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二)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音频


前文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一)


正文

3

出席晚餐的有二十余人,这实际上是一个小范围的研讨会。拉法兰首先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主题,以及是如何安排的。随后,大家进行交流。大家对中国很感兴趣,很多问题都是冲着我来的。

人们首先问我,中国股市为什么暴跌?中国经济的状况究竟如何?

拉法兰先生作为晚餐的主人,首先作了回答:

中国股市面临的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中国股市暴跌不是偶然的,是由于全球经济状况不好。

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经济复苏虽有一定势头,但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俄罗斯的情况不好,其他金砖国家的情况也不好。这是全球经济成长中的危机。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携手合作,同舟共济。要完全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克服这次危机,并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我表示:我赞成拉法兰先生的看法,指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大发展,现在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从过去的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现在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的增长模式。发展模式调整是困难的,必然会带来一些动荡。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而且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人有很强的应对各种困难和危机的能力。

有人对中日关系的现状表示担心,说过去中日关系很好,怎么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了?

我回答:中日之间的分歧主要涉及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

2015年是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正义的力量联合起来,打败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

日本1931年就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历时14年,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几千万中国人死于非命。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

这场战争历史已经作了结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是完全正义的。

但是日本领导人试图美化那场战争,这当然引起了中国人民、韩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不满和愤怒。对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结论是不容改变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至于领土争端,主要涉及钓鱼岛问题。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在历史上属台湾省管辖。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日本战败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当年非法占领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应当归还给中国。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访华期间,田中首相在与周恩来总理一次小范围会谈时,提出来想解决钓鱼岛问题。

周总理当即表示:“首相阁下,你这次到中国来就待几天时间,你就是待几周时间也解决不了钓鱼岛问题。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我们的后代去处理吧。后代比我们更聪明。”

田中角荣表示,这个问题日本国内十分关切,这个问题他提了,周总理作了这个表态也就可以了。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出席在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回答有关钓鱼岛的问题。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时,他说:

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名字就不同。这个问题可以放一下,也许下一代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方法。

在此后的30多年里,钓鱼岛没有成为中日关系中的热点。但是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打破了现状,成为中日两国争议的一个焦点。尽管出现了一些紧张局势,但是中日双方都主张通过对话与磋商来处理这一问题。

中日两国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十分重要。两国关系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两国,而且关系到亚洲和世界。2014年,双方经过多轮的艰苦谈判,于11月7日达成了四点共识。

2014年11月10日,习主席会见安倍首相。

2014年11月10日,习主席会见了安倍首相。2015年4月22日,习主席在雅加达再次会见了安倍首相。今天,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正在恢复之中。

有人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都是美国提出的针对中国的地区经贸协议,标准都提得很高。请问中国如何看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我回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当然有针对中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所以,在2014年的博鳌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曾经表示:“中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持开放态度,只要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中方乐见其成。”

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是有鉴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世贸组织也对中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国内当时各部门之间争论得非常激烈,有人坚决反对加入世贸组织,认为加入后,中国有些产业就会被外国人吃掉。中国的大批国有企业就会关门,工人会下岗失业,甚至会影响中国政权的稳定。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接受了世贸组织的各种规则。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中国那些被认为会受到加入世贸组织严重影响的产业,不仅没有垮,反而迎来了大发展。世贸组织的规则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按这些规则去办,对中国经济大有好处。

2001年中国的贸易额仅为5000多亿美元;2014年上升到4.3万亿美元。所以高标准是不可怕的,如果应对得好,高标准只会推动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我上述这番回答,立即赢得了人们的好评,觉得我讲得通情达理。原来他们以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会使中国人紧张不已、不知所措,现在看来中国的应对是很聪明的。

法国《费加罗报》专栏作家吉拉尔问了一个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他说几年前去美国参加一次研讨会,美国前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谈美中关系,讲了很多美中之间的分歧和摩擦。

吉拉尔直截了当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崛起,有一天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你觉得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权力的转移会带来什么结果?”

坎贝尔回答说:“我相信这种权力的转移不完全会以温和的方式进行。”吉拉尔问我对坎贝尔这个观点有何评论。

2013年6月7日至9日,习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

我回答∶2013年6月7日至9日,习主席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了奥巴马总统,双方达成了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这是中美之间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

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是:

“不冲突、不对抗”表明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心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走上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发生战争的老路。这是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和决心。

“相互尊重”是两国关系的前提,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相互尊重十分重要。不相互尊重,就很难开展合作。

“互利共赢”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中美之间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但是从邓小平到习主席都认为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我们要在中美之间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构建不同领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这样就会使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扩大,双方关系的基础越来越牢固,中美关系就会持续稳定地发展,出现分歧和摩擦时,双方就会更加理性,更加顾全大局,予以妥善处理。

晚餐会上与会者还问了我有关中欧关系、人口老龄化和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我一一作了回答。

晚餐会结束的时候,拉法兰抓住我的手说:“今天晚上让你受累了,晚饭都没有吃好,就忙着回答问题了。”我说我来就是干这个的,大家关于中国有很多问题,说明大家关心中国,关心欧中关系。有机会同这么多有分量的人进行交流,我觉得很值得。


- 未完待续 -


文字 |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吴建民著(出版于2017年)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前文 /


1

巴黎尼山论坛(上)

2

巴黎尼山论坛(下)

3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上)

4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中)

5

21世纪理事会墨西哥会议(下)

6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上)

7

悲观情绪笼罩着欧洲——出席在卢森堡举行的新政策论坛(下)

8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上)

9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中)

10

随中欧商学院游学瑞士和法国(下)

11

南极行(上)

12

南极行(下)

13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一)

14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二)

15

两次去耶鲁大学法学院讲课(三)

16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一)

17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二)

18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三)

19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四)

20

出席柏林三边委员会会议(五)

21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上)

22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中)

23

去巴黎参加电视辩论会(下)

24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一)

25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二)

26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三)

27

中美日三边对话与北京-东京论坛(四)

28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一)

29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二)

30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三)

31

去荷兰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崛起(四)

32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一)

33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二)

34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三)

35

访问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四)

36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上)

37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中)

38

出席世界政治论坛(下)

39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一)

40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二)

41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三)

42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四)

43

去新加坡介绍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五)

44

出席全球安全、公正、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45

出席全球安全、公正、治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下)

46

出访印度尼西亚(一)

47

出访印度尼西亚 (二)

48

出访印度尼西亚 (三)

49

出访印度尼西亚 (四)

50

出访印度尼西亚 (五)

51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一)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公共外交 | 出席拉法兰前总理主持的论坛(二)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