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91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散 文

楼长罗斯

张奥列(澳大利亚·悉尼)

 

那年我在悉尼北区买了新房,是公寓楼的一个两房一厅单元。所谓大楼,其实就是三层高的特大平房,十六、七户人家。因为一些业主投资腾来倒去,一些租客也换来换去,所以许多邻居互不相熟,只是打个招呼擦肩而过。大家都熟悉的只有楼长罗斯。

罗斯是澳洲英裔人,每周三傍晚,大家都看见满头白发的他,将大楼的十多个红的、绿的、黄的垃圾桶,来来回回拉到街道一旁;翌日早上,他又把被垃圾车清空的垃圾桶一个个拖回大楼存放处。本来,大家都想帮他一把,但这是楼长的职责,分工明确,若随意插手,反而搞乱套,模糊了责任,也是对他的不尊重。这也是本地的一种俗规吧,人人遵守不逾矩。罗斯楼长也风雨不改尽职尽责,令人感动。

楼长,就是这栋大楼的管理委员会主任,也是业主之一。罗斯已退休多年,所以也有闲心管管大楼的琐事。大楼四周都是绿化地,种满花草树。我家阳台前,虽有几株树木,但不是开花的那种,而艳丽的花丛都在平衡视线之下。我想抬头就能看到鲜花怒放,便买了一株白兰花树苗种在阳台下,好让它长高长大开花散香。

但没几天,我忽然发现树苗不翼而飞,只留下浅浅的洞穴。我纳闷,不会有人盗挖吧?这个小区可没见这类偷鸡摸狗的糗事啊!我见罗斯低着脑袋在浇花,便与他打个招呼告知此事。他抬起头想了想说,应该是花匠清走吧!大楼的绿地,是有专门的花匠规划管理的,种什么花木,剪枝铲草,喷药除虫,都有讲究的。可能是我没与之商讨破坏了绿地格局而被清走吧!罗斯笑笑说,你想抬头见花?好主意,回头我与花匠通通气,让他种些能开花的树。不久,大楼的三面方向果然种了好几种树苗,不仅有白玉兰,还有蓝花楹、紫薇花等,这都是澳洲常见的开花树木啊,开起花来满树生辉。澳洲水土丰盛,花木疯长,相信三、几年后家家阳台都可以抬头赏花了。

有一天深夜,我被一帮孩童的喧闹声吵醒,他们嘻嘻哈哈的从大楼前的街上经过,渐渐走远了,夜又归于沉寂。第二天起来,我发现阳台墙上沾上一些污秽痕迹,其他住户临街的墙上也有,估计是昨夜那班顽童派对后亢奋难抑的恶作剧吧,便找罗斯告状。罗斯察看了一圈说,我会警告那些小孩的,好在不严重,你们先清洗一下吧!

我也没把这事放心里。不久的一天,忽然来了几个工人,在大楼外墙搭起脚手架,我下班回来,看到棚架把整栋大楼围了一圈。原来罗斯请大楼管理公司安排油漆匠来粉刷大楼外墙。大楼外墙是红砖叠砌,雨水冲刷就干净明亮,要粉刷的就是楼顶屋檐,各户窗台,各家阳台,楼内的楼梯、过道等。这都是由大楼管理费来支出。至于楼内各户室内的维修翻新,则是自理。几天后我下班回家一看,大楼焕然一新,油漆之处闪闪发亮。如果这个时候售楼,买家只会喜悦,肯定增值不少。

罗斯并不多言,但大楼的管理很有章法。楼长是义务的,没报酬,定期由各业主推举,但大楼建成至今,一直都是由罗斯担任。楼长除了处理琐事,还要监督管理费的使用,要与管理公司沟通。如果管理不善,管理费就会上涨,业主们就要增加成本负担。我住进了几年,大楼环境保持很好,管理费也没调涨,罗斯做楼长,业主们确实都很宽心。

有一天我要送个邮件给罗斯,第一次走进他家,忽然明白了罗斯乐意长期出任楼长的理由。

这栋大楼,基本上是两居室,个别一居室,唯独罗斯是四居室。大楼的设计也有点怪,以他的居室为中心,三面环绕,独留后花园,好像就是为他而特别设计的。虽然家家都有大阳台,但只有他家带有后花园。罗斯是独居老人,老伴去世了,儿女都有家另外居住。他为何守着这么大的房子呢?闲聊中约略知道,大楼这块地,原先是罗斯的别墅,是祖上留下的。早些年,这个社区要开发,拆了不少老别墅,建了许多公寓楼。开发商也看中罗斯这幅地,便收购拆旧建新。罗斯没了地,但旧屋变新宅,独处变群居。可能他对这块地有记忆有感情吧,仍以主人自居,挑起了楼长的担子。

按澳洲习俗,尊重个人隐私,我没有打探罗斯的经历。不知道他是否有过辉煌,有过失落,但我感受到他当下的存在,悠游自在,好像是为大楼、邻居、花草而快乐地活着。

有天我去商场购物,有个电动轮椅从我身边驶过,如清风轻拂。我定睛一看,不是罗斯吗?他什么时候开始坐轮椅出门的,真没留意。过了些时候,拉垃圾桶的竟换了隔壁大楼的一位大叔。见我好奇,他说,他与罗斯自幼相识,罗斯把这杂差委托于他了。我也很少再见到罗斯浇花了,感觉他的身体在走下坡路。又过了一段时间,每周五下午,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巴就停在大楼前,社区工作人员推着罗斯的轮椅,小心翼翼将他送上车。晚上,在老人俱乐部饱餐后的罗斯,也被中巴送回了家。看到这景象,我开始有点不习惯,车来车去,慢慢也习以为常了。

又过了几年,地产商在大楼前竖了块大牌子。什么?罗斯的房子出售?我吓了一跳,忙上门问候。他淡然一笑说,没事,我要进养老院了,生活方便些,可以认识些新朋友,也不让子女太操心。但我看得出,罗斯的蓝眼睛有点闪烁,他对这个家有点依依不舍,唠唠叨叨地说着大楼的琐事。

他的子女也来得勤快了些,帮忙请理房子。房子果然很快就拍卖出去了。某天我下班回来,房子空空如也,没赶上送别他,有点惆怅,毕竟他是这块地的主人啊,与我们朝夕相处了快十年的楼长。

新的业主是一对年轻的北京夫妇,很喜欢这房子,因为它是这栋楼的“地王“嘛。我对他俩说,房子的原主人是楼长,你们就继任楼长吧,管好这楼,住好这楼,讲好这楼的故事。他们知道了楼长的故事后,果然自告奋勇当起了楼长。

不久我家搬出了大楼,在另一个地方换了个别墅居住,邻居的密度大大减少了,自己也给自己当了个“楼长“,体会一下拉垃圾桶、浇花剪草的“乐趣”。罗斯也慢慢淡出了记忆。

最近,新冠病毒从天而降,肆虐大地。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悉尼几家养老院先后染疾,几十位老人陆续离世,有点黯然。我突然想起入住养老院的罗斯,不知他是哪一家,是否安在?暗暗为他祈福。有一天,忽然接到北京楼长的来电,让我回去一趟。原来,罗斯寄了张明信片给大楼居民,报个平安,也祝大家疫情之下多保重。我松了口气。

病毒无情人有情,罗斯信中还提及我,问还能抬头见花吗?他希望大楼鲜花常开。呵,罗斯还不知道我已搬走呢!我忽然心头一热:大楼的记忆,就是罗斯的生命之花啊!

作者简介:澳大利亚知名华文作家,悉尼资深报人。祖籍广东大埔,生于广州,北京大学文学士。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1991年底移居澳大利亚。





诗 歌

萧曦诗选

萧曦(美国·新泽西)

 

哈德逊河的傍晚

 

春天要来的时候

河水是涨鼓鼓的

落日下的浅波,犹如

梳理过的秀发

揉合天的晚色

曼哈顿的倩丽

透露着异国的风情

 

在唐诗的年代

河上,必有渔歌唱晚

在故乡的河岸

必有,绿柳垂钓夕阳

 

我的思绪

像一哄而起的鸥鸟

在晚风中盘旋

那心中的呼唤,何止

一条春天的河

和她绿色的岸

 

2019.2.9

 

月光

 

月光从半个月亮溢出来

撒落在大地

秋夜的风已经寒凉

落叶蜷缩成团

 

都说月是故乡明

八千里外那月光

洒落在大地

一派温暖的江南

湖面上的船灯

映照水中睡莲

柳岸星火璀璨

歌舞升平

人海花山

 

八千里外那月光

在你圆润的臂膀

抹一层洁白的霜

怎叫我不忍

触摸那遥远的月光

 

曾经告别童年

 

我想了又想

没有一个特别的时刻

我告别了童年

 

那最后一次生日

吃糖水鸡蛋面条,不能算

因为隔了几天

妈妈又给我做了一次

那年小鸡养大了

妈妈又买了两只小鸭

好玩得不亦乐乎,那也不能算

啊,还有那次我爬到

几丈高的树顶

妈妈在树下急得骂我

这长不大的孩子

 

在无眠的夜里

时常循着父母的语调

轻轻呼喊自己的名字

牵出好多好多往事

我想了又想

我只能说,曾经告别童年

 

写于2020年儿童节,美国新泽西

 

金色池塘

 

你是,混浊的世界里

求索世外桃源的,一根青籐

 

你是黑色的夜,是荷塘

包裏着比桃花更艳的明天

 

在银色的月光下

你的一抹嫣红

惊起一片蛙鸣

 

在夏日的阳光里

你是亭亭玉立的春天

令我留连忘返

 

去年的一湾月色,

一湾荷塘

总让我惦念

你的芬芳

会不会留驻

我的金色池塘

 

秀英的湖

 

春天的时候

秀英卷着裤管

在水里拨去讨厌的草

而他站在湖边

半生不熟地

唱起秀英家乡的一首情歌

 

夏天就更美了

数不清的鸟儿

在微风绵绵的绿禾上嬉戏

秀英在湖边与他对饮着清酒

蓝蓝的天很高

放下了几朵白云

窥视这胜似桃源的

一处人间

 

到了秋天

收割机放倒了金黄稻梗

也放倒了金秀英

躺在丰收的稻田

秀英美美地看着蓝天

手里掐动一把稻穗子

耳边听着春风一般

他的呼吸声

 

冬天的湖一片雪白

水结起了冰

冰下的小鱼总在

窃窃私语那解冻的日子

就像秀英在他的怀里

喃喃细语同样的话题

 

2018.11.26

 

作者简介:萧曦,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居美国新泽西。作品发表在网络,诗词平台,纸刊,如《中国草根》《山东诗词》《山风》等。参赛获奖作品有《离别》,《树溪春景》,《请相信我》。任麒麟诗刊主编。





纪实散文

步步惊心:

疫情中的换房经历

夏婳(美国)

 

三月十九日中午,在我已经完全放弃对买家的幻想,并着手第二步打算时,经纪忽然告知,买家决定当天下午办过户手续。后面猜想,应该是那日突升的利率让买家下定决心。房价因为疫情是否会跌还是未知数,但几十年难得见的低利率却很有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的派头。

签完合同我们长舒了一口气,开始祷告新房子过户顺利。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时发现小儿子脸红红的留着汗,也没太介意。以为是气温突然升高所致,赶紧开了空调,心思都在房子上,对孩子是忽略的,以为他们在家不出去应该不会有事情。

晚上小儿子脸红得更厉害,有些发烧还开始咳嗽。每一声咳都牵动我敏感的神经,我被这些咳声给搅得魂飞天外。我不确定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从了解各地处理类似症状的信息来看,留家隔离观察是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

哄骗儿子喝下退烧药,我抱着他,是万般感受涌了上来,也是万分后悔一冲动去换房子。如果孩子是自己疏于照顾而染病,那我肯定不会原谅自己。这也是我不顾一切不跟孩子保持必要距离的根本原因,想着如果真有这万一,那就让自己和孩子一道承受。

感谢上帝,小儿子只是有点感冒,两天后根本不发烧,以往不是半个月至少也要十天的咳嗽也奇迹般没了影踪,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调皮。连着几日的不眠不休,却让我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我整整睡了十八个小时。

一觉醒来,发现世道全变了。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爆增。我住的郡颁布居家令,就是非必要不许外出。这一棒打得我不知方向,律师楼还上班吗?过户手续可以办吗?搬家算不算必要的活动?搬家公司会来吗?如果这中间一步停滞,后果都不堪设想。

不过担心归担心,事情还是在按正常发展的进行著,只是似乎大家都不约而同变得马虎。新房子交接前的检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还是抱着只要如期交房,其余都是小事的心态而去忽略。(结果直接导致住进去后根本无法找到人来处理的局面。)每天突飞猛进的患者和死亡人数让人们感叹活着就是最好的,剩下的什么也别想。我也期待这样,可是换房的事情走到现在也没退路,只有一步一步往前推进。

这中间老父在大陆因病入医院,关键时期医院的食堂都不开放,家里的钟点工阿姨由于各地封城的缘故早就没来上班了。可怜前年才动过大肠癌手术的高龄老母亲坚持每日家里做好饭,打的士去医院陪护。身在海外的我鞭长莫及,深感内疚,幸好高中同学是老父的主治医生,一路爱护有加。父亲几天后身体好转也终于回到家中。只是这一圈下来,我身心疲惫异常。

那段时间利率一直往下跌,简直跌出了史无前例的新低。我以为可以搭上顺风车,和贷款那边联系可否按照市场给予优惠,贷款经纪态度很好,说虽需要请示上司但应该可以的。我便安心地一厢情愿幻想好消息,结果事到临头,对方不仅告知利率不降还说暂时无法审批,需要跟我们的旧房子抵押银行再确认一些事情。本来极其简单的操作,却因疫情,银行的作息时间也变动,一个电话需要等上几个小时接通也乱了套。我心急如焚也无济于事,除了等待和祷告。

磕磕绊绊到了新房办过户手续的日子,三月二十七日按照约定的时间,我们兴冲冲来到律师楼。门都没让进去,站在停车场,几分钟签完了买房合同,倒生出几分苍凉的喜感。这个时刻,形式不重要,盼望赶紧拿到钥匙,我还千辛万苦地约了装网络的师傅,(因为是新地址,好些家公司没有服务,又因为疫情,选择时间也不可以随心所欲)也想着先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搬过去。一环紧扣着一环,不能疏漏任何一环。

可左等右等,大半天过去,迟迟没有音讯,先生等不及已经回去上班。我不知所以不晓得发生何事,几经追问,才得知新房子有个什么登记要拿到郡政府审批许可,不然他们没有权力把钥匙交出。

烈日下,站在街头的我不知何种言语形容合适?这是周五的下午三点多,下班时间疫情期间为四点。新消息公布周一开始律师楼也不上班,周一还要把旧房子交给买主。如果我拿不到钥匙,我们怎么办?流浪街头吗?正常程序签合同之前这些不是应该到位的吗?为什么这些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事情都集中发生在我身上?我乱了分寸慌慌张张地给工作人员解释将会遇到的麻烦,工作人员说理解可也只是让我去等。电话同时不停地响,是约好了装网络还有装有线电视的师傅……

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听到律师楼工作人员的天籁之音,让我去拿钥匙。虽然事情和期待的有乱套之感,我还是喜极而泣。太阳那刻开始西斜,这一切终于终于快要结束,我们终于终于算是要给换房划上了句号,曲折但终算圆满。

谁知这只是告段落,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等着……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现居美国夏洛特。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华美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外大型文学杂志报纸《香港文学》《青年文学》《文学港》《青岛文学》《台港文学选刊》《澳华文学》《红杉林》《侨报》《解放日报》《星星周刊》《印尼国际日报》等发表大量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收录于各种文本。剧本《人生回放》入围中国微剧本赛京华奖,诗歌《那一夜》《致滕王阁》获香港紫荆花杯和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长篇小说《花落的声音》获海外华文著述奖小说类佳作奖。微小说《烦恼》《终结》《神奇神秘的中医》《送礼》《和解》在各类奖赛中获不同奖项。国内外已出版小说集《搭错车》《环环扣》《花落的声音》《一路狂奔》《梦落纽约》。长篇小说《梦落纽约》影视版权签出,正在改编成40集电视连续剧。





随 笔

疫情下英伦真实生活

静好(英国)


宅家日记Day 84

今天阳光灿烂,在家闷得慌,我建议先生去附近的公园散步。这是自禁足令以来我们第一次去公园。

今天因为是周六,加上天气特别好,所以来公园玩和散步的人很多,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公园里虽人多,但大家都保持两米的社交距离。出门时,我们预备好了口罩,但到公园一看,觉得没必要戴,这样更能呼吸新鲜空气。

差不多三个月没来这个公园了,湖里多了很多天鹅宝宝。天鹅父母一起带着灰绒绒的小天鹅在湖里悠闲自乐,场面很温馨。

我们绕湖一圈以后,就走到后面的林间小道,在这条小径上,时而遇上对面来的行人,我们都主动让路,离开小道,站到边上的草地上等行人通过,路过的行人都很友好地说:“Thank you 谢谢。”我们也友好地回谢。

在林间小道右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里时而有小鱼游动。看到这些活泼的小鱼,我想起了家乡资水河里的一种水鱼,肉多刺少。以前母亲常用这种新鲜小鱼裹着面粉,放到油锅里高温炸,炸完后的成品香香的、脆脆的,很美味。去年当我们去英国的南部玩,在那里的一家餐厅也吃过一次类似家乡的这种油炸小鱼,解了我的馋。很想再吃这种鱼,我就问先生:“这里有这种小鱼买吗?”先生回答说:“没有,只有南部有。”我追问为什么,先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我估计是南部的水温比这里要高出2度左右,更适应这种小鱼生长吧。盼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开着房车去南部度假,去吃我心心念念的油炸小鱼。乡愁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有时是思念家乡的人,有时是想念家乡的某一食物。如果长期没吃,会难受,会坐立不安;偶尔吃一顿,安慰一下我的中国胃,能缓解相思。

昨天先生在前院清洗他的汽车时,新搬来的男性邻居,(二十多岁,帅哥,东欧人)走过来与先生聊天,他伸出手,想和先生握手,先生笑着说:“现在疫情期,不能握手。”帅哥不好意思地缩回他伸出的手,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忘了。”帅哥随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自己,说他才搬来,有事请多关照之类的,先生礼貌地回答他。当事后先生告诉我时,我表扬了先生做得很好,如果先生也忘了,彼此握手,隐患就大了。

今天看电视新闻,得知:为了防止单身居住者的孤独、为了防止独居人员产生抑郁症,政府鼓励单身居住者多与他人交往。想到儿子也是独身一人住在南部,我赶紧叫先生与儿子打电话。先生听话地与儿子打电话,我也加入,一起与儿子聊天。

听说三文鱼携带新冠病毒,由三文鱼想到其它海鲜。如果三文鱼携带,三文鱼生活在海里,呼吸和排泄物都在水里,海里的其它鱼类和海鲜类也有可能被感染。想到这,我头皮发麻,赶紧问儿子:“三文鱼还能吃吗?”儿子安慰我说:“高温能灭新冠病毒,鱼和海鲜类只要经过高温煮熟,应该是可以吃,没问题的。”

虽然儿子这样安慰我,但为了减少被感染机会,以后我还是少吃三文鱼及海鲜吧,听张文宏教授的,多吃鸡蛋、牛肉和蔬菜。

与儿子打完电话,先生对我说:“这个新冠病毒,会使全球经济衰退20%左右,疫情过后,大部分人的生活都会受影响,我们自己没问题,儿子与女儿这一代也不会有问题,到儿子和女儿的下一辈就不知道怎样了。”

先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早早地把女儿和儿子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

先生开始担忧孙一辈的生活了吗?抑或是在担忧福不过三代的魔咒?我赶紧劝慰先生说:“儿孙只有儿孙福,不要过份担忧。”

先生听我这样一说,也笑了,说:“是呀,儿子这一代我们能看到,孙辈一代的生活怎么样,我们也看不到了。”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当地时间610日,还在温莎城堡躲避疫情的菲利普亲王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起庆祝了他99岁的生日。王室官方也发布了菲利普亲王生日当天的照片。94岁的女王身着碎花连衣裙,和99岁的菲利普亲王并肩站在温莎城堡的花园里,他俩看起来状态都很不错。

希望我们也能像女王和菲利普亲王一样能长寿,幸福到老。

 

作者简介: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现任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双语主编、世界名人会荣誉社长,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国际日报》等。多次获奖,世界诗会瑞典总社荣誉社长。





报纸版面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锁定让中日韩澳游客回流 专家质疑印尼过早开设“旅行走廊”

印尼冠病确诊及死亡病例均升至东南亚国家首位

印尼推迟讨论有争议的国家意识形态法案

因重启经济需要 500名中国技工得以重返东南苏省

印尼三军参谋长与总统晨练 表态支持政府采取防疫新措施

泼硫酸案两被告被轻判 专家称损害国家正义感

华语不是汉语吗?印尼华人质疑新加坡学者文章是伪命题

印尼外长称中国第二批援助物资移交 美国承诺还在路上

印尼病例屡创新高仍松绑 国际社会关注

视频:美国大游行一幕 印尼青年被迫出手并击倒白人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9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7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6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5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82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