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97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散 文

疫情下的特殊生日派对

梦娜(荷兰)

 

这是四月末最后一个周末,荷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到处花香四溢,正好助秀色美景就餐,别有一番好景良时香膳。因此,中午时分,很多家庭都在自家花园里共进午餐。隔壁院子里不时传来杯盘刀叉的清脆声和大人小孩逗趣声,竟是多争一片岁月静好的光景。看不出丁点因疫情不得不宅在家而烦恼与无聊的迹痕。对面的养老院,老人也推车助步外出溜达,身边一只小宠物狗,摇头晃脑的喜滋滋的跟着主人前后相伴左右,在青草小径上,任悠悠春风轻拂,伴相随行一路,始终不离不弃。隔窗相望,一幅温馨的画面。仿佛这世界一切如常,病毒的感染率不过是数字而已。

我与我家先生,也不思烦愁坐在院中的躺椅上,他品一杯咖啡,神情淡雅。满脑全无幽梦,尘心洗净。惟有花园庭前飞鸟争鸣,叶摇树影。我煮一杯香茗,更是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再捧读一本各自喜欢的书,手机不随身边,清神便是浮生。

突然一阵欢呼声,包括左邻右舍也此起彼伏开窗观望。这本不是荷兰人的习惯。兴许这闷在家中太久,也找点乐子共享。尽管政府并没限制谁外出,只是提倡尽量少去人口密集地方,少聚餐聚会,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源的侵袭。所以,大家自觉遵守,健康第一。没大事基本宅在家中。这一喧嚣声,也让我和先生抬头循声,目睹一队车辆从Tom家的那条马路而拐进来,车上一溜的张灯结彩,像迎亲的队伍,热闹非凡,几乎轰轰烈烈,浩浩荡荡。

Tom是邻家小伙,此刻正与他父母站在自家坡沿上,身着节日的盛装,满脸红光,喜气洋洋。特别是Tom,那张英俊的脸上红扑扑的,像女孩脸颊上扑了胭脂,格外耀眼。看得出,他尽量让自己像一个有教养的年轻绅士一样,自然而大方,风度翩翩。抬手摸摸一头栗色的短桩子头发,仿佛想用这样的方式来稳住他万分激动的紧张心情。但他故作镇定的微笑和天性调皮的眸子出卖了他。但他应该高兴和兴奋。因为今天的阳光属于他。

车辆越来越近,他家那条不宽的路上已经被车辆排成一条长龙,像车展,也像赛车的头阵。既次序井然,又壮观惊艳。每一辆车都清洗得像新买的一样,铮亮而光洁。驶在最前面的那辆红色小轿车装饰得很有特色,除了与其他车身一样被大小不一的彩色气球环绕在车顶上外,更赫然多了一面飘扬的旗帜,这面长方形的三条水平线组成的红、白、蓝荷兰国旗,更渲染气氛。据说荷兰国旗的三色是最古老的颜色搭配。它们分别代表勇气(红)、祝福和庇佑(白),而蓝色则代表对祖国的忠诚。在今天全民抗疫的严峻形势下,国旗就是力量。几乎每一辆车的车身都清一色的彩球高扬,喜庆祥和。

这时我突然发现,车门上都有一个同样的标识:Tom 18 jarigeverjaadag Tom十八岁生日)。

第一辆车开始了他们事前制定好的程序:打开后备箱,捧出或搬动一个纸箱,那是礼物。礼物包装精美,彩带鲜艳。然后由一个人轻轻放在坡沿上,其他人不出车,只在车里透过车窗向Tom和他父母挥手祝福。负责送礼物的人与年轻的寿星Tom相聚1.5米,说一些祝福他的话,不得不省却相拥吻脸的社交礼仪,互道珍重,各自眼里都含着喜悦的泪光。

让我忍禁不住的是,年过半百的Tom之父,手里居然还提着一根细细的竹竿,像极了一柄钓鱼竿,而竿头吊挂着的不是鱼,而是一个漂亮的篮子,篮子周边都用漂亮的鲜花讲究的装饰一圈,像镶嵌的一颗颗闪亮的钻石,只不过这些“钻石”都飘着迷人的花香。我们姑且称它为吊篮吧。

只见他笑容可掬的稍微上前一步,弓腰伸出吊篮,恭请客人从里拾取他夫人精心自制的各类小甜点,以致敬意和谢意。进入住宅区后,所有车辆相聚15左右后方始停止前行。

车窗开着,探出头的人交融着喜庆与祝福,突然听到一个被众人高呼的名字:“TomTomHappy birthday to you!”随后是一阵悠扬而欢畅的旋律,连树上的鸟儿也静静的聆听。站在楼上窗口前的邻里开始鼓掌助威,一曲荷兰语的生日快乐歌在空中回荡:

Lang zal hij leven,Lang zal hij leven,”(Long live)我也在心里默默的祝福:“Lang zal hij leven, In degloria,In de gloria,In de goria.(我们在神的荣耀里)然后是一片喝彩:“Hieperderpiep, hoera! ”这种情形显然感染了我先生,他不禁感叹:“Speciaalverjaardagsfeestje!”(特殊的生日派对!)

Tom此时眼里含泪,不停的抬手拭泪,他一定没有想到疫情下他的18岁生日会有如此特殊而温暖的生日派对。他一定有过失望,人有祸福旦夕,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地球村的人们正遭受疫情肆虐,闹得人心惶惶,如临大敌。那些撕裂肺腑的悲伤消息,让每一个人悲伤。

可是,疫情无情人有情。好在亲朋好友们的善举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和善良,大爱与大善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他的生日困惑、困境也迎刃而解。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当每一辆车门关上,车轮缓缓转动,离开Tom一家人时,其母激动的一手拽着儿子,另一只手被丈夫温暖的握着,一家人不舍的目送远去的亲朋好友。

之后让我遗憾的是忘了拍照,没有详细记录疫情下特殊生日派对的一点一滴。

Tom的快乐与他的亲朋好友的善心和美意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所有邻里,人同此心。新冠状病毒的肆虐让人与人之间拉远距离的同时,也让彼此更拉近了距离。

我傻了一样很久不能平抚自己,跟Tom一家人一样,看着车尾的青烟渐渐消散在尘土上,空气中。此时车去远,一眼烟光淡荡,平芜远树。而那份感动却脉脉流动,永作画卷。

阳光偏斜过来,暖暖的抚摸着我的一双泪眼。我的思绪从窗口随风蔓延开去。特别想念国内的老母和孩子亲人们。我的心潮在奔涌,泪水在滂沱。  

正要转身,突然有一辆扎有彩色气球的车迎风而来,恰巧停靠在我家院子后的小停车场。车门上同样有赫然的标示:Tom 18 jarigeverjaadag Tom十八岁生日)。

许是因故迟到了。

从车上走出一对打扮入时的中年伉俪,手捧礼盒朝Tom家走去。我突然想起了拍照记录,回身去书房拿手机,虽然晚了一步,但还是拍了一张模糊的影子,显然与刚才的场面断层。但总归填补了一丁点空白,减少遗憾。

窗外不知愁的轻鸟依旧在青枝绿叶间不屈不饶的跳跃着啁啾,它们不厌其烦的想讨个彩头,用声音唤醒世界,唤醒沉睡或慵懒的思绪。

坐回电脑前,用文字记录一切,既是我的习惯,也是一种责任和纪念。

世界上有很多豪华的生日派对、浪漫的生日形式、温馨的派对场面,更有显贵们毫掷千金万银,只为让一个人开心,只为一个让世人瞩目的生日礼物。而今天,Tom18岁生日礼物和感人的场景,如此特别而独特,如此震撼而空前,也如此旷世的美好。这份温暖,这份情谊,这份昂贵,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温暖最浪漫的人生经历。那些堆在坡沿上的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礼盒与鲜花,将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与永远值得纪念的珍藏。

 

作者简介:梦娜(Mona),本名:李民鸣。旅荷华人。曾是签约作家和专栏作家。现为荷兰《联合时报》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主席兼会长。“欧华新移民文学”社长。有诗歌、散文、随笔、纪实、小说等散见香港、内地、国外报纸和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等。长篇小说代表作《飘梦侬华》,诗歌、散文均得过奖。多部诗歌合集和近体诗合集。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诗观:诗心传递爱与善。





诗 歌

纽约抗疫诗抄

陈金茂(美国)

 

空城记

 

纽约空了,跟天空毗连一片

成了一座真正的天空之城

白云、清风与海鸥

是这个城市最自由的居民

 

我只能站在窗后

透过玻璃仰望蔚蓝的天空

只有在这时候

似乎才忘却

      新冠带来的恐慌

 

沿着帝国大厦尖顶攀援

是不是就可以

登上一朵愜意逶迤的白云

——去喊出一嗓子

      淤积很厚的郁闷

 

然后,我尾随着一缕轻盈

的风,在高楼的峽谷间穿梭

在州长

抗疫演讲的街头大屏下

有一些人

      正被打包寄往 天堂

几声哭泣的玫瑰

      在飘着雨的风中摇曳

 

而那些歇在灯柱上的海鸥

永远都是这个城市的逗点

只有展开悠长翅膀的

这一刻,才不断

软化模糊  摩天大楼

      切割天空的尖锐界限

 

纽约在呼救

 

刚刚爬上樱花树干的

蜗牛  拉长了小脑袋的天线

 

——撕心裂肺的鸣笛声

在苍茫的夜空震颤

一阵紧过一阵

仿佛时光推远又被拉近

七十九年后    再一次

令时代广场的灯红酒绿

黯然失色

 

这一刻,我向帝国大厦致敬

它是那样诚挚地向世界  

呼救

 

想起平时,每当夜幕降临

它总会用各色灯光

表达此时纽约不同的心情

——而此刻撕心裂肺的鸣笛声

在苍茫的夜空中震颤

决不像

那些喋喋不休的乌鸦们

一味地涂抹口红

 

纽约在呼救!

美利坚在呼救!

来呀,是驴是马

都拉出来遛遛

漂亮的承诺,无法阻止

人类被赶进笼子的厄运

也不会阻止

不断被装尸袋裹起的一生

和长龙般运尸车的速度

 

蜗牛说:哦,我没戴口罩

也要回家了

——它收拢天线,缩回壳里

 

哈特岛

 

报载:纽约州新冠肺炎单日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当局在纽约市哈特岛(Har1 Islarnd)公墓安排的下葬数量也骤增,如今一天下葬数等于之前的一周总数……

 

夜在海峡的波浪中喘息

这荒漠的小岛

突然被许多人所记住

自今夜起    不再神秘

 

找不到父亲的,可以

叩问这里什么都知道的礁石

——每一道的裂痕

都是剥蚀不去的残忍记忆

 

找不到母亲的,可以

探访这里的槭树

——它将春天所见到的

都藏在鲜血般的秋叶里

 

找不到兄弟姐妹的,可以

寻觅这里的四叶草

——它们沿着地皮游走

听得见地底下粗重的气息

 

他们都是被新冠击倒的

来自纽约某个社区

遗体装在简易的棺木内

一摞摞,摆放得整整齐齐

 

据悉,这小小的荒岛已收容了

一百多万的  孤寂幽魂

当然,也埋葬着

帝国人性不光彩的  历史

 

但愿岛上能竖起一面巨碑

上面刻着抗疫“阵亡者”的名字

当雪粒变成丝缕,灯亮起来

我们躲在潮湿的阴影里回想往事

 

作者简介:陈金茂,美国中文作协终身会员,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会员,美国华诗会会员,21世纪名人网入驻诗人,美国《新文学》编委,世界文化研究院文学顾问,公众号《南飞燕》平台总顾问;《纽约My诗刊》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原福建省作协全委委员;出版有历史小说、诗集、儿童文学等著作;作品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和福建文学优秀作品奖,被收入《福建文学三十年》《福建文学五十年》《中国百年新诗精选》《诗歌经典2018》《诗坛——2019》等。





随 笔

疫情下英伦真实生活

静好(英国)


宅家日记Day 127

上周五(724日),英国政府下令所有进入商场的顾客均需戴口罩,没戴口罩的顾客不准进入。现在顾客都戴口罩了,可有的工作人员却没戴,这是不是双重标准呀?现在街上戴口罩的人也多了,大部分口罩是自制的,五颜六色,别有一番风情。

今天星期天,我们开车去另一家在森林里的五星酒店,准备去哪里喝下午茶。先生没有吸取上次教训,又没预订,当我们到达酒店时,被告知在酒店用餐需提前预订,今天的餐位已经满了。

这家酒店原是一个私人庄园,后庄园主因为没有继承人,被公开拍买,被美国一财团购买,用来当酒店,里面的装饰还是保留原貌,只是图书室被改用做酒吧和餐厅,但古老的书架和书籍还在,古香古色,在里面用餐,如同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几百年前的英国庄园。

这里的下午茶传统地道,在当年的餐厅里喝下午茶,古老的灯蚀、铺设洁白桌布的餐桌、银制餐具,服务生穿着古老的服装,有的顾客也很配合,穿戴古式服装前来喝下午茶,绅士淑女风范,仿佛回到旧时光。我们每年都要来这里喝几次下午茶,今天又错过了,先生该吸取教训了吧,下次提前预订。先生告诉我这次又没提前预订的原因是:1、他忘记了这个酒店的名字,2、他认为现在是疫情期,出来度假的人应该不多,没想到即使是疫情期,外去度假的人还是很多,特别是现在不方便去国外度假,喜欢度假的英国人只好选择在国内环境优美的地方度假了。

没能在该酒店用餐,我们就在附近同是森林里的一家餐厅用餐。中午时分,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下起了小雨,室外的餐桌全都被搬进了室内。要到室内用餐,我不是很情愿,悄悄地跟先生说:“我们回家吃午餐吧,想吃什么,我帮你煮。”但先生还是坚持在这里用餐,他说:“先进去看看吧。”

进入餐厅,见门旁站有一值班的服务女生,她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并示意我们到门右边放有免洗洁手液处清洁双手,然后请我们选择餐桌,并告知菜单写在墙上的黑板上。

先生想选择里面的餐桌,我不同意,而是选了一张靠门的桌位,并告诉先生:这里靠门,更通风,更安全。先生同意了我的选择,坐下,然后让我看黑板上的菜单点餐,我说:“我不饿,陪你吃,就点一份Sausage roll (肉饼)吧。”然后建议先生现在最好不吃沙拉,最好吃经高温煮熟的食物。先生听从了我的建议,点了一份烤饼。

吃完午餐,雨也停了,雨后天晴,空气非常清新,我们继续在森林里散了一会步。

昨晚我又做奇梦,梦见自己在吃美味的酸辣粉。今晨醒后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在林中散步时我告诉了先生昨晚做的梦,并说自疫情以来,我已经有四个多月没去中国超市了,四个多月没吃酸辣粉了,也许是想吃了,所以才梦到了。

先生说我们去中国超市买吧,我开心地说好,于是我们开车回林肯去市中心的中国超市。

来到中国超市外,我叫先生在车上等,自己戴好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原本只计划买糯米、红薯粉、豆腐和甜酒的,可一进入,见琳琅满目的中国食物,我没有扺抗力,于是买了很多干货;来到疏菜区,见有新鲜的苦瓜,也挑了一条,等购物篮装得满满的,我才去结帐。

整个超市就只有一个服务员(店主、中年男性)在收银台处,顾客只有我一人,当我结帐时,店主谢谢了我前来购物。结完账,见物品多,店主主动说:“你开车来的吧?车停在附近吗?我帮你送过去。”我道了谢,并告知:“我们车就停在店外。”说完,店主左手提食物、右手提米,尾随我走出商场。

边走店主还不忘夸我:你真会穿衣服,衣服搭配很好。

我谢谢了他,看来店主是一个会来事会夸奖女人的主。来到我们车旁,先生马上下车,打开后备箱,让店主帮忙把货物放入。放好食物后,我们再次谢谢店主,但我身上没有零钱,故没给他小费。现阶段,也不敢随便给他人小费的,因为都不收现金了。

回到家,我们先清洁,整理好食物,然后我马上洗苦瓜、去籽切片,用苦瓜炒了一盘苦瓜炒鸡蛋,再煮一碗酸辣粉,美美地吃了一顿,圆了我吃酸辣粉的梦。

不管西餐怎么美味,我最爱的还是中国食物,我的胃已经习惯了中国食物,一段时间没吃,就想,就会梦到。不变的中国心,不变的中国胃。

 

作者简介: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世界诗会瑞典总社荣誉社长。





诗 词

周厚春词选

周厚春(中国·岳阳)

 

蝶恋花·辣椒盆景

 

数挂青红如玉坠。

摇曳清风,

绿碧红鸾配。

点点娇羞眉眼媚。

金蜂诱得翻飞累。

 

早起阳台凭槛内。

玉露晨光,

唤醒椒神寐。

细嗅银花思月桂。

忽闻院外“香辣脆”。

 

如梦令·荡秋千

 

起荡青云直上。

落下如从天降。

再荡鸟惊心,

叶缝留神偷望。

飞荡,飞荡。

世界春花舒放。

 

清平乐·竹

 

悠悠倩影。

软舞盈盈韵。

旧岁栽成竹数茎。

喜见今春又笋。

 

红阳雨过还出。

天蓝云皱风疏。

跑与青君臂抱,

浑身撒满珍珠。





报纸版面





征 稿
国际日报的“国际副刊”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同属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外华人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非华语为母语的国家。

由于诸多不便,海外作者无稿费,不寄样报。见谅!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疫情下印尼各地今晨举行宰牲节祷告 场面宏大壮观

印尼亿万民众的民主盛宴 地方选举不因疫情再延期

佐科:印尼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经济复苏最快国家

印尼新冠疫情昨突破十万例 存在失控风险

卢虎部长:500名中国技工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

病毒再次出入总统府 副市长确诊 佐科昨检测

经济部长领导抗疫 说明佐科政府重在经济复苏

印尼正在考虑是否退出东盟 英国脱欧启发印尼

佐科指示3月内疫苗上市 专家称临床试验不能加速

中国疫苗运抵印尼将展开第三阶段临床试验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9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5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9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7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