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明兴诗选

2017-12-20 吴明兴 星期一诗社

吴明兴(1958-)台湾诗人。著有诗集《蓬草心情》等,现任《葡萄园》诗学季刊主编。




推荐阅读:胡适 郑愁予 周伦佑 洛夫 舒婷 痖弦 仓央嘉措 戴望舒 林徽因 徐志摩 卞之琳 海子 废名 穆旦1 2 顾城 席慕容 余光中 北岛 芒克 食指 鲁迅 郭沫若 公刘 陈敬容 臧克家 贺敬之 刘大白 刘半农 徐玉诺 冯至 沈从文 汪静之 冯乃超 朱自清 苏金伞 周作人 流沙河 潘漠华 金克木 胡风 李金发 朱湘 何其芳 周梦蝶 郭小川 沈尹默 闻一多 艾青 俞平伯 宗白华 冰心 应修人 骆一禾 穆木天 康白情 梁实秋 王独清 臧棣 翟永明 韩东 余怒 汤养宗 于坚 李少君 柏桦 谢冕 多多 张枣 东荡子 沈浩波 伊沙 昌耀 杨克 欧阳江河 纪弦 西川 杨黎 杨炼 韩作荣 严力 海上 梁小斌 殷龙龙 秦巴子




听不到的说话


我一直在挖耳朵,

深深的用力的挖,

从右边挖到左边。

我一直在挖耳朵,

深深的挖出鲜血,

用力的痛出热泪。

我一直在挖耳朵,

在紧张的大台北,

在白天以及黑夜。

我一直在挖耳朵,

铲掉长期的阻塞,

就像疏浚基隆河。

我一直在挖耳朵,

为了在铜墙打洞,

为了在铁壁开孔。

我一直在挖耳朵,

一直在挖一直挖,

只因这块土地上,

驯养着太多的人,

在说听不到的话。




学做低头饮水的芦苇

我与台湾诗人交往的点点滴滴

卢辉


我与台湾诗人结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1988年夏天,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与秦皇岛文联联合在北戴河举办文学夏令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半个月的夏令营活动。这次活动聚集了国内文学界、哲学界名流前来授课,香港《诗》双月刊主编王伟明先生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王伟明先生侧重谈港台文学,那时台湾与大陆的交流还不畅通,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交流要通过香港这个“中转站”来完成的,也就是这次活动,我的第一部油印诗集《出入冬天》通过王伟明先生转交给台湾著名诗人、时任《葡萄园》主编吴明兴先生,1988年末,我的集子中的《湖上》等一系列新古典诗歌在台湾的《葡萄园》诗刊、《曼陀罗诗刊》分别发表出来,那时的台湾同仁诗刊登载大陆诗人的作品不多,作为主攻神学、哲学、诗学的吴明兴先生热心于两岸文学的交流,也许是我诗中所传递出的文脉、血脉、人脉与吴先生息息想通,我们开始长时间的书信往来,谈文学,谈哲学,谈到三明诗群,吴明兴先生十分欣赏三明诗群“大时空、大心境、大技巧”的诗歌主张,那时我们的书信往来都要通过香港中转且相当费时,尽管困难重重都没有阻碍我们之间的交流,应该说,吴明兴先生很用心,我也很上心,随后他又把我的诗歌推荐给与他诗歌主张相近的台湾诗界知名人士、《笠》诗刊主编白萩先生,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我的集子里的《感觉》也在《笠》诗刊发表了,在我的印象里,在那期(154期)《笠》诗刊登载的大陆诗人作品基本是老诗人象艾青、姚学礼、邹荻帆等,象我这样不知名的诗歌青年能挤上这样的诗歌殿堂,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从1990年起,我的作品开始被台湾一些同仁诗刊所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台湾新生代的诗歌刊物《薪火》陆续选发了我集子里的《突围》等多部探索长诗,该刊的主编正是当下致力于两岸诗歌交流的颜艾琳女士。从1991年开始,我成了台湾的《笠》诗刊、《葡萄园》诗刊的“常客”,因为有了与白萩先生、吴明兴先生的神交,我也着手为两岸诗歌交流牵线搭桥,1991年底白萩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成名集子《自爱》,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厚重的诗集,经过潜心研读,我的一篇评论文章《生命与意志的再发现——评白萩自爱》在1992年7期《台港文学选刊》发表,这篇评论和白萩诗歌均在该刊重点栏目“华夏文学纵横谈”大篇幅推出,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93年,我又向《台港文学选刊》推荐发表台湾新生代诗人徐雁影组诗并配发了点评文章。随后几年,《笠》诗刊、《葡萄园》诗刊主编先后易人,《笠》诗刊主编为岩上先生、《葡萄园》诗刊主编为台客先生,我与两刊的联系没有中止,除了我本人不间断的投稿、发稿之外,我继续为两岸诗歌交流穿针引线,我在这二个诗歌刊物有意识的写些与三明诗群诗歌主张、审美情趣相近的诗论,如《诗歌,神性的呈现》、《诗歌语言的命运》等,这些“以生命立诗、以神性润诗、以真实辅诗”的诗歌主张在台湾诗歌同仁中得到了好评。与此同时,我的重要诗歌探索作品《关于战争以及它的后遗症》还收入《葡萄园30周年诗选》。到了2000年,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变得顺畅了,两岸诗歌同仁以各种方式,尤其是以探亲访友的方式来到大陆,同年夏天,《笠》诗刊主编岩上到福州探亲,约我一见,虽说岩上先生来榕只是私下探亲,但省上与台湾文学结缘的刘登翰、杨际岚、宋瑜等知名人士均悉数出场,大家谈兴很浓,谈文学,谈交流,谈合作,让我度过短暂而又难忘的相会时光。到了2006年5月,在三明举办的两岸三地《范方诗存》研讨会上,我又有幸见到在《葡萄园》诗刊神交已久的张国治先生,一篇专访《“诗人共同的就是对生命的热爱”——访台湾著名诗人张国治》在《三明日报》发表。




推荐阅读:庞培 浅韵凝 唐绪东 陈会玲 朱永富 半桌夕阳 钱松子 笨水 羽微微 冯谖 马骅 纳兰 窗户 孙磊 陈白衣 伊蕾 余真 野子 一江 朱朱 黄礼孩 阿七 潘洗尘 刘郎 寄南 米绿意 胡敬涛 海媚 菠萝僧 更杳 刘白 泣梅 王丽颖 吕布布 游金 布非步 温经天 尹马 胡桑 夏汉 扶桑 周公度 娜夜 橘子 前沿老猫 凌越 马雁 马映 郑单衣 夏珂 北方雪狐 谭雅尹 曾曾 剑东 熊森林 婧苓 倮倮 月岛 游子衿 人邻 陌上吹笛 冷含莹 肖水 康苏埃拉 颖川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