8分

《摆渡人》4.9分

《铁道飞虎》6.2分

《罗曼蒂克消亡史》6.4分

《长城》5.7分

《血战钢锯岭》7.8分

《你的名字。》7.5分

《三少爷的剑》4分

《神奇动物在哪里》6.1分

《我不是潘金莲》7.9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7.5分



欢迎关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

公众号定期更新实时电影评论,学术类文章,学会新闻和各类电影活动,评论文章可以获得内部学术观摩的电影赠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